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2022-05-23张金玲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6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对策

张金玲

摘要: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持续增加,而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随之成为当今社会难题。此类学生由于受到的关注少,家庭教育不全面,导致其往往较为敏感,在学习时难以跟上进度,造成学困问题。为了解决此类学生的困扰,本文主要研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困生”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尽快帮助其走出学习的壁垒,享受快乐学习生活。

关键词:进城务工子女;学困生;成因;对策

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校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部分“学困生”,此类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十分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其中一部分“学困生”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来自家庭的关注,导致其面临着学习的困扰。而进城务工人员也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因此,学校要重视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其后顧之忧,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当一视同仁,关注此类学生的成长情况,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信成长,收获理想学习成果。

一、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困生”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

调查研究发现,超过30%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并没有父母在身边,有可能是由家中爷爷奶奶照顾,也可能是由身边亲戚帮忙照顾,甚至是自己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其他弟弟妹妹。有的虽然有父母在身边,但是父母为了生活,早出晚归,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不重视;即使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也并未充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未在家庭中发挥出榜样作用,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1]。也有的家长在与班主任交流时,觉得老师提出的问题无所谓,表现得并不是十分配合。这样会导致孩子长期放任自流,在学校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学习,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时间一长,就会在班级中落后,变成“学困生”。

(二)缺失自信

自信心是支撑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一旦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不仅难以提高学习兴趣,还会影响个人成长,变得自卑。对于“学困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屡次失败,会导致其失去信心,甚至会逃避自我,不愿再去迎接挑战,自卑心理逐渐加剧。此类学生在课堂中主要表现为低头、不敢正视教师或者同学,更不敢与教师交流,而在学习出现问题后,还需要接受来自家长的批评,“这道题你都不会?”“我不是讲了很多遍了吗?”“你真笨!”等语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认为自己不如他人,认为自己成绩不好,只是因为蠢笨,对学习产生反感心理,最终成为“学困生”。

(三)基础薄弱

对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而言,流动性较大。在转学前,部分随迁子女主要在农村接受教育,农村的教育水平有限,家庭学习氛围不强,部分学生的基础与班级学生相比,较为薄弱,学习能力不强。而各个地区的教学方式、教材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风格存在差异,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他们难以及时适应,导致无法完全听得懂课堂内容,而家长由于知识水平等各种原因,也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2]。于是,他们的成绩常是班里的倒数,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学生的自卑心理会加剧,对于学习的自信心逐渐缺失,甚至放弃学习。

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困生”的教育对策

(一)完善教育制度,增强学生归属感

学校要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与其他学生共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强调要与其他学生一样享受平等教育,积极发扬共同进步的精神,并将此类学生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学校应组织教师成立教育小组,校长担任小组组长,制定关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方案,并在学校内积极落实,保障此类学生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同时,可以在校园内号召教师对此类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帮助其梳理学习问题。为了让学生自己尽快加入到班集体中,要适当地开展友爱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教学法,充分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难题[3]。此外,还要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带动此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其共同获取学习成果,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走进学生家庭,实现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如果家庭教育缺失,则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因此,学校要积极建立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使其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作为教师,可通过家访提高家长对教育工作的重视,让家长切实感受到来自教师与学校的关爱。要结合此类学生的家庭状况,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提醒家长务必要腾出时间,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从而循序渐进地解决孩子的学习难题。同时,教师也可表明态度:如若家长遇到难题可及时沟通,告知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培养其自信心,使其能够感受到关爱,从而形成学习动力,使得学困问题迎刃而解。

(三)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在入学后跟不上,常常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自尊心受挫,甚至不愿意再到学校上学[4]。比如我班的罗广闻同学,通过与家长交流得知,他在出现差错后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嘲笑,又不敢跟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厌学情绪。教师发现问题后,认真反思,调整了教学方法,在后续的教学提问中,慢慢地引导其说出最终答案,而不是直接否定或者表现出不耐烦。当他有所进步后,教师尝试着发放一些小奖品,以此来鼓励他,使其自信心得到强化。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逐渐走出了学困问题,并逐渐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此时不加强教育,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常常面临着学困问题的困扰,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忽视教育、学生信心受挫及基础薄弱。作为教师,要深入此类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其逐步解决学习难题。

参考文献:

[1]赵娅芳,付尧.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德育问题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石家庄市S小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1(9):29-35.

[2]易川丽,韦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数学思维培育策略[J].广西教育,2021(33):27-28.

[3]庄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心理“同城化”教育支持系统的构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6):11-14.

[4]张青.谈谈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习习惯的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19(6):109-111.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