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收学课程研究型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2-05-15杨向英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设计与实施研究型教学

基金项目: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百望股份有限公司:财税大数据应用实验室建设。

作者简介:杨向英(1972-),博士,云南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实务。

摘 要:传统的本科生课程教学以“满堂灌”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授,信息和知识单向传导至学生,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难以培养学生形成创新的自主思维模式。针对以上问题,在税收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元课堂讲授法、实验课教学、“读、写、议”课程教学、SRTP等研究型教学方法。与研究型教学的教学目标相适应,课程评价倡导“多元化的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的综合评价。

关键词:税收学;研究型教学;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9.054

当今,大学教学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教学质量已被公认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传统的本科生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满堂灌”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授,信息和知识单向传导至学生,难以培养学生形成创新的自主思维模式。现代意义上的研究性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之后便受到其他国家的倡导。

1 研究型课程教学的特点

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研究型教学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问题意识、教学方法的探究性以及学生知识能力的建构性等本质属性,主要特点有:第一,从构成要素看,教学方式是交互的、生成的,教师通过创设相关知识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具体体验,来进行有意义的知识认知和知识建构。第二,从教学目标看,最终目标是培养学习者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这是知识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所谓高阶能力,是在高阶思维基础上产生的,能够有效应对复杂问题的心理特征。具体说来,是指环境判断、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让学习者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能够实现知识远迁移。高阶能力最终表现为分析、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培养高阶能力,学习者学会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发展。第三,从教师的作用来看,教师从单一的完成课堂讲授,还需为学生提供信息咨询、学习指导、研究指导等,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发生变化,变为主动的学习、自觉的学习、反思的学习。第四,从教学过程来看,研究型教学涉及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包括课前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资源、作业等,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示范、指导、协调等。此外,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2 税收学课程研究型教学目标与要求

税收学课程是对税收理论的系统阐述和研究,是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财政学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学、法学和政治学理论,围绕税收理论、税收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所形成的系统知识框架体系,是税收专业的理论基础。通过系统学习,旨在让学生在熟悉税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掌握税收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分析、解决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涉税相关管理学、政治学和法学等知识,并能够全面运用于相关税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同时也为学习者的进一步研究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3 税收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3.1 课堂讲授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充分利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功能,适应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情境,可采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第一,直接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PPT、板书等向学生传达信息、传授知识、传播思想,指导学生思考。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内容较具体、结构性较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方法的介绍,讲授时应突出重点,注重启发,语言清晰,分析清楚,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案例分析法。案例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通过阐述案例,创设情境,在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通过分析理论的不同适用性,提高学生进一步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启发式教学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最早提出来了启发式教学思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总结问题并从现象归纳理论。第四,讨论式教学法。教师提供線索,由学生模拟情境中的角色,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调动所学的知识、积极质疑,不断激发思维的灵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丰富的理解,也有了更深层面的思考。

3.2 引入实验课教学

引入税收学实验教学,学生通过亲自搜集数据、亲自进行调查研究、亲自进行实证分析,直观、具体地了解税收现象,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对照,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掌握税收核心理论。税收学实验课教学目的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促进学生对税收学理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对税收学学习的兴趣。第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税收负担、税收成本及税制结构的国际比较,提高对税收理论的本质认识。第三,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掌握相关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第四,使学生熟悉现代税收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具体运用。

税收学课程设计了四个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内完成,实验三和实验四由学生自主在课后完成。实验一,税收政策的经济影响实验。该实验是以税收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为理论依据的税收学实验。通过让学生进实验室搜集数据,上机运用软件进行实证研究,拟合出劳动有效税率与就业人数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分析相关参数的具体含义,提交多元回归分析报告。实验二,税制结构的国际比较实验。该实验是以税制结构优化为理论基础的税收学实验。通过让学生进实验室搜集数据,上机运用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达国家税制结构特征、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特征以及不同国家税制结构的比较,使学生深入理解税制结构问题。实验三,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分析实验。一国税制能够有效运行依赖于较高的税收遵从度,这是税收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税收遵从度有较高、较低、不遵从等类别,在不同的税务条件下纳税人的税收行为可能发生变化,这也直接影响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不同情况下的税收遵从度的区分,并分析有效的税收管理的经验。实验四,税收预测与税收风险分析实验。税收收入的实现依赖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根据已有的过去和现在的资料,刨除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计算未来可以实现的税收收入。该实验首先让学生收集数据,运用统计方法、数学方法,经过推理和计算,对未来税收收入的前景作出判断。同时,了解税收风险的概念与实际意义。

3.3 开展“读、写、议”课程教学

课程中末期,学生已基本掌握税收学课程的基本理论体系,学会了税收学课程的分析方法,通过“读写议”教学环节,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读写议”包括三个环节:读,教师列出10部税收学相关专著和20篇专业论文,由学生挑选两部专著和15篇论文进行精读,教师对同学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答疑指导。写,精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读书报告,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爱好探讨某一理论或实践问题,完成一篇课程论文。这个过程对于初次写作研究论文的同学比较困难,教师要从文献收集、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写作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详细指导。讨论,教师根据本学期所授内容,结合当前的税收相关热点问题给出讨论题目,陈述两到三种不同观点,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讨论。

“读写议”是一个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教学范式。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课程内容,写作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4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SRTP项目

在读写议环节,学生对科研方法、论文写作有一定的心得体会,通过SRTP,给一部分优秀的、有主動参与科研活动积极性的同学提供科研体验和训练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发现研究问题、熟悉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在SRTP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尝试独立完成科研项目,实现了“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学生有更多的参与、自主空间,每个同学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从项目论题的确定、项目进行、论文或报告答辩的整个过程,小组成员与指导教师不断有效交流,项目组成员通过系统的科学分工,一同完成任务,教师与同学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学生的协作和团队意识得到提升。

4 课程成绩评定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向教师传递教学成效,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成绩分析向教师提供进一步改善教学的方向。因此,科学的成绩评定方法尤为重要。与研究型教学的教学目标相适应,课程评价倡导“多元化的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重视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由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组成,注重过程考核。税收学课程考核主要包括四部分:(1)课堂表现,包括考勤、发言、课堂作业、实践操作等。一方面约束学生的出勤,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的一切活动,全方位投入课堂学习中。这部分考核内容是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学习态度。(2)课外作业和测验。教师应尽可能增加作业和测验的次数,目的是促进平时的学习,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效果。(3)课程论文和读书笔记。论文和读书笔记需要学生完成查阅资料、认真研读、实施研究方案、论证写作等一系列的工作,这部分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独创能力,既包括对本课程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掌握,也包括对本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的综合运用。(4)期末考试。考试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一般不超出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着重考核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试卷题目通常可分为构答题和选答题两大类。构答题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如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要求用文字或计算回答问题。选答题考核学生的知识记忆、一般理解和判断能力,如判断题、选择题等,学生可直接勾选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在一套试卷中两者要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何云峰.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路向及模式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81.

[2]吴紹春.张立新.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型教学:理念与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87.

[3]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4.

[4]倪超军,赵雪冉.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6):94.

[5]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55.

猜你喜欢

设计与实施研究型教学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游戏设计与实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Pro/E设计机械零件》学习情境设计与实施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
研究型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微课设计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