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泰山记》个性情理探解

2022-05-15徐松华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姚鼐情感世界登山

徐松华

借景抒情是很多文人墨客喜欢运用的表达方式,旨在为展示自己内心情感世界寻找可承载的“船儿”。为此,统编教材的编者们在遴选自然景物有关语篇的时候,要求学生“涵泳品味,领悟作品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登泰山记》作为其中值得玩味的一篇写景散文,集中展示了“桐城派”姚鼐对文章的“清通”“雅驯”之特色,也是读者品味其中特有内在幽微的“义理”重要作品。《登泰山记》描述姚鼐在辞官去职后人生道路发生了极大变化,但登泰山的游玩过程中有许多值得细读和品析的,也是洞察姚鼐心志与情理的钥匙。

一、山高壮美——无欲则刚

泰山很美。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孔子登泰山的印象。作者在描述登泰山时,先写了泰山的特征是突兀于地上,分开汶水与济水,可谓雄伟与宏阔,阐述了泰山“五岳独尊”“阴阳割昏晓”的宏伟气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泰山之脊为古长城,一线分明,分隔历史上齐鲁两国,是难以比拟的天际线条。最后,用了“最高”两字点出了日观峰成为泰山最耀眼的明珠,也揭示了作者此次游玩的目的及意义。

很显然,作者从面到线再到点的描述,无不是随着自己的观察视角去揭示泰山本来的面貌,从全景的壮阔雄伟,再到中景的高耸天机,视野在不断被聚焦,特别是写到最后的凌空俯瞰,让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这样的描述则是建立在对泰山本来面貌的介绍基础上而产生的联想与扩展。这里面的描述意义应该是从泰山本身蕴藏的“无欲则刚”角度去揭示其中内涵意义。是的,这座山通天绝地,是历代帝王封禅祈祷的宝地;屹立山河,是文人雅士赞叹的对象。无论怎样的描述和赞叹都蕴藏了泰山本身的伟大壮观,源于他们没有一点私心杂念,不为欲望所困扰的“无欲”。作者在辞官后,来到泰山,从眼前所见以及文人墨客的描述中感受到了泰山的神奇,感受到了泰山的雄视天下。这就是作者想要探索的目的——从山高壮美中获得“无欲”的心志,感受与泰山近距离的接触。正是带着这样的向往,作者越发想要到泰山一睹真容,感受其中特有的内涵意义。

泰山作为名山,肯定有其特有之处。作者在抛弃了官场的杂念后,以一个归乡之人登山,不仅是角色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想让自己回归泰山,感受其中的雄伟。这种雄伟便是泰山的壮观,无论是分水、长脊,还是至高,泰山都有着自己的追求,用自己的无欲来为世人提供去除杂念之宝地,让自己不断尽力向上生长。

二、精简述景——借景消忧

“借酒消愁,以景抒情 ” 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表达形式,都是为了能给自己找到排忧消遣的路子。姚鼐记述登泰山的时间,很是值得品味。从十二月就到泰安,却到二十八日(除夕前一日)才去登山。其中的原因是恰遇大风雪,其实,姚鼐在泰安已经逗留了多日,时间充足完全可以游玩泰山的,完全可以等到大晴天再登泰山。不过,作者连续运用了“乘”“历”“穿”“越”等动词,顶着暴风大雪,不顾艰难登山。由此可见,在除夕登山观日是作者心念已久的想法,更应有除旧布新的内涵意义。结合此时的姚鼐已经辞官,想象他此时作为“闲人”的心境会怎样?难免会有一些忧虑和伤感。

登山很苦,但也有快乐。文本描述了山路“四十五里”,石阶“七千余级”,道路绵长,可谓道阻且长,“及不可登”。但作者没有过多赘述自己的登山之难,而是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阐述了自己非要登临巅峰的豪迈之情。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姚鼐是仕途不得志,称病归乡,英雄无用武之地,心中难免会有“沉忧”。何以解忧,除了饮酒,登山则是作者想要的方式。登山远眺,放眼天下,睹江山美景,让自己的心结在观山远眺中层层破解,让自己能放下心中包袱感受泰山的胜景,这不能不说是难得的解忧方法。果不其然,泰山没有辜负作者的此行目的,作者在登上泰山后襟怀大开,“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让作者心旷神怡。作者运用“山水如画”“居雾若带”两个比喻句揭示了自己心中的快意和畅达。我们可以想象,作者不用为汉学与宋学之争来郁郁寡欢,也不用为“案牍之劳形”来阿谀奉承,让自己成为本我,成为一个真正放下忧愁的游玩者和闲人。作者融入到泰山美景中,不仅可以忘乎所以,还能将自己心中的隐忧与纠结抛向云端,让浑厚俊丽的泰山夕照去消解。

作者运用极为精致的语言描述的美景,不仅反应了自身对义理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情感世界的准确拿捏。面对泰山的美景,忘却所有烦恼来融入其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有意义之事,更是忘却自我烦恼的解忧之法。

三、转承巧妙——自由独立

作者在描述自己登上泰山后观看日出的壮美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心灵震撼,很是值得解读。作者转接前段,让我们感受到了太阳挣脱了黑夜的束缚,瑞彩千条,光照万方,而在太阳下方的云气衬托出泰山的日出独有的磅礴气势。透过上述文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来自心底的赞颂,也能体味到作者忘却一切烦恼的旷达与胸怀。确实如此,泰山日出是人间雄伟壮阔意境的美学典范。我们透过日出不难感受到作者从观日出中想要得到的是自由和独立的自我,向往没有约束的社会生活。

姚鼐曾在《歲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中所言“男儿自负乔岳身,胸有大海光明……”可见姚鼐追求的是胸怀应如大海广阔,是一种内心的自在逍遥。姚鼐的本性是追求天然自在,他不愿意被官场的陈规陋习驯服。姚鼐追求的是自由无拘束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人格。回归到作者登泰山,我们看到的是满眼放光芒的朝阳,以及与作者一起追求赏心悦目的过程。我们可融入到作者的心目中,感受到他不愿意为官场繁杂以及为权贵折了腰的奴才心理,从而感受到太阳带来的自由和冲破束缚后的一种愉悦。结合作者辞官后的心情,我们不难发现面对突然的闲静,作者对自己登泰山进行了“回视”:在观世相,在想自我,在追求自由。特别是在经历了“南山集”文字狱后,作者对自己的认知感受也有了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冲破官场束缚,去寻找能展示自己才华的用武之地。我们也知道姚鼐后来从事讲学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独立的写照。

作者以冷静观照的态度审视泰山,不仅融入了自己的特有心境,更是以绝无仅有的通感体验去描述自己的内心。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回归自然和超越自我的一种释然,更是一种对人生重新选择后的精心考量,让我们洞察到遵从本心路,无问风雪的傲然正骨之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回顾《登泰山记》,姚鼐围绕登泰山来建构属于自己的心志坐标,并且通过融景抒情来阐述自己的忧愁以及追求独立自主的人格。我们回视作者的写作过程,作者从泰山的美丽景色写起,从历史、文化、政治的价值角度来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淡然、无欲和自足的心态,还让我们看到了有着自己人生追求,不愿随波逐流泯灭心灵的自由个性和独立人格的好男儿,这是作者在登上泰山而催生的生命感悟,值得细细品味一番。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猜你喜欢

姚鼐情感世界登山
作为礼物的书籍:姚鼐赠书与桐城派的流传
乾嘉诗坛“混江龙”姚鼐
佛禅老庄思想与姚鼐文学创作
登山
登山有几人
创享空间
多用登山杖
最可爱的人
别去问值不值得
梆子戏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