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清代诗人顾光旭对陶渊明的接受

2022-05-19刘雪婷

今古文创 2022年18期
关键词:接受陶渊明

【摘要】陶渊明在后世有很多追随者,清代诗人顾光旭就是其中之一。顾光旭诗词兼善,尤工诗,诗歌作品丰富。受个人经历的影响,顾光旭推崇陶渊明及其诗歌,许多诗歌作品表现出对陶渊明的接受,主要体现为追访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创作集陶诗、和陶诗,效仿陶渊明诗风。

【关键词】顾光旭;陶渊明;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8-004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8.012

顾光旭(1731—1797),字华阳,号晴沙,又号响泉,江苏无锡人,乾隆朝循吏。顾光旭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宁夏、平凉知府,甘肃甘凉道,四川按察使等职。顾光旭辞官归乡后,效明代高攀龙、顾宪成,主讲东林书院。顾光旭工诗词,著有《响泉集》三十卷、《清溪乐府》两卷。顾光旭所处的清代是陶淵明接受的集大成时期,士人对陶渊明极为赞赏和倾慕,李调元《雨村诗话》有云:“陶渊明生于晋末,人品最高,诗亦独有千古,则有晋之集大成也”。[1]顾光旭也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并主动向陶渊明学习。

一、顾光旭对陶渊明的接受

首先,顾光旭追访陶渊明的生活方式。陶渊明归隐田园后,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田园风景优美,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松菊相伴,有酒盈樽,琴书消忧,稚子绕膝。顾光旭十分向往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并有意追访。他在《南窗卧起言怀》写道:“未须多屋宇,乃问广田园。室有琴樽乐,门无车马喧。桑榆八九树,烟火两三村。卧起南窗下,庭前幽鸟言。”[2]388这是顾光旭对自己理想的田园生活的憧憬,诗歌作于居京为官时期。他希望有琴有酒,生活还要是清静的。居住的村庄有桑榆,有烟火味。诗人在南窗之下起卧自由,听庭前鸟儿鸣叫。陶渊明爱读书、抚琴,顾光旭也爱琴书相伴的生活,如:“昨来读楚骚,四壁有秋意。”(《吴大揖峰峻枉过酌酒论文奉答和韵》)[2]369“抚弦屏千虑,散帙沉万籁。”(《山居晓起》)[2]357“茗香人静憩禅塌,沙冷雁飞横素琴。”(《陶然亭迟秦农部朝釪不至》) [2]366陶渊明爱菊,与菊花惺惺相惜。菊花盛开的恶劣环境,亦如陶渊明生活的宋末晋初的乱世;菊花不畏严寒,凌霜而开,颇似陶渊明的不随流俗。因为喜爱,陶渊明多次在诗中赞美菊花,如“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七)[3]252“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九日闲居》)[3]7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并序》)[3]460顾光旭也爱菊花,常在诗中赞美菊花,如:“不随众芳歇,得与君子游。”(《集钱七庶子同年箨石斋对菊》)[2]401“菊残寒不落,竹亚翠交横。”(《集小山师睫巢即席得情字》)[2]“尔亦清癯者,秋来只独醒。”(《赠菊》)[2]401

其次,顾光旭对陶渊明的接受还表现在和陶诗、集陶诗的创作。顾光旭创作了二十六首和陶诗,分别是《侍大人居锦树园,和陶公〈归田园居五首〉》《和陶〈饮酒二十首并序〉》《和陶〈止酒〉》。顾光旭的和陶诗“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了对清高人格的向往,对节操的坚守,以及保持人之自然性情和直率生活的愿望。”[4]如:《侍大人居锦树园,和陶公〈归田园居五首〉》其四:

罢钓坐溪上,抱孙行与娱。苍然日云暮,归鸟趁林墟。南邻有逸叟,相见问起居。沽酒邀我酌,挂瓢横朽株。以此赏幽趣,坐对常晏如。不知谁宾主,倾杯不复余。醉中一舒啸,仰首视太虚。万物尽身表,生内何有无。[2]482

这首诗是顾光旭初返家园后所作,此时诗人终于不用宦游,回到日夜牵挂的老父母身边,能够晨昏定醒,没有官场琐事的烦恼。诗人描绘了独属于他的田园之乐。首先是亲人陪伴的快乐,钓罢鱼后,和孙儿边走边嬉戏,不知不觉已日暮,鸟儿归林,人也将归,一切都那么自然,无拘无束。其次是和邻居相处的快乐。和邻家老叟饮酒,无所谓主宾,酒瓢随意挂在朽株上,尽情畅饮,只感觉“万物尽身表”,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此诗主要表达顾光旭归田园后的随心所欲,闲适欢乐,而陶诗其四更多表达盛则有衰、生则有死的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哲理意味更浓。正如顾光旭所言:“辄和陶诗数首,自娱非敢效颦,亦各言其志也。”[2]610又如《和陶〈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八:

