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2-05-19刘新清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5期
关键词:初中阶段构建策略道德与法治

刘新清

摘要:新课改理念强调各级各类院校的课程应发挥育人功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涵盖基础道德与法治内容,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任。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下文将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 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现状

1.1 忽视创新教学形式

伴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求越来越高,也促进了教学的转变。核心素养背景下,部分教师在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学发展的关注,没有创新教学形式,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致使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无法发挥主人翁的意识,难以在学习活动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道德修养,导致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1.2 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观念影响,仍然有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因循守旧,不善于创新和变革,采用枯燥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教师只是机械式讲授教材知识,向初中生灌输理论思想,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情感和接受能力,缺少生动的教学案例,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低沉。一些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由老教师担任,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缺乏深入理解和感悟。

2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1 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积极开展创新性教学引导活动,促使学生逐渐开展深度性、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驾驭与应用成效,全面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综合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意识与行为能力得以锻炼。从而遵循“教学做合一”思想展开系统性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高效开展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领会意识和感悟能力,让学生可以更深刻、高效地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情绪管理”知识点时,教师要根据主题创设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了解自由选择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引用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创新学习思想,进而高效、深入地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全面彰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涵。

2.2 分享实际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生活及教育”。由此可见,学生在生活中更容易发现富含知识的经验。进入初中后,学生虽然在智力上与成人基本相等,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不够全面。教师上课时如果能将具体的生活经验搬到课堂中,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再到课本内容,有助于做好知识的过渡。通过生活理解课本知识,对学生来讲,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也能将教材知识很好地运用在生活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借助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应养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应用什么样的道德力量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诚实守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生活案例:小明在班级中经常撒谎,并且爱捉弄别人,班上很多同学都被他捉弄过。有一天,小明在楼道里遇见了李老师,李老师让小明喊班上的男同学到办公室搬书。小明到班里一喊,结果没有一个同学相信他,无论小明怎样解释,同学们都不再相信他。这个时候李老师亲自下达命令,学生才去搬书。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必然会学到做人要诚实守信。

2.3 凭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学形式,契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身心发展特征。教师想要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就要及时转变角色定位,发挥指引者与组织者的职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引其主动钻研理论知识,并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技巧,提升学习效率,锻炼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社会生活讲道德”教学为例,为助力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树立端正的道德观,教师可以以“尊重他人”为切入点,借助“衣衫不整者禁入图书馆”“比赛结束后,与失败者握手致敬”“清洁阿姨刚打扫完卫生,一名路过的中学生便随手扔垃圾”等话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认识“尊重他人”的必要性、方式和价值等。此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就“生活中的尊重与不尊重”为题,探讨自己遇到的事例,并发表看法,指引学生深刻认知“尊重”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助力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2.4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课堂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和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相比,情境教学更易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学习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在具体、客观的情境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用初中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创编小故事,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常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知识,逐步进入深度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领悟。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功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教学案例、法治纪录片等,用真实的画面触动学生内心,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找到学习的方向。

3 结束语

综上所诉,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種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凭借趣味化的课堂导入环节、多元化的知识探究活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等,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理念、道德修养与思维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促进其综合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鸿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2(15):50.

[2]刘曙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3):39-40.

猜你喜欢

初中阶段构建策略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