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E”康复护理模式对冠心病行PCI后患者心功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2022-05-16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出院心血管冠心病

(粤北人民医院 广东韶关512026)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其主要疗法,其创伤小、恢复快,可及时促进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恢复,是最直接、有效的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而重建冠脉灌注,进一步挽救心肌细胞,降低病死率[1]。PCI虽为微创疗法,但作为侵入性操作,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且PCI后较长时间仍需继续进行适当康复锻炼、抗凝治疗等。因此,予以冠心病PCI后患者及时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而常规干预缺乏个性化措施,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5E”康复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包括评估(Evaluation)、工作(Employment)、运动(Exercise)、鼓励(Encouragement)、教育(Education),可通过微信建立即时性教育平台,帮助患者获得足够的疾病相关知识,鼓励其保持积极心态,同时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和社交活动。有研究指出,微信“5E”康复护理模式对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较好,但对冠心病PCI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分析[2]。本研究旨在分析“5E”康复护理模式对冠心病行PCI后患者心功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9月30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08例冠心病行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符合《美国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3]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者;无PCI禁忌证,首次接受PCI治疗者;无认知、意识障碍;会使用微信者。排除标准:伴限制运动锻炼疾病者;伴其他心脏疾病者;伴严重脏器(肝、肺、肾等)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者等。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43~67(51.93±3.17)岁;体质量指数(BMI)19~24(21.51±0.47)。对照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42~68(52.07±3.24)岁;BMI 19~25(21.40±0.48)。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监测、PCI后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时解答冠心病患者的问题、用药及饮食指导、情绪管理、常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嘱患者定期回院复查等。干预至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5E”康复护理模式。①教育(Education)。a.集体授课:PCI后2~3 d以集体授课法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根据《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4]制订授课内容(冠心病相关知识),包括PCI后注意事项;临床表现(做好病情监测、定期测量体重,控制BMI);危险因素(血糖、血压控制对冠心病的重要性);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及其不良反应等;饮食要求(讲解钠盐摄入过多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可进食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饮食);复查时间和要求等。b.个体化指导:患者出院前护士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将患者及家属加入心脏康复微信群中,解答患者疑问并给予针对性指导,由微信群定期推送心脏康复知识。②鼓励(Encouragement)。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其冠心病PCI后康复的意义,实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对有潜在心理障碍者给予针对性指导和提前干预,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通过微信群、讲座等形式向患者进行同伴教育,讲解成功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鼓励冠心病PCI后患者在微信群中分享自我心脏康复经历,并及时肯定取得的进步,鼓励其继续努力。③运动(Exercise)。出院前充分评估冠心病PCI后患者体质、病情、运动负荷等,同时结合患者工作、学习、爱好、生活环境等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运动计划。运动形式包括有氧运动(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抗阻运动(静力训练、负重等)。有氧运动,20~30 min/d,3~5 d/周;抗阻运动则至少间隔1 d后进行。指导患者同步微信运动步数、上传运动照片、运动视频等以加强监督。运动遵循适可而止的原则,注意携带药物,一旦出现头昏目眩、胸痛、出汗过多、过度劳累等,应即刻停止运动。④工作(Employment)。嘱冠心病PCI后患者在体力允许情况下尽早回到原工作岗位;无工作者可鼓励其在家进行洗衣、拖地、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增强自身价值感。⑤评估(Evaluation)。通过电话或微信评估冠心病PCI患者术后康复情况,隔2周评估1次。评估内容包括服药情况(是否按时、按量服药或出现不良反应等),饮食情况,病情监测情况(血糖、血压、心率等),运动情况(根据病情调整运动处方)。表扬、鼓励做得好的方面,帮助患者分析做得不好的原因,然后予以针对性建议或调整方案。干预至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6 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任务代谢当量(MET)。干预前、出院6个月后以6 min步行试验评定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情况,嘱患者沿直线尽可能快速行走6 min(一旦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测试),测量并记录两组6 MWD。以飞利浦HD11XE型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系统检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弗莱堡体能调查问卷[5]评估患者体能改善情况,记录其任务代谢当量(MET),1 MET代表静坐时消耗的体能为4.2 kJ/(kg·h)。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于干预前、出院6个月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主要包括情绪管理(含情绪认知管理,0~20分),日常生活管理(含一般生活管理、不良嗜好管理,0~40分),疾病医学管理(疾病知识获得管理、急救管理、症状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0~75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6]。③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住院及随访期间心律失常、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心肌缺血、不稳定性心绞痛等不良心血管事件。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6 MWD、LVEF、MET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6 MWD、LVEF、MET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PCI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疗法,可重建冠状动脉血供,改善其心肌缺血、缺血状态,有效、迅速挽救患者生命,但其无法消除患者基础病因,PCI后仍需进行长时间血糖血压控制、抗凝治疗、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常规干预忽视了冠心病PCI后患者生活方式管理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患者多依从性较差,不利于其术后康复[7]。

“5E”康复护理模式是一种便捷、可视化、随时随地的健康管理模式,“教育”为其核心内容和基础,可通过集体授课、个体化指导了解冠心病PCI后患者疑问,增加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8]。“评估”是护患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也可据其不断完善和改进个体化干预方案,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术后康复。鼓励、运动、工作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从不同角度影响冠心病PCI后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改善其负性情绪,有助于减轻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系统的负面影响,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个性化康复运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可平衡机体能量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减少脂肪堆积的同时促进动脉硬化斑块溶解,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肌供氧量,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及机体耐受情况,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亦可降低机体血小板活性、内皮素水平,提高纤溶酶活性而预防血栓、心肌缺血等事件的发生[9]。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6个月,两组6 MWD长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MET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5E”康复护理模式对冠心病PCI后患者心功能及自我管理行为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亦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5E”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后患者心功能及机体耐受情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出院心血管冠心病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