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2022-05-1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造影剂腹腔病灶

陈 磊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南通 226300)

恶性肿瘤是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在恶性肿瘤中腹部肿瘤是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感觉到腹痛、腹胀、纳差,体重也逐渐下降[1]。在腹部肿瘤的进展中很容易发生腹腔转移,在病灶转移的最初阶段没有显著性,而人体的腹腔结构较为复杂,给临床诊断增加了难度,越早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并实施对症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越有利[2]。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多采取CT扫描的方式,常规CT扫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增强CT扫描更多用于该疾病的诊断中,与常规CT扫描相比,增强CT是通过快速且多时相的增强扫描技术让腹腔内影像达到增强的效果,可清晰的显示出腹腔内病灶的特征,经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还能够观察到肿瘤及周边血管的解剖学关系,更有利于判断腹部肿瘤是否已经发生腹腔转移,增强CT能够对小范围转移种植灶进行定位,可降低常规CT检查出现漏诊的风险[3]。为了进一步求证CT与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有效性,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7 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为例,主要探讨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运用常规CT扫描与增强CT扫描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7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男性62例,女性45例,年龄19~87岁,平 均(53.67±4.58)岁,其中胃癌42例,结肠癌20例,卵巢癌26 例,胆囊癌11 例,胰腺癌8例。59例患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下,48 例患者文化程度在大学及以上。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在后期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或者进行穿刺活检诊断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者认知障碍者;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③存在腹部恶性肿瘤但未发生腹腔转移者;④依从性较差且经过干预后效果仍不佳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患者。

1.2 方法

常规CT检查:使用的检查仪器是螺旋CT扫描仪(型号:SOMATOM Definition AS,由西门子公司提供),检查时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的检查体位,CT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管电流设置的范围在250~280 mA,管电压设置的范围在120~140 kV,将螺距设置成1.0,将层厚设置成5 mm,扫描由腹部上方到下方,若扫描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腹腔粘连则让患者变换体位,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再次扫描。

增强CT检查:使用的检查仪器是螺旋CT扫描仪(型号:SOMATOM Definition AS,由西门子公司提供),扫描范围、扫描方法以及扫描参数设置等均与常规CT扫描方法相同,在患者周静脉注射造影剂60~100 mL,注射过程中对速率严格把控,注射速率维持在3.0~4.0 mL/ s,注射完造影剂30 s之后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无间隔连续性扫描,进行1 mm重建,同时采取平面以及多层面、曲面重建等操作,对患者病灶的位置、病灶的大小、病灶的形态以及病灶转移的情况详细观察并认真记录。检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均上传到工作站,两种扫描方式的检查结果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并给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患者微小种植灶变化,包括种植灶长度、最小种植灶面积以及种植灶宽度。②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的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网膜种植转移、肝转移、肾上腺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腹部转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患者微小种植灶变化比较

常规CT扫描与增强CT扫描在种植灶长度、最小种植灶面积与种植灶宽度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患者微小种植灶变化比较(±s)

表1 两种检查方式患者微小种植灶变化比较(±s)

检查方法种植灶长度/cm最小种植灶面积/cm2种植灶宽度/cm增强CT 3.35±0.89 1.28±0.84 3.44±1.21常规CT 5.21±1.23 2.64±1.44 6.54±1.33 t 12.6727 8.4386 17.8341 P<0.001 <0.001 <0.001

2.2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的诊断结果

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病理显示网膜种植转移31例,肝转移22例,肾上腺转移7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1例,腹部转移6例。两种检查方式在网膜种植转移、肝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检出方面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转移及腹部转移方面增强CT检出率略高于常规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增强CT检查总符合率97.20%高于常规CT检查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的诊断结果比较[n(%)]

