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价值观教育

2022-05-25耿丽红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邓稼先诚信价值观

耿丽红

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情感的涵养、思想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塑造。语文教育应当文道统一,“传道”与“授业”统一,既重视文学的培养,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通过语文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传递哪些核心价值观呢?

一是爱国主义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一个人的本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时刻牢记新课标要求,紧扣语文教学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多角度、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我爱这土地》中,作者“嘶哑着喉咙”,为被列强蹂躏的祖国,发出痛彻心扉的“土地的誓言”。《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在即将失去学习母语的机会时,格外认真、专心,想把过去丢失的法语一股脑儿塞进脑子里,这样的爱国情感引人共鸣。从《木兰诗》到《黄河颂》,从《春望》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名篇佳作,有待我们带领学生去学习、感悟。

二是明礼诚信理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人立身处世之本。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关于明礼诚信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就是一篇正己、修身的范例,文中,陳元方指责父亲朋友: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他年龄不大,但深明礼仪,我们培养诚信也要从娃娃抓起。《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接受了这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一行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败。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礼诚信,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是敬业奉献意识。如《邓稼先》一文中的邓稼先,在险情出现时,下属请求其离开,但他坚定地说:“我不能走。”邓稼先临危不惧、鞠躬尽瘁,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乐业》一文,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让学生认识了对待职业的三个层次,懂得了“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四是友好和善精神。友善是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老王》一文以作者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几件小事,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作者和老王都是普通的人,但是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学生可以从作者与老王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贴语文教材,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尊重语文教学规律,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教育作用,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本栏责编 清 风)

猜你喜欢

邓稼先诚信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稼先的故事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邓稼先的像遮住夫人脸
有些爱,永不褪色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