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2022-05-15徐斌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效能小学教育德育

徐斌

摘要:德育作为教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职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生活和思想都在发生着改变。在新时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就小学德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提高德育的效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效能;教学战略

前言: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海量的新闻和信息。信息的多元化,正改变着人类的传统生活与思考。小学生的平均年龄为7-15岁,是一个尚处在知识发育阶段,尚未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期。要强化小学德育的教学,使其树立起良好的“三观”,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但是,目前我国小学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其发展。为此,各小学要从德育问题着手,进行德育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问题

(一)德育教学中的内容缺失

德育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有些学校为了取得教育质量评价的优势,刻意夸大学校德育的教学目的,造成德育的实际内容缺失。由于德育目标的虚伪和夸张,使得德育教学呈现出程序化、形式化的趋势,制约着德育的实践效果。

(二)教学方法滞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的德育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即教师以德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但其内容相对固定,缺乏代表性、普遍性、可信性。传统的德育是一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德育知识,很难形成独立的思想意识。同时,由于德育的内容过于抽象,造成了德育的低效率和低质量。

(三)教学理念的陈旧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重点中学的升学率上,而忽略了德育对学生的发展。目前,我国小学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德育教育的形式化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学校的德育教学仍处于“喊口号”的状态,缺乏对德育的深入研究;第二,在德育中,有些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时代的变迁,教育内容与活动老是重复,严重地制约着德育的健康发展。第三,是学校德育的教师队伍较弱。德育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很高。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德育,又要以身作则,起到正面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全职德育教师都没有,而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这就大大降低了德育教学的实效。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小学生的总体年龄较低,认知能力较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处在萌芽状态。在此阶段,教师在设定德育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从浅层到深层的设定,以达到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成长需求”,从而根据这一特点,制定出适合的德育目标。第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德育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行为。

第三,明确和准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制定特定的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以达到提高小学德育效果的目的。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传统德育的教学方法已逐渐定型。尽管德育是以德育故事的方式进行的,虽然德育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但其总体效果却不理想。为此,应不断丰富德育的教学手段,推动德育的多样化发展。与传统的文化课程、教学知识的抽象化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注重培养正确的“三观”,以及道德品质的提升。以生活为本的教学环境,是丰富德育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通过营造一个特定的教学环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营造出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又能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对德育的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的德育故事是德育的载体,它也属于“情景”,而德育故事又与学生的生活脱节,缺乏立体性,因而其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一所学校的德育教师,模仿学生从回家吃饭的情景。教师随机挑选出三个学生,分别扮演母亲、父亲和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把剩余的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把他们的行为和饮食情况记在标签上。在经过甄别后,学生发现父母的标签主要是买菜、烹饪、疲劳、努力工作等,而孩子则主要是学习、玩耍、快乐、放松和吃饭等等。在模仿的时候,教师有意地把这个反差夸大了。经过组织讨论,在學生人物的标签中增添了,帮助父母完成家务,认真地完成家庭作业,把这些东西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以生活为中心的情景教学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更易于学生的理解,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增强了德育的实际效果。

(三)教学观念的转变

信息化特征在新时代非常明显。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科技的力量,为实现多种形式的德育教学,如,视频、图像、文本和语音等,为德育教学提供帮助,从而真正地适应学生的德育需求,进而提升德育教学的质量。

(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确立行为规范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课堂和口头上,而不能真正融入实际生活中。比如,教师在教室里一再强调要讲诚信,但是在考试中作弊和抄袭依然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德育与实际的教育脱。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以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的反思,并在教师的细心引导下,改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

(五)建立相互评价和监督的教育氛围

在德育教学中,学生因其自身的隔阂而难以对教师开放,而对同学则有一种天生的信赖与依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互助小组,例如,按照德育的目标,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互相监督。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充当一个监督的角色,使学生之间互相约束,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六)健全德育评价制度

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评价制度,并设置专业的评价机构,并由专业的评价人员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在实践中,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德育的评价,制定具体的、适用的评价标准,保证评价的公平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小学德育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几个方面着手,从整体上提升德育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学生真正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方艳.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06).

[2]禄晓雯.浅议小学德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及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6(30).

[3]张桂芬.关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3(11).

[4]杨娟.新课标下的小学德育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02).

[5]王微盈.以人为本科学指导——浅谈小学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0(10).

猜你喜欢

效能小学教育德育
《中国德育》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