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高且莫和寡 专业亦可普及

2022-05-22于佩琦

人民音乐 2022年5期
关键词:复调音乐体裁学习者

前不久,欣闻中央音乐学院龚晓婷教授所著《复调音乐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13年版)一书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2021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重点项目)。此前,由她主讲的《复调》课曾在2019年12月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重点项目),她本人也被认定为“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这也是在这一评选中唯一同时获评课程与教材两个优质重点项目的教学成果。两次获奖既是对中央音乐学院复调教学的肯定,更是对龚晓婷教授多年来卓有成效的教学成果的高度认可。作为一名复调学科的学习者与研究者,十分欣喜能将这部惠及众人的优秀教材的学术精华与大家分享。

一、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复调音乐即复合的曲调之意,也译为多声音乐、复音音乐。复调音乐是指主要运用对位法写作的具有多重相对独立意义的旋律,彼此又相互配合的多声部音乐作品。”①它最早出现于公元9世纪,在15世纪后半叶到16世纪达到第一个高峰期,即以帕勒斯特里那和拉索为代表的“合唱复调音乐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复调技术的不断完善,到17世纪迎来了复调音乐的第二个高峰期,即以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的“器乐复调音乐时期”。自18世纪下半叶起,主调音乐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位技术受到和声的制约,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混合主-复调”织体形态。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功能和声的逐步瓦解,作曲家将注意力重新投向复调音乐,他们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语言与创作思维,促成了复调音乐的再一次复兴。正如作曲家丁善德在全国高等音乐院校首届复调音乐学术会议上的讲话中所说:“无论是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以及各种现代流派的音乐创作中,真正有成就的优秀作品,都离不开复调音乐的影响。复调音乐这门学科在专业音乐教学中永远不会过时。”②

“复调音乐容纳的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海洋,不是涓涓细流的小溪。它既包含对位法的方方面面技术,又涉及复調体裁形式的林林总总;既有音乐风格背景的渗透,又有时代特征的烙印。”③正因如此,在复调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具体的“复调技法”,还需深入学习不同时期的复调音乐创作风格及理念,培养多声部的思维能力。这就对复调教材的撰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式出版的复调教科书种类繁多,既有外文教材的中文译本,又有我国音乐理论家撰写的著作;既有综合类教材,又有专门针对某一复调体裁或某一对位技术的专著。《复调音乐基础》一书是兼具技术训练与创作实践的综合类优秀教材。该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教材系列之一,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由国内两大权威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及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发行。该书涵盖了龚晓婷教授多年复调教学成果之精华,除教学外,她也是同时在创作与科研等多领域均颇有建树的作曲家与学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开阔的学科背景为她撰写这本教材奠定了基础。

二、逻辑缜密 内容全面

《复调音乐基础》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硕博必读书目,在立足专业教学的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专业音乐院校及综合类大学中的音乐学院,兼具专业性与普及性。其谋篇布局与整体构思体现了作者对于复调教学清晰的思路,处处渗透着复调学科应有的秩序与严谨。

(一)布局合理,详略得当

全书按照“对位法”与“复调体裁形式”的学习原则分为“复调音乐写作基本技术及分析”与“实用复调写作与分析”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以技术训练为主,包括对位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多声部的技术写作,按照从二声部到三声部、从单对位到复对位的学习顺序逐步深入;下篇则主要以实际创作为主,涉及包括卡农曲、创意曲、复调小曲、复调合唱曲与赋格曲等一系列格律化的复调音乐体裁以及主调音乐中的复调手法运用。这样的布局方式为复调教学提供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清晰路径,根据“技术训练”与“体裁写作”将教材分为上下两篇,更利于教师在授课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删繁就简、有所侧重、有的放矢,从而优化教学流程,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同时,对于复调学习者,这样的布局方式非常直观、一目了然,可按照自身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学习。

(二)体系完善,概念明晰

该书的教学体系完善,注重系统性,每节均包含基本概念、谱例展示、写作指导、例题示范以及课后习题等几个环节。这样的规范安排使学习者能够系统全面且扎实地掌握多种复调技法,除了熟谙每一项技术的确切定义及写作方式之外,还可知晓其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情况。同时,在对于各种复调音乐体裁的讲解中,既包含具体的分析与写作,又包含各种复调形式的相关背景介绍,以便给予学习者更全面立体的认知,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概念的解读上准确清晰,以提纲挈领的方式进行贴切而透彻的阐释。

(三)谱例丰富,兼收并蓄

龚晓婷教授经过精心挑选,在书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128个优秀作品片段作为谱例,体裁丰富、类型多样。这些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既可以代表某些具体的技术类型,也可以作为参考范例丰富学习者的视野。在技术写作的相关章节中,除示范例题外,也给出了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情况,从而实现技术讲解与音乐作品之间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在有关章节的课后习题中,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从习题训练到实际创作的过渡。此外,在谱例分析中除了明确清晰的谱面标注外,还辅以更为直观的图示进行解析,易于理解和学习。

三、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任何一门学科的掌握、任意一类学问的通晓,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如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如佛教中的“解行相应”,也如老子所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教科书作为必不可少的纽带是其中重要一环,理应精益求精。

