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血栓泵在预防颅脑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23刘纯会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天津3017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抗血栓卧床颅脑

刘纯会 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天津 3017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抗血栓泵在预防颅脑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血栓泵,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的PT、APTT和TT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IB、D2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为(7.47±1.37)d,短于对照组的(9.82±1.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5.12±3.12)d,短于对照组的(18.85±3.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栓泵在预防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血流状况,降低相关凝血指标,从而达到有效降低DVT发生的几率。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手术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在手术后的发生率高达50%[1]。若手术过程中预防不当极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深静脉血栓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严重时还可能诱发肺栓塞,从而导致患者猝死[2]。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静脉血栓在神经外科和骨科的发生率最高,在泌尿科手术和妇科手术中也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是在严重的头部创伤、骨盆骨折和脊髓损伤中,其发生率可能达到60%[3]。如何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加强预防,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受到国内各大医院和相关从业人士的重视和关注。对于颅脑外科患者而言,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多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比如手术时间较长、大脑释放促凝物质、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神经功能受损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等[4]。如何在脑外科手术治疗中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促进患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抗血栓泵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医疗设备。为进一步探索抗血栓泵在颅脑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8例颅脑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颅脑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1~72岁,平均(59.12±11.53)岁,其中脑出血1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9例、脑肿瘤5例、脑梗塞4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5~71岁,平均(60.56±10.97)岁,其中脑出血17例、外伤性颅内血肿6例、脑肿瘤6例、脑梗塞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符合颅脑外科手术治疗标准;(2)经常规多普勒检查双下肢DVT阴性者。排除标准:(1)无法正常交流者;(2)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主要措施有健康宣教、加强功能锻炼和饮食指导。(1)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颅脑外科手术和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讲解,使患者及家属建立对疾病的知识体系;(2)功能锻炼。术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并做深呼吸等动作;(3)饮食指导。为患者建立健康的膳食计划,要求患者多使用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血栓泵(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型号:LGT-2200S)进行系统治疗。主要措施有:(1)使用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抗血栓泵的性能参数、治疗作用和操作方法,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2)应当将抗血栓泵安置在患者最舒适的体位,一般患者为术后3d,每天两次,每次1h左右,以提高血栓预防效果;(3)严格按照抗血栓泵操作流程,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法;(4)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抗血栓泵工作状况,当报警显示LO时,通常为护套软管连接不畅或者是护套漏气,此时需仔细检查软管系统和护套,如若出现损坏需要及时更换;当报警显示HL,通常为软管系统出现打结或与气泵连接不畅所致,也可能是单肢体使用,却没有按下单肢体使用按钮;当报警显示F时,通常为抗血栓泵发生损坏,此时应通知有关部门并报送维修;(5)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状况,仔细询问或检查护套是否包裹的过紧或过松;(6)抗血栓泵停用时,应先关掉气泵开关,然后取下护套,随后正确拆分并妥善保存。取下护套后,医护人员应仔细检查患者皮肤是否有损伤,并询问患者感觉是否异常,如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遵医嘱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水平。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凝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D-二聚体(D-dimer,D2D)水平;(2)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的DVT发生数,DVT发生率=DVT发生数/总例数×100%;(3)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及%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PT、APTT、TT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IB、D2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水平对比(±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组别 时间 PT(s) APTT(s) TT(s) FIB(g/L) D2D(mg/L)观察组(n=34) 干预前 10.4±0.5 21.1±3.8 12.2±0.7 3.2±0.6 3.1±0.7干预后 14.8±1.7*Δ 33.0±1.6*Δ 13.8±1.2*Δ 3.4±0.5*Δ 2.2±0.6*Δ对照组(n=34) 干预前 10.3±0.4 20.9±3.2 12.3±0.7 3.1±0.7 3.2±0.6干预后 12.6±1.1 24.6±1.8 12.8±0.6 3.9±1.1 2.7±0.4

2.2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2.94%(1/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7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为(7.47±1.37)d,短于对照组的(9.82±1.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5.12±3.12)d,短于对照组的(18.85±3.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 n 卧床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34 7.47±1.37 15.12±3.12对照组 34 9.82±1.72 18.85±3.63 t 6.232 4.544 P<0.001 <0.001

3.讨论

颅脑外科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治疗和疗养,部分患者还同时伴有一定的肢体功能障碍,发生DVT的概率很高[5]。而且DVT会直接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如果在术后发生血栓脱落,还会进一步引起肺栓塞,并导致颅脑外科手术患者猝死[6,7]。因此,在颅脑外科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DVT的发生,降低DVT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抗血栓泵,又名循环压力治疗仪、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是临床用以预防DVT发生的重要医疗设备。抗血栓泵主要有主机、加压气囊和充气软管等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周期充气原理,通过对多腔气囊进行周期性的反复充气和放气,对患者肢体实施大范围的按摩和挤压,从而为患者肢体和组织提供循环的周期性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近端实施有序的按摩和挤压,以起到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和体液微循环的作用,从而加速肢体血液回流,降低血液淤滞发生率,这对于预防下滑肢体静脉血栓、水肿都是极为有效的[8-9]。此外,抗血栓泵还能加快血液中炎症因子的代谢进程,预防肌肉纤维化和肌肉萎缩,增加肢体的含氧量,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良好的作用。抗血栓泵是当前临床上最为常用预防DVT的机械预防措施,其主要通过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和组织液微循环,增强静脉回流,进而达到预防DVT的功效[10]。

本次研究显示,加用抗血栓泵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抗血栓泵能显著改善颅脑外科手术患者的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水平;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抗血栓泵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为(7.47±1.37)d,短于对照组的(9.82±1.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5.12±3.12)d,短于对照组的(18.85±3.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抗血栓泵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与徐桂霞[11]、徐伟[12]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抗血栓泵在预防颅脑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功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降低DVT发生率,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抗血栓卧床颅脑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研究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红花二米粥能抗血栓
红花二米粥抗血栓
低分子肝素钙改良皮下注射抗血栓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