庭前一株梅,本是野鹤姿。不飞亦不鸣,冰雪擢寒枝。所志在守贞,所贵非矜奇。有时振逸响,澹然复奚为?高风自凌俗,寝迹不受羁。[2]611

庭前梅树犹如野鹤般超然脱俗,任冰雪摧残,仍澹然处之。它坚贞不屈,不受羁绊。这首和陶诗托物言志,赞美庭前梅花品格高洁,不畏严寒,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也不言而喻。陶诗《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八写松,此诗咏梅,内容不同,但都表达了对坚贞不渝人格的赞美,可谓异曲同工。

集陶诗属于集句诗的一种,集句诗就是选取现成的诗句重新编排进行创作。集句诗通常被认为艺术价值不高,带有游戏调笑的功能。但实际上绝大部分集句诗内容严肃,创作过程十分考验作者的功力。顾光旭共创作十五首集陶诗,如《九日,先大夫忌辰,集陶示儿孙》《西泠重寻沈五澹园幽室集陶》《咏怀集陶九首》等。试看《咏怀集陶九首》其四:

寒气冒山泽,势翳西山巅。息驾归闲居,心远地自偏。地为罕人远,心在复何言?被褐欣自得,弱毫多所宣。奇文共欣赏,百世谁当传。[2]622

顾光旭的这组集陶诗主要对诗句进行重新组合,写自己归田园后对生活的不同感悟,可谓是用陶诗抒己怀。其四集陶渊明《于王抚军座送客》《杂诗十二首》《饮酒二十首并序》《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连雨独饮一首》《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一首》《答庞参军一首并序》《移居二首》中的诗句。诗前四句写作者结束宦游,归乡闲居,内心远离尘俗,所居之处也由此变得僻静。后四句写住处清静,能坚守自己的初心,即使生活贫寒也能自得其乐,多创作宣泄自己的情感,有好文章与友人欣赏,自己就很满足。此诗表达了顾光旭远离尘俗,自甘于贫穷,固守任真之心的情怀。再看《九日,先大夫忌辰,集陶示儿孙》:

积善云有报,岂不在一生?运生会归尽,庶以善自名。明明上天鉴,倾耳无希声。萧索空宇中,夜景湛虚明。何时见余晖,倏为流电惊。道丧向千载,游好共六经。顾眄莫谁知?孰是都不营。命室携童弱,此理将不胜。[2]615

这首集陶诗不再是感兴抒怀,而是集陶诗中蕴含真理的诗句来警示儿孙,要求顾氏子孙一生以善自名,不废弃儒家经典,维护儒家主张的道。这首诗的价值主要不在于作品本身的文学成就,而在于拓宽了集陶诗的运用范围,是对集陶诗的一种创新。

最后,顾光旭效仿陶渊明诗风。顾光旭推崇陶渊明“尚清”“真美”的诗风。顾光旭在《山居有怀八首》其二中写道:“缅怀陶靖节,此意最清真”。[2]637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诗歌“风华清靡”[5],尚清是陶渊明的审美追求,陶渊明在诗歌中好用“清”字,其诗文中直接出现“清”字的就有二十七处之多,如: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十七)[3]274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四) [3]245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归园田居五首》其五)[3]89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时运一首并序》)[3]9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届高。(《乙酉岁九月九日一首》) [3]224

顾光旭在诗中更爱用“清”字,据笔者统计,其诗中用“清”字约245处,而且诗中还有不少由“清”构成的意象。他形容水是清溪、清泉、清流、清江、清湍,形容人的言谈是清言、清议,此外还有清华、清梦、清晖、清风等意象。陶渊明还崇尚真美,无论是自然的描写还是情感的抒发,都是自然而然,全出于心灵的觉悟,而非借助人力与学问。因为尚清、崇尚真美,陶渊明的诗歌呈现出恬淡、清真的诗境。如《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3]144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夏日生活的一个片段,只用疏淡自然的笔调精心勾勒,就显得清真自然,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乡村夏日,因为堂前林木茂密,并不觉得炎热反而觉得清凉,南风不时吹动衣襟,是多么闲适自在。杜门谢客,读书弹琴,享受精神的自由。园有菜蔬,粮食充足,物质生活快乐。美酒相伴,幼子在旁边嬉戏,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此诗描写诗人亲身经历的真事真景,娓娓道来,语淡自然,不事雕琢。

顾光旭崇尚陶渊明清真的诗境,多有学习,试看《雨霁遣怀》:

闲心遥与岭云平,门带双桥雨乍晴。过酒墙头邀粉蝶,摊书树底教流莺。游丝委地窅无迹,落果投烟空自声。草色隔帘看更绿,浓阴中夏四邻清。[2]490

这首诗是顾光旭辞官归乡后,在家闲居之作,重点突出夏日雨后初晴,诗人所见以及诗人闲适的心态。雨后,天突然放晴,诗人心态像岭云那样闲适。酒醉后,诗人与墙头粉蝶相邀;又在树下摊开书,教流莺读书。人是那样清闲快乐,雨后的其他景象也是那样自然,空中飘荡的游丝自然坠地,没有痕迹,掉落的果实自己发出声响,诗的最后,诗人感慨夏天是那样清净。无论是诗人自己的活动,还是游丝和落果,都是那么真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再看《梁山道中》:

