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022-05-15李玥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艺术作品高校教育

摘要: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代表着先进的革命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极强的教育价值。将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中,可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同时促进学生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中强化自身的努力奋斗精神,以此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鉴于此,此次研究分析了高校教育教学中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走出高校教育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红色经典;艺术作品;高校教育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是将革命话语为主要题材,以文学、影视等形式进行呈现。其是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见证了历史发展进程,抒写了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可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优秀题材[1]。目前,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虽然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应用引起重视,但受教师、学生自身等所方面因素的影响,所达到的应用成效不佳。由此,需要我们了解教育教学中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应用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性的方法十分必要。

一、高校教育教学中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度与认同感不够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虽然高校领导与教师在思想上认识到其教育作用与价值,但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应用与支持不足,加上红色资源管理缺乏,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停留在传统的理论认知层面,缺少实践课支撑,长此以往下来,红色文化经典作品沦为教育教学的“鸡肋”,教师教学敷衍了解,而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渐渐失去兴趣。另外,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红色经典文化的认同程度不该,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所呈现的革命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其承载的精神仅仅是一种象征符号且已大大过时,不能在教育上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实现经典作品与专业教学的水乳交融。

(二)对红色作品内涵挖掘不够广泛深入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独具特色,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优质资源。目前,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程度不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缺少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文化教育,只是停留在作品中理论知识的教育,不能充分挖掘其蕴含的价值,导致其应用价值被浪费。比如,教师在讲解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时,本身自身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理解有限,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介绍相关的历史事件,未从多角度对该事件深度挖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将其作为历史故事阅读,单纯使用其中的红色经典歌曲、舞蹈等,不能很好地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另外,受学生自身所学专业的影响,自身的文化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加上正处于思想成长期,学生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学习浅尝辄止,缺乏情感方面的共鸣,相应的受红色教育影响维度不大。

(三)缺少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宣传与再创作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内广场、图书馆等宣传栏内多倾向宣传时代性与现实性的热点问题或者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针等,很少有对红色经典作品中人物、革命事迹的介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色经典艺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相应的红色文化隐性教育功能未充分得以发挥。另外,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教育教学形式单一,以党性教育理论课、红色专题讲座为主,由于其政治性强、理论深度大,学生学起来比较晦涩,理解难度大,相应的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感染力与渗透性不强,很难发挥教育价值。而教师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研究、创作、排演过程中有所革新,将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

二、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应用对策

(一)强化对红色经典的认知与理解

高校是培育时代青年的主阵地,而红色经典作品是培育时代青年的必要资源,为解决木点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度与认同感不够问题,高校首先要对红色文化教育给予大力物质与精神的支持,不但要从思想上引起师生对红色文化資源的重视度,还需通过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媒介途径加强师生对红色经典文化作品学习,使其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强大动力,促进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比如,曾经举办的《新中国红色绘画》专题党课,主要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阶段,可赏析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齐白石的《祖国万岁》等名家的红色经典中国画代表作,结合所学专业特色,使师生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文化自信,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其次,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合理分类与整合,通过巧妙、融洽、适用的设计,将其与校园文化充分融合,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可在校内建设革命历史人物塑像或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校园内耳濡目染,产生共鸣。

(二)大力挖掘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内涵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经长期的革命实践所积累与沉淀,其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价值与历史文化内涵。为解决对红色作品内涵挖掘不够广泛深入的问题,首先,高校要提高教师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认知度,采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交叉融合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深入挖掘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将红色文化基因注入到高校学生中,实现经典作品与专业教学的水乳交融[2]。其次,长期挖掘红色资源进行艺术创作,提高红色文化传承方面覆盖广度、实施深度、影响力度。比如,艺术学院原创舞蹈作品《情满太行》、原创微电影《奋斗的青春》等。此外,可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写生采风、艺术考察或者参观欣赏红色书画作品展、交响乐作品《红旗颂》等,以此唤起师生内心共鸣,提升思想认识。

(三)拓展红色经典艺术宣传途径与方式

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宣传与再创作,首先,重视与拓展校园红色文化精神宣传渠道,除了加强日常思政课、党课等教育,还需要整合线上线下传播平台,通过高校官方红网、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策划,推出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教育系列活动,以此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氛围,产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认同感。其次,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创作活动,通过创新原创师生作品形式,拓展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传播渠道,这样才能更好的将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中。比如,欣赏经典歌剧、舞剧如《白毛女》,参加音乐会,欣赏管弦乐作品《红旗颂》等,围绕红色艺术作品,在课程教学、研究、创作、排演过程中学习红色经典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意义,唤起师生内心共鸣,增强文化自信。

三、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经长期的革命实践所积累与沉淀,蕴含着革命先烈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可作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此次研究了解到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应用问题,提出从思想人基于高度重视,充分挖掘红色经典作品内涵及拓展红色经典艺术宣传途径与方式的策略,这对高校党建工作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田亚楠,孙亚飞.推广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进校园,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J].年轻人,2019(30):21,56.

[2]柳楠.红色文学作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186-187.

作者简介:李玥,女,河北保定人,汉族,1983年3月生,硕士,中级讲师,研究方向:党政管理、艺术学。

课题:河北农业大学党建理论研究一般课题,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与高校师生党性教育工作融合研究DJ2021B006。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高校教育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
“红色经典”情爱叙事的边界、隐言与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