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2-05-22张永胜朱士杰魏婷刘楠楠

医学前沿 2022年5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张永胜 朱士杰 魏婷 刘楠楠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联合应用康复训练、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计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病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突出,可明显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利于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灸;脑卒中;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中脑卒中属于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脑卒中的患病率逐渐增加脑卒中治疗难度大且多数患者治疗后存在后遗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预后均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近些年来,受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进步的影响,同时在饮食结构不合理、严重缺乏运动、不良日常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三高”疾病的发生率呈显著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比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继而加大了脑卒中发生率。为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积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价值。基于此,本研究于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从我院选取接受治疗脑卒中患者共计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计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56~80岁,平均(65.52±7.71)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55~79岁,平均(65.21±7.82)岁。两组的基线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对症处理和常规检查。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包括语言、认知以及反应能力方面的锻炼,同时进行卡片识别、描述以及复述锻炼,在卧床期间辅助患者摆放肢体,并实施关节活动被动锻炼,结合康复情况实施主动锻炼,包括耐力和平衡力,指导患者进行走台阶、行走以及站立锻炼。

观察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康复训练方法和对照组保持一致,针灸具体方法如下:分别取合谷、曲泽、气海、大椎、曲池、百会以及命门等穴位,按照补虚泻实方式施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1天2次,持续治疗1个月。

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1个月。

1.3 觀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上下肢运动功能评估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主要分为上肢(66分)、下肢(34分),共计17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主要包含大便、小便、修饰等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好[1]。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评分均有所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均有所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神经内科疾病中,脑卒中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迅速的特点,同时极易产生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或局限性脑功能缺失征象,均属于脑血管性临床事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甚至死亡[2]。诱发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为脑组织突然出现局部供血中断或完全中断,继而导致血液流动发生性质上的变化,促使血管局部出现狭窄,改变血流速度,促使病变位置出现蜗流,易对血管壁产生损伤,最终导致血小板聚集和内皮抗凝功能受损,形成血栓[3]。由于脑卒中患者可能导致多种后遗症,所以积极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4]。

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中医学将脑卒中归属于“薄厥”的范畴,诱发原因包括阴阳失调、气血失养、瘀阻脉络等,以活血行气、平衡阴阳以及扶正培本为主要治疗原则,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穴位针灸,比如合谷、曲泽、气海、大椎、曲池、百会以及命门等,可发挥活络通经、醒脑开窍以及驱邪扶正的作用,同时可刺激神经系统,利于脑血液循环改善,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恢复[5]。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突出,在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中具有显著效果,利于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妮,杨凯.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502-504.

[2]张军,郑武熙.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03):155-158.

[3]黄俊文,雷安军,张志红,等.针灸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0):87-89.

[4]刘锐坚,叶志兵.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337-340.

[5]王其静,陈礼立,张娟娟.康复训练与药物联合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2):115-116.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