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中山国的源起及文化研究

2022-05-23李乔杉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6期
关键词:民族融合

李乔杉

摘要:燕赵大地,古来辉煌,然而历史上华北平原这片辽阔的土地除了出现过燕赵两国之外,还有一个神秘的中山古国。中山国在华夏大地存在的二百多年,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还遗留着民族融合的印记,是周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华夏和北狄文化碰撞和交融的结果。笔者通过多次实地到访与文献查阅,重点阐述古中山国的神秘文化,以及对于当下河北博物馆的发展意义对未来的思考。

关键词:中山文化、 游牧风格、 民族融合、

1.源起

1.1发现

河北博物院有两个常设陈列展,一个是《战国雄风——古中山国》,一个是《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它们所展示的是两个性质的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真正的国家,汉代则是一个同姓诸侯王的封国。古中山国坐落在今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面山麓,是由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有很强的自主性,它持续了200多年的时间,被中原诸国灭掉过,但是也曾经成功复国,也因历史短暂,史载记录不多,故2000多年来鲜为人知。由于历史短暂关于其记载只在《左传》中只有一句关于中山国的记载:白狄始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通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断挖掘,在河北平山县勘探了中山国都灵寿古城,发掘了五座中山王族墓,共出土文物两万余件,战国雄风再现于世。中山国的王陵墓,共有七座王族墓,现已发掘中山成公墓,中山王厝墓。遗憾的是,墓穴已经被盗和烧毁许多,但是却仍留有很多重要的文物。经过考古队的进一步调查发掘,中山国被证实是从陕北起家,到晋北繁衍生息,最后跨越太行山来到滹沱河北岸。

1.2兴衰

公元前770年,白狄族鲜虞部建都于新市(今正定县新城铺)。石是中山国先民的活动区域,因此地是周王朝统治薄弱的地区,鲜虞人于此找到了栖息之地便日渐强盛起来。而中山之名第一次出现则首见于《春秋》记录的中原各诸侯国举行的昭陵盟会上,提及“中山不服”,是中山第一次作为国名出现在正史上。公元前457年,中山国遭晋国征伐受重创,更是在后几十年的征战中受到了致命打击,国立衰弱。直到公元前407年,魏国灭掉中山国。而七年后,中山武公重复国力,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便辞世,桓公即位,但桓公尚小又不懂国政,因此又遭到了晋国的重击,中山国因而又退入太行山中。后几经起伏的中山国在公元前380年前后由桓公成功复国,在被灭的20多年间,桓公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终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之后赵国曾两次进攻中山国,但是都没有成功,中山国力渐达鼎盛是中山国君厝继位时期,在位时期带领国家克敌燕国,扩地百里并掠夺大量财富,一时之间中山国国力到达了顶峰。但中山国辉煌是短暂的,随着燕国国力日渐恢复,陆续收复了部分被中山国占领的土地,此时的赵国自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国力大增,且赵国一直视中山国为心腹大患,征伐中山国只是时间早晚,经过200余年的征战时间,赵国最终灭亡中山。

2.文化

2.1军事

古中山国有着丰富的武器装备,从遗址出土的各种器具也充分证明了中山国的文化以及制作工艺有着很高的文化参考价值,中山国兵器做工精致,攻击和防御的器具有很多,且不断地精进和改良。同时车马器也是一大亮点,中山国虽然面积不大,却也被成为“千乘之国”,说明其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和地位。中山国鲜虞人是游牧民族,游牧文化在军事武器中也多有体现,中山国国力强盛时,便有兵强马壮之名,其出土的战车十分精美,和其他的诸侯国不同的是,其车马整体偏小,长宽比例也和其他国不同,是由于中山国位处山地,小车,便于行驶和作战,从这也能反映中山国与其他中原国家的文化差异。丰富且精美的武器装备,灵活多变的作战术,巧妙的城防设施,使中山国可以不断地开疆拓土。同时作为游牧民族的先民们,他们作战灵活多变,城市设施巧妙布局,中山国虽面积小,却可以在当年开疆拓土,与中原抗衡,也充分说明了其军事力量强大。

2.2文化

中山国是一个由鲜虞族结合本地建立的游牧部落背景的诸侯国,中山国迁入后努力和中原接轨,接受了中原文明,也遗存了一些自身特有的文化习俗。却摆脱不了戎狄部落骨子里的天马行空。中山国保留了山神崇拜,国都外有用牲畜和玉器进行祭祀的专门的祭祀场地,从出土的大批书写或刻印有文字符号的文物也可以看出其文字与中原地区相同。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山王错墓出土《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颇具代表性:此方案座以精美著称,出土时只剩下了案座,案座底部为圆环,由四只神态温和、四肢蜷曲的梅花鹿承托,底座外壁上装饰连云纹,柔中带刚、雅丽娟秀。底座装饰卷云纹,站立四条独首双尾的神龙,整件案座结构复杂,龙飞凤舞,体现了中山国人做事如敬神,还体现的是国相邦对王的忠心耿耿;它并不只是一件精美至级的青铜方案,更是错金银工艺中的一件瑰宝。

中山人崇山,并把山的形象赋予到了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的城邑依山而建,房屋上装饰着各种山形图案。“山”字形器也作为国家礼器展示了中山王宫文化的特点,显示出了中山国王的权威、身份和地位,彰显了不可侵犯的雄伟气势。较具代表性的有《山字形青铜器》,以巨大的体量,格外引人注目,这种山形器作为一种祭祀礼器,从商周时期就已经普遍流行于我國中原地区了。

3.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文化跨越式发展,人们在文化旅游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已经不满足于自然风光和景区名胜,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转向博物馆纪念馆。河北博物院成立时间较长,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古中山国文化作为石家庄地域文化的根基和灵魂,不断进行挖掘和弘扬;也和西柏坡文化一道结合起来打造石家庄的历史名片和文化品牌。“山”字形器标志在石家庄,已经做为地标存在,在对外宣传以及特色产品上也充分挖掘和发扬中山文化,具体包括石家庄的中山路以及其路标,由此,中山文化历史的厚重熏陶每一位石家庄人。

总结

河北地形地貌千姿百态,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异彩纷呈中山文化是河北的历史文化名片,中山文化灿烂独特,河北博物院的馆标“山”字形器和北正门的那对错金银双翼神兽均是中山国王陵出土的文物,彰显了中山历史文化在省会石家庄的重要性。中山国这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千乘之国,能和万国比肩而立,除了其深深植根于先民和后民的民族情感外,更有风姿多彩厚重绵长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民族融合
道德风俗的嬗变与渤海民族的消亡
浅析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印章艺术风格变化的原因
普通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产物
元代科举中实行民族倾斜政策的原因分析
浅谈古代少数民族改汉姓
浅谈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浅谈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积极作用
试论金代法律情理观念
浅析中国古代南北战争中的历史地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