复调技术作为一门作曲理论传入我国已近百年,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这门古老的西方技术与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语汇相结合、相碰撞,真正实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我国近百年专业音乐创作的历史中,涌现了大量经典作品,其中绝大部分都蕴含着复调因素的影响。微观到具体技术,宏观到复调思维,复调因素已经内化到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中,成为他们音乐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龚晓婷教授对我国优秀作品进行深入钻研,在谱例的选择上非常注重介绍分析我国作曲家的优秀作品,在实用复调写作的相关章节的72个谱例中,有26个系中国作曲家所作,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比重较大。其中,根据体裁不同又细化为格律化的复调体裁创作以及在非格律化体裁中复调技术的灵活运用两种情况。

(一)格律化复调体裁的创作实践

作为一本为中国学生设计的复调教材,该书在借鉴西方优秀教学传统的基础上,重视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以及中国民间音乐。在讲述诸如卡农曲、创意曲、赋格曲等典型复调音乐体裁时,除了对巴赫等西方复调音乐大师的作品进行分析外,也增加了对中国复调作品的涉猎。如在卡农曲一节中,作者引入由黄自作词作曲的二声部合唱《卡农歌》,该曲构思与设计十分巧妙,配合卡农技术写作的歌词也生动而富有效果。同一章节中选用的另外一例《花儿与少年》,则是一首根据青海民歌旋律改编而作的卡农曲,作品中使用了严格模仿与变化模仿的多种技术形式并结合复对位的处理,采用民间曲调为主题进行创作,为卡农曲的写作打开思路。此外,龚晓婷教授以自己的创作为例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使教材更具说服力。例如在本书第八章中,作者引用了自己创作的新疆风格赋格曲《伊犁舞》来对赋格整体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赋格曲整体的写作过程。

(二)非格律化作品中的复调因素

在教材的最后一章中,本书以合唱与钢琴作品为例,系统阐述了在创作其他非复调体裁的作品时如何将复调技术灵活巧妙地运用其中,使其与主调手法有机融合,达到丰富音乐表现力的效果,这在其他同类教科书中鲜有提及。具体来说,对于创作合唱作品的学习过程,作者建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声乐或器乐作品进行改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写作步骤,应当先根据原作品的特点挑选其中适合改编的曲目,再选择相应的复调技术,例如采用对比式或模仿式的复调写法,固定旋律或支声手法,也可采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的创作方式。第二阶段则是原创多声部合唱的写作训练。在这一阶段中,作者也针对可能运用到的复调手法提出一些建议供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参考及练习。

对于钢琴作品中复调技术的运用,书中给出了五类常见的使用手法。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为使学习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复调这门西方技术与我国民族音乐语言碰撞所产生的巨大艺術魅力,作者要这一章节选取了大量中国民歌的改编作品进行实例解析。例如在“合唱作品中的复调手法运用”一节中涉及了指挥家杨鸿年根据东蒙民歌改编的童声合唱《牧歌》以及根据江苏民歌改编的三声部合唱《茉莉花》等一批优秀改编作品。除改编曲外,教材还深入分析了多部原创合唱作品,如作曲家龚耀年创作的《银色月光》《雨花石》等。在“钢琴作品中的复调手法运用”一节中,本书以作曲家黎英海根据山东民歌改编的《逛灯》为例,讲解了主调织体中的呼应式写法,为民歌曲调的钢琴曲改编提供了创作思路。

四、润物无声 风化于成

龚晓婷教授曾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做访问学者,在深入了解过他们的学科分类、课程设置、入学考试、课程要求及标准后,她借鉴西方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自身多年专业院校的教学经历,提出了关于国内复调教学有创见性的思考并积极探索实践,最终凝练成了这本《复调音乐基础》。本教材重视系统化,循序渐进,学理规范;重视传统,坚持从音乐中学习音乐的原则;重视实践,坚持音乐理论与音乐作品相结合的学习思路;与此同时,充分贯彻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复调音乐基础》自2013年首次出版至今,已多次修订再版,成为这一类教材中的畅销书籍。作为一本专业性与普及性兼备的教材,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都可阅读学习,并从中获得教益。正像作者在编写说明中所说“它不仅能建立学习者丰富有序的音乐美感,还能培养其缜密的逻辑思维及多声部的协调能力。这些将为你开启另一扇智慧之门。”

作为复调学科的学习者与研究者,每次翻开《复调音乐基础》都有新的启发与收获,不仅是技术理论的学习,更多的是对于复调学科的认识与思考。书中传递的不仅是具体的专业知识,还有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严谨与有序。正所谓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① 龚晓婷《复调音乐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第3页。

② 丁善德《重视作曲理论课程提高音乐创作水平——在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复调音乐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音乐艺术》1989年第1期,第9页。

③ 龚晓婷《复调教学分层设计的重要性》,《乐府新声》2016年第1期,第20页。于佩琦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张萌)

猜你喜欢

复调音乐体裁学习者
复调循梦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分析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复调音乐形式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体现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