表2(续)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有所提升,然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导致癌症发病率逐年增高。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且发生率较高的疾病种类,不仅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若治疗不及时或者预后效果差则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4]。人体腹腔结构较为复杂,腹部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比较大,多发生在消化管道,发病后患者有明显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患者进食后腹痛、腹胀症状加重,在对患者进行查体时能够触摸到病变部位并且患者能感受到有轻微的疼痛感[5-6]。若是恶性肿瘤很容易向远处发生转移,淋巴转移就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最常见的就是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此外,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会出现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体重下降,到后期就会出现低蛋白血症与贫血。腹部恶性肿瘤很容易发生腹腔转移,腹水也是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患者发病时腹部会有明显的膨隆状,部分患者存在腹壁表浅静脉曲张,甚至会因为继发性感染而发生高热或者寒战。但由于转移初期转移灶和特殊类型的转移密度差异不明显,加上人体腹腔结构比较复杂,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仅通过常规CT扫描很难准确地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情况进行评估,种植灶也无法完全查到,在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人体的大部分重要器官如胃、肝肾、胰腺及胆囊等都在腹腔内,若腹部肿瘤发生了腹腔转移则很容易累及到上述脏器进而损害人体的各项器官功能进而使得病情发生恶化。所以在诊断与治疗腹部肿瘤时需要尽早对肿瘤转移情况进行确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与治疗方案,越早准确的诊断对抑制肿瘤转移越有利,还能够延长患者生存的时间[8-9]。

以往临床上常通过腹部CT平扫来诊断早期腹腔转移,因腹部肿瘤转移病灶面积过小,加之腹腔结构复杂,使得常规CT诊断结果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增强CT较常规CT扫描速度更快,敏感性更高,对病灶定性能力较高,能够清晰检测到小病灶,可利用螺旋CT多平面以及多方位的重建技术观察腹部肿瘤病灶部位以及病灶周围血管的具体情况进而提高诊断准确率[10]。但需要说明的是,扫描过程中需要对使用的造影剂碘含量严格把控以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性。以往临床诊断腹部肿瘤疾病时多采用常规的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进行断层扫描的技术,运用X线束、γ射线或者超声波等对检查部位进行精确准直的扫描,探测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通过对人体检查部位进行扫描后能够形成CT图像,人体病变以及肿瘤会以差异较为明显的矩阵排列形式出现在CT图像上[11-12]。但由于人体的腹腔解剖学结构较为复杂,所以肿瘤腹腔转移仅通过常规CT扫描灵敏度并不高,特别是较为肥胖的患者通过常规CT检查准确率相对较低。而增强CT可通过输注造影剂使得腹腔CT检查影像观察效果增强进而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腹部肿瘤的转移情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学诊断方式也越来越多,常规CT不需要造影增强,而增强CT需要在患者进行扫描前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输注水溶性碘造影剂,当血液内的碘浓度升高就能够增加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密度差,病变显示率显著提高,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病灶情况,能够显示出常规CT扫描未显示的部分,可根据观察病变是否增强或者强化类型进行疾病的定性诊断[13]。增强CT对较小病灶的检出率较高,对病灶定性的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影像清晰地看见血管结构,通过增强CT对已经确诊为腹部肿瘤的患者进行扫描还能够提升肿瘤分期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力的参考[14]。但是增强CT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患者进行CT扫描时需要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部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会出现身体不适,为了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可在使用增强CT扫描时可视具体情况减少造影剂的使用剂量,本次研究中使用60~100 m L的造影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CT扫描与增强CT扫描在种植灶长度、最小种植灶面积与种植灶宽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扫描检查总符合率较常规CT检查要高(P<0.05)。充分证明增强CT扫描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效果更好,能增加肿瘤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提高微小病灶显像效果,从而提升了腹腔内不同部位转移灶的诊断率,弥补了常规CT扫描对组织分辨率不足的问题,为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以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了可靠依据。此外,增强CT扫描直接在常规CT扫描后进行,检查方便快捷,患者可达到良好的检查依从性。区携乐[15]研究中表明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时通过增强CT扫描微小种植灶指标均低于常规CT扫描。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在研究结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后期研究中可通过扩大样本量来提升总体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采用增强CT扫描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可更加精确的判断微小种植灶情况,用于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猜你喜欢

造影剂腹腔病灶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能谱CT 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术中术后如何防止腹腔粘连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潜伏着的“杀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顺铂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