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市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拓展分析

2022-05-15张烨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

作者简介:张烨(1990-),男,汉族,陕西富平人,硕士研究生,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当前,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成为近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延安市如何更加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能够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脱贫攻坚;防返贫动态监测;成果巩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9.010

1 延安市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

2018年延安宣告整体脱贫,实现全市区域性整体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进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阶段。

一是贫困群众增收基础不断夯实。因地制宜发展苹果、大棚、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贫困户享受产业扶贫政策5.73万户15.56万人。完善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684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光伏扶贫等经营主体带动4.73万户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贫困劳动力累计就业创业7.02万人,建成扶贫基地及社区工厂199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425人。全市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3255元提高到2019年10002元,增长了2.07倍。二是“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100%。累计报销医疗费用16.19万人次、报销医疗费用8.4亿元,住院合规费用报销率83.05%,693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精准资助贫困学生12.05万人次,发放资助金8943.74万元;15040户49547人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入住。实施危房改造3.1万户,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问题全面“清零”。为1.14万户1.79万人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落实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兜住了基本生活底线。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累计整合投入资金73.23亿元,新改建通村沥青(水泥)路2104.2公里,整治通村公路“油返砂”1976公里,建成各类饮水工程3429处,全市1784个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和客车、通动力电、通4G网络,电力入户率100%。

2 延安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脱贫攻坚战的圆满胜利,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致富奔小康同样也离不开数百万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

延安告别绝对贫困,实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具有全国性贡献、世界性影响。

3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措施不够精准

脱贫过程中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存在政策性脱贫,脱贫的持续性不够好,这体现出当扶贫政策有所减弱或者没有相关扶贫政策扶持后,这部分人如果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很可能会存在返贫风险。例如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某县某村有一名43岁贫困户,身患脑梗,不能干重活,单人单户,该村根据实际情况和贫困户自身的劳动能力,为其申报了低保户、村内保洁员以及光伏收益分红,当扶贫政策有所减弱后,该户有可能会达不到脱贫标准。但是该户确实无劳动能力,收入主要依靠低保,想要将该户纳入五保户并在敬老院生活,但是年龄又未满60周岁,类似这种情况可能在其他地区同样存在着。

3.2 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不够完善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延安市有边缘户489户1304人、脱贫监测户400户1161人,各县(区)、乡镇都相应的建立了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信息库,实现动态监测,并与之建立了相应的防返贫监测机制。但是全市各县情、乡情以及村情各不相同,每一户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因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原因可能导致生活负担加重或者收入骤减等情况时有发生,假如遇到重大灾情或者重大事故,一些脱贫户直接就会面临返贫。

3.3 基层治理水平不够高

村级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基层治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乎群众的衣食住行,在一些地方由于干部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和年龄偏大的影响,导致其在基层治理中陷入困境。一是基层治理镇村两级“三农”人才紧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不开阔、办法不够多、措施不够精准。二是思想观念落后,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自认为新形势下的工作运用老办法可以处理,忽略了当前任务的艰巨和难点,致使基层治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3.4 脱贫户的内生动力不够强

贫困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导致生活窘迫;另一方面则是精神层面的志气、内生动力的不足。延安市已于原来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一些地方仍然有部分脱贫户持有“等靠要”的惰性思维,一味地等待政府的接济和扶持。例如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一户贫困户40多岁,正值青壮年,理应是辛勤劳作、努力拼搏的年纪,但是他除了将自己的3亩果园承包外,偶尔打打零工,一直保持着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想法。

3.5 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依托优势资源、交通以及人才等,部分行政村由于缺乏相应的条件,导致村组收入偏低,甚至有些村集体成为“空壳村”。一是资源的匮乏,部分村组由于村民人数众多,除去所承包的土地后,村集体几乎没有多少机动地可以用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是交通不便利,部分村组优势资源明显,有序开发后发展空间和前景巨大,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产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三是人才的流失,虽然各县(区)都在引导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以及创业大户等优秀人才加入到村“两委”班子中,但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青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当前,一些村干部的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过高层次文化教育的干部更是少之又少,直接影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四是缺乏资金扶持,部分村组虽制定了初步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但由于村集體无过多的收入,无法推进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

