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路径探讨

2022-05-18王鹏

大观 2022年4期
关键词:现代社会音乐文化

王鹏

摘 要: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情况为传播土壤正在逐渐缩减、受重视程度逐步降低、传承的成本较高。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四:第一,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第二,我国走工业强国之路的必然;第三,互联网相关新兴事物出现之后,社会出现短暂“无序性”;第四,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得到的支持不充足。为提高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水平,相关部门要在社会整体层面改变意识,优化学校音乐教育资源;各级学校在音乐教师培养方面要注重多元化,融入历史文明要素,丰富音乐文化传承设备等,全面促进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路径

音乐是听觉方面的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产生的事物。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音乐文化最显著的特性集中在地域性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当东西方文化并未交汇时,其各自均有较长时间的独立发展阶段,由此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行为系统和价值观念。受各自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音乐文化大相径庭。到了现代社会,东西方音乐文化既能够相互融合,又能凸显我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对现代人而言,如何传承音乐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情况梳理

(一)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播土壤正在逐渐缩减

近年来,各大音乐榜单排名前列的音乐作品质量正在逐渐下滑,具体体现在:第一,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之间存在很多的“借鉴”。一首音乐曲目中的部分旋律很可能较为完整地出现在另一首曲目中,极其容易使听众审美疲劳,或无法区分。第二,歌曲类音乐作品的作词粗糙,“口水歌”现象严重。音乐曲目的歌词在抑扬顿挫、上下对照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在打破这一规则之后的短时间内,虽然一些作品因为“接地气”而迅速获得人们的认可,但也极其容易庸俗化,令很多听众难以接受。因此,现代社会的音乐文化传播土壤正在逐渐缩减,优秀作品的数量大幅减少。

(二)现代社会音乐文化受重视程度逐渐降低

现代社会仍然存在一些有追求、有梦想的音乐人。他们为了找寻灵感,创作令人印象深刻的优质音乐作品,甚至为了更好地传承音乐文化,耗费数十年的心血扎根于基层,努力做好音乐文化的宣传、推广等工作。比如曾经凭借一首《阿姐鼓》红遍全球,在多个国家均形成一定影响力的我国著名音乐人朱哲琴在功成名就之后突然消失在大众视线之中,直到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之后,才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纵观朱哲琴这些年的经历,不难发现,这位音乐人从来没有脱离过音乐,甚至在此期间取得了诸多辉煌成就。比如其在2006年发行的音乐专辑《七日谈》提名BBC Radio 3世界音乐大奖,并获得美国独立音乐大奖世界融合专辑奖。2010年,朱哲琴举行了“世界听·见·朱哲琴”与“民族歌乐师乐会”巡演。2011年,朱哲琴担任古尔德国际音乐大奖评委等。这些受业内广泛认可的成就在大众心目中十分陌生,由此可见,我国社会整体对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这无疑不利于音乐文化的传承。

(三)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成本较高

除了认知水平方面的不利因素之外,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还存在传承成本较高甚至过高的问题。音乐既然是一种文化,那么传承的过程必须具有载体。比如传承历史、传承文字需要纸张,需要书籍,而音乐文化的传承则必须有乐器。在当下中国社会,“乐器演奏”四个字包含的内容是普通经济条件家庭所不能承受的。结合我国教育体系中有关“艺体特长生”培养的相关规程可知,一个具有一定音乐天赋(此处仅指代乐器演奏天赋)的人既要接受义务教育,又要每天抽出大量时间练习乐器,由此产生的成本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乐器的购置和养护费用。比如钢琴,动辄上万元的费用足以令很多家庭望而却步。即使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购买了钢琴等乐器,这也只是支出的第一步。乐器会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而逐渐老旧,出现走音等问题,需要专业人士定期保养、维护。除了一部分具有责任心的专业钢琴教师能够给予有限的帮助之外,目前市场上专业的钢琴维护人员每次上门作业的收费少则三位数,多则四位数。其二,考级培训费。目前,“双减”政策针对的仅仅是文化课的课外补习,音乐乐器之类的艺体特长课外輔导没有受到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不太可能受到影响。因此,一个人如果从小走音乐道路,那么整个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将会是巨大的,而这样高昂的成本无疑会导致我国社会音乐文化传承成本持续增长。