泉声山色送轻舆,空际林峦画不如。叠涧雨深丛筱密,半坡云薄小松疏。隔烟犬吠人呼犊,傍水蛙喧獭趁鱼。绝似江南好风物,浓阴四月插秧初。[2]440

这是一首纪行之作,写于诗人为官蜀中时期。诗人行途中有泉声和山色相送,山林和峰峦的美是画也不能比的。颔联依然是写景,但是诗人的笔触比较细腻,重叠的山涧,雨中的竹林是那样密,半坡薄云中小松稀疏。首联和颔联整体来看描绘的是静景,颈联则转入动态之景的描写。隔着轻烟,诗人看到狗在吠叫,农人在吆喝着牛犊,蛙们在水里欢唱,水獭忙着追鱼儿。面对此景,诗人不禁感慨,这美好的风景真的和江南相似。此诗不用典故,诗境纯真自然,完全取材于诗人行经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区)时,自己所见的巴渝美景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正是顾光旭所谓“眼前佳境莫空过”。[2]579

二、崇陶原因

陶渊明并非一开始就有归隐田园的心态,他早年对仕途是抱有信心和热情的,如:“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首》其五)[3]347又如“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九首》其八) [3]334只是他生活在晋末宋初,官场黑暗,根本无法为他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加上他为人耿直,追求自由、适性,不愿“碌碌而受变于俗”(《渔父》)[6],归隐田园在所难免。

顾光旭也有一段类似的人生经历,终因顾光旭追求陶渊明那种“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感士不遇赋》)[3]433而告终。顾光旭早年积极入仕,渴望建功立业,他在《木兰答秦岵斋见寄八月十五夜诗》写道:“岂不能学曹景宗,拓弓横槊南山高。生割黄獐气如虎,醉歌马上呼其曹。”[2]379但是乾隆朝虽然外表看似繁华,内则暗流涌动,官员行事效率低下,官场腐败高发,并不适合顾光旭。顾光旭在《响泉年谱》就记载过官员不知变通,行事效率低的事件,如乾隆三十五年(1770),这年天气恶劣,先是“旧腊大热如暑,雷乃发声,春大风雪,严寒桃李花皆不实”[7]549,这是不好的征兆。夏季天又大旱,顾光旭看到田里庄稼枯萎,预感到灾情严重,报告给藩司,要早做救灾准备,但是藩司不听,为了让藩司接纳自己的建议,顾光旭放言:“问捏灾,请悬光旭头于皋兰门上”。[7]549这可以说是冒死为民请命,好在最后灾情得到解决。顾光旭性格耿直,不会奉迎,与上司相处也不融洽,终于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生病为由,辞官归家。

顾光旭辞官表面上是要奉养双亲,实际上还是对官场环境不满。他在辞官归田后,曾作《西泠重寻沈五澹园幽室集陶》,回顾了自己和亡友沈清任同登进士,又同在四川为官的经历,之后诗人以一句“膂力岂未愆,志意多所耻”[2]617作结,委婉地说明了自己对仕宦生涯的不满。而顾光旭在为官期间也不时流露对仕宦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的向往,如:“匆匆走马萧官道,何似渔蓑卧钓矶。”(《漫兴四首》其四)[2]432“便拟挂帆去,同君访遗踪。”(《夏夜与陈太晖、王爕公酌酒话怀》)[2]398“人事难预期,鸥盟惬吾素”(《题收纶图,送邵蔚田同年归太仓三首》其三)[2]410等。袁行霈先生有言:“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8]正是因为官场无法令他满意,顾光旭在陶渊明那里找到了精神的归宿,他选择归隐,追求自由、适性的生活。

综上,陶渊明为后世士大夫建造了精神家園,有不少异代知音。顾光旭追随陶渊明,主动接受陶渊明那种不为尘累的生活以及尚清、真美的诗歌。乾隆朝中后期,官场腐败,没能给顾光旭提供满意的环境,和陶渊明相似的人生经历使他在陶渊明那里,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了栖息地,发现了新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清)丁福保著,郭绍虞,富寿荪编.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523.

[2](清)顾光旭.响泉集[A].清代诗文集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袁行霈.论和陶诗及其文化意蕴[J].中国社会科学,2003,(6):1.

[5](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13.

[6]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824.

[7](清)顾光旭.响泉年谱[A].无锡文库第三辑[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0.

作者简介:

刘雪婷,女,安徽淮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元明清文学。

猜你喜欢

接受陶渊明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另一面
陶渊明的“粉丝”
大学生接受小说文本的实用倾向及应对策略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能“接受”加班这件事?
文学可以定义吗?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出版与接受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