4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几点建议

4.1 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巩固脱贫政策措施

全市各县(区)的主要致贫类型各有不同,有些县(区)主要因为交通不便,有的县(区)主要因为缺劳力,这些现实情况都表明各县(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政策措施,以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需要进行重点分类,将本地区不同贫困属性的脱贫户进行分类整合,划分区域,明确帮扶责任人。二是逐村逐户走访调研,综合分析研判,为制定巩固脱贫攻坚措施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三是精心制定后续政策帮扶措施,持续提供公益性岗位、五保、低保救助以及产业发展补助等政策,切实保障脱贫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4.2 建立健全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监测机制

返貧风险较高的两类户主要集中在“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我们需要继续落实落细监测预警动态帮扶、“三保障”巩固提升、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护、扶贫资产管理等10项长效机制。一是要对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做到时时动态监测,稳步提升脱贫成果。二是要全面细致的制定《村级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建立扶贫资产台账,不断加强资产移交村组后的日常管理和运行。三是要持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1+7”后续帮扶政策措施的落实,设立专项资金,稳定易地搬迁配套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强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3 坚强基层党组织,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水平

村级党组织的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质量。一是要继续坚持向基层全覆盖选派县直机关及以上的优秀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政策理论水平以及为民办事能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收大学毕业生、产业大户、退役军人以及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二是要着力营造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构建“有事好说,有事说好”基本框架,教育干部理性对待群众反映问题,引导群众正常表达诉求。三是要将民情大走访和乡镇党委会下沉结合起来,变“上访”为“下访”。定期开展民情大走访,收集各类问题线索经梳理归纳后,将乡镇党委会下沉到各行政村村召开,从讨论到答复全程参与,公开透明,把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真心为民排忧解难的态度。四是推行“群众吹哨,干部报到”制度,努力实现基层治理共治共享。持续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将“群众吹哨,干部报到”延伸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变过去临时突击为常态化工作,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切实解决基层治理难、群众参与率低的问题,使各项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群众的获得感持续提升。

4.4 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志气与智慧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脱贫户,刚刚实现了脱贫,下一步面临的就是如何让生活过得更好,如何能够带领全家致富。一是要注重扭转懒惰思想,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宣讲政策、典型人物事迹以及致富渠道等,同时针对贫困类型的不同和家庭实际情况的不同,因户因人施策,逐步引导脱贫人口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变“要我脱贫、要我致富”为“我要脱贫、我要致富”。二是注重典型示范带动,灵活运用村级“先锋榜”和“曝光台”,将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脱贫户张贴至“先锋榜”,大力宣传引导,正向激励广大群众向榜样学习;将懒惰成性、好吃懒做的脱贫户张贴至“曝光台”,反向鞭策持有“等靠要”思想的群众,杜绝此类风气的滋生蔓延。

4.5 创新举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不仅有利于带动村庄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一是推行“万企带万村”“强村带弱村”结对帮扶模式,通过优势企业和发展较好的村组的“帮带”,不断拓宽发展渠道,提供技术帮助和人才输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对因交通、资源以及人才等因素制约的发展较为迟缓的村组,适当倾斜资金支持和“三农”人才引进,确保发展后劲充足。三是巩固脱贫村发展基础,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机制,对已脱贫村建立“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行时时动态监测,确保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不出现返贫现象。

参考文献

[1]王丹丹.延安: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EB/OL].https://www.sxdaily.com.cn/2020-09/11/content_8685644.html,2020-09-11.

[2]许颖.南宁:关于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考[J].区域治理,2020,(4):41-44.

[3]郭建兵,钟宇.浅谈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J].农经,2020,(7):94-96.

[4]黄学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分析—以桂林市为例[J].南方农机,2020,(20):60-61.

[5]王介勇,戴纯,刘正佳,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思考及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10):1273-1281.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
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作用
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之浅见
脱贫攻坚战中媒体的职责与使命
关于溆浦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