二、造成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不佳的原因

(一)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造成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不佳的首要原因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些大城市中产以上家庭的孩子从小衣食无忧,家中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支撑其追求音乐梦想。而在经济相对较差的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即使发现孩子有天赋,面对高昂的培养费,很多家庭也无能为力,这无形中导致很多音乐天才被埋没。比如在比较发达的城市,一些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全面培养,使得孩子从小便能够接受音乐、美术等艺术熏陶。其中,一些孩子从上小学到上初中的5~6年时间内,购买乐器、聘请辅导老师、多次前往指定考点参加考试的总支出可能高达数万至数十万元。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是很多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

(二)工业强国之路的必然趋势

我国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唯一建成全工业体系的国家,走的是工业强国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优秀人才选择投入建设行业,希望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生产力。此消彼长之下,选择走音乐道路的人其实并不多,能够传承音乐文化的人自然随之减少。不得不承认的一个情况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更多产生的是精神价值,无法直接产生物质价值。而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精神价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具备的实际作用只能位居物质价值之下(精神激励固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令人亢奋,但“精神胜利法”不能长期发挥作用)。在这种认知的影响下,很少有家庭希望孩子专门走音乐传承的发展道路。

(三)互联网诸多新兴事物下的短暂“无序性”

尽管走音乐道路的群体数量相对较少,但音乐行业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内卷”现象。比如上文提到,很多现代音乐作品均存在互相借鉴的情况,即一段旋律可能在很多音乐作品中同时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以直播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兴事物出现之后呈现的短暂“无序性”,具体来讲,是因为社会监管力度不足、部分音乐人抵抗诱惑的能力不足、粉丝群体的理智性不足。但隨着监管力度的提升、社会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各类法律法规的完善,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四)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相关支持不足

还需注意的一点是,在现代社会,音乐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获得的相关支持不足。比如上文提到,我国音乐人才培养注重“从小养成”模式,即在孩童刚呈现出音乐天赋时便开始对其进行着重培养,使其经过数年的刻苦训练,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和实际演出经历。这种模式虽然十分完善,但在对象选择方面相对狭隘,即社会对成年人音乐梦的关注程度不足,给予的支持不够。因此,所谓的“各级学校”除了包括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学校之外,还应包含成人大学、老年大学等。只有在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中均增加音乐教学设备,使更多的人自由接触音乐,随时随地了解音乐相关信息,音乐文化传播的土壤才能得以拓展。

三、提高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水平的

有效路径

(一)改变社会整体意识,优化学校音乐教育资源

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经过了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之后,我国经济正在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若要切实提高音乐文化传承水平,相关部门要在社会层面改变一些意识,特别是优化各级学校的音乐教育资源,主要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其一,调整培养优秀青年音乐人才的模式。如上文所述,一些立志走音乐道路的人必须付出数年的辛勤努力,同时其整个家庭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人才培养就成为阻碍家庭整体发展的制约要素。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会为孩子在购买乐器、请专业辅导教师、参与多次考试的过程中支出大量金钱,可一旦孩子有一天突然感到前路迷茫,对音乐失去兴趣,那么这个家庭的整体前景也会黯淡无光,紧随而来的极有可能是鸡飞蛋打,一事无成。因此,音乐人才培养是否应该与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数年甚至更长的人生成长阶段相互捆绑值得系统性考量。其二,看待音乐文化时,应当回归文化本质。音乐可以成为一种创造经济价值的产业,但不能本末倒置,社会应当形成发展快乐音乐的土壤。具体而言,一些音乐人在接受采访时经常提到“音乐使我快乐,追求音乐是我的梦想”。人们一般会理解为“我希望通过音乐道路,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此种认知并没有脱离音乐产业,故依然狭隘。对此,媒体、教育界等均应探索其他的理解思路,如“当音乐旋律在我脑海中盘旋飞舞时,我的思绪十分清晰,我整个人处于一种十分享受的状态”。总之,提高音乐在精神层面的价值,使音乐从产业转向文化。这样一来,音乐文化的传承人群会不断扩大,音乐的传播载体也会得到发展。

(二)在音乐教师培养方面注重多元化,融入历史文明要素

在音乐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只有教师将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文化清晰传授给学生,文化才能在人群中生根发芽。因此,音乐教师十分重要,有关音乐教师的培养应该多元化,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忽视音乐中存在的文化。为达到上述目的,学校可在培养音乐教师时融入历史文明要素。当音乐教师具备很高历史文化素养时,其在讲述音乐文化时会呈现出独特的历史感染力,从而令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文化魅力。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学校培养音乐教师,还是音乐教师培养音乐后继人才,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完成特定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比如在央视出品的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第8期的开篇部分,节目组邀请了四位《黄河大合唱》不同时代的演奏者——当时已经98岁的李一菲(《黄河大合唱》第一次公演成员)、已经97岁的抗敌演剧二队的老队员解冰、《黄河大合唱》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恢复者之一和朗诵者瞿弦和、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这四位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等在舞台上再现了《黄河大合唱》的三个乐章,呈现的视觉、听觉效果令人热血沸腾、激昂澎湃,仿佛回到了那个战争年代。当中国的前景黯淡时,共产党人、共产主义战士便是在《黄河大合唱》这首在中国音乐史上有至高无上地位,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文化精神的作品的影响下,前赴后继,为打败侵略者、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屈抗争。如果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学生共同研习音乐文化的方式均如上文所述,那么其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必定会上一个台阶,音乐文化的传承难度将会大幅度降低。

而为了真正实现上文所述的音乐情境,使音乐文化在不知不觉间渗透音乐课堂,有关部门应适当给予支持,丰富各级学校的音乐文化传承设备。其中主要为多媒体设备。在小学、初中、高中、高校中,由于有中央与地方教育资源的倾斜,相关设备的配置比较到位。但在一些成人大学、老年大学中,多媒体设备可能是多年前配置的,时至今日已经难堪大用。因此,若要整体扩大社会范围内的音乐文化传承土壤,相关部门需要从对象、资源等角度着手。只有使越来越多的人接触与音乐文化传承相关的载体和事物,音乐文化传承相关的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得到解决。

四、结语

音乐文化本身是一种充满矛盾的事物。比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面貌,就需要充满正能量的音乐予以鼓励。如在抗战年代,《黄河大合唱》鼓舞了无数有志青年,为了保卫黄河、保卫国家和民族前赴后继。但历史上很多朝代进入全盛期之后,音乐却成了“靡靡之音”,成为“玩物丧志”的代表。如西晋结束三分天下的局面之后,从晋武帝司马炎,到九品官员,全部沉醉在“美好”之中,使音乐变成了一种另类的“精神鸦片”。由此可见,音乐本身只是一种事物,向何方发展、能够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人。在现代社会,为了更好地传承音乐文化,相关人员应该兼顾古今,从历史和发展的双重角度深入思考,最终达到丰富音乐传播土壤、令社会整体明确音乐本质的目的。如此一来,音乐文化必定能够在现代社会得到良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董梁飞.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教育的启示:评《音乐教学与文化修养》[J].中国教育学刊,2021(5):148.

[2]郭思言.零碎、模糊与颠覆:20世纪西方后现代音乐文化认同[J].中国民族博览,2021(5):132-141.

[3]苏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德育价值及现代启示探析[J].明日风尚,2021(4):45-46.

[4]王蕾.多元音乐文化是现代音乐教育追寻方向: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J].高教探索,2020(7):129.

[5]杨丽霞.乡村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理论与音乐的文化传承探析:评《记住乡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理论与实践》[J].热带作物学报,2021(4):1233.

[6]郑晓璐.科技信息化时代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思路探究: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人民长江,2022(3):231.

[7]蒋雪.高校音乐教育与民间音乐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以雷州半岛音乐文化传承为例[J].当代音乐,2021(1):35-37.

作者单位:

永靖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现代社会音乐文化
现代教育的缺失
现代教育的缺失
对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思考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乐的魅力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沉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