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2022-05-11蔡伶俐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力单元整体教学小学数学

蔡伶俐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力作为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衡量标准,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理解深度和应用水平,使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课堂教学工作提供有利的信息参考。本文根据小学数学的单元内容,结合学生目前的学力情况,制订并实施了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关键词:学力;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0-0020-03

The Overall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Unit Based on Academic Ability Improvement

CAI Lingli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in Licheng District,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Mathematics is the main course in primary school.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calculation ability and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daily life,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nd logical ability and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 academic ability can reflect the depth of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level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knowledge, so that teachers can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classroom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unit cont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mbined with the students' current academic ability, this paper formulates and implements a targeted training plan.

【Keywords】Academic abilit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Unit overall teaching

小学数学教师通常认为学生的个人能力会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随之改变,所以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会依据课本教材内容由前至后逐一讲解,却忽略了对学生学力的过多关注,也未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学培计划,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管中窥豹”的现象,无法熟练掌握与运用该阶段的数学知识,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埋下了潜在的阻碍。本文基于学力提升理念,详细探讨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应用方法,以此为增强该项课程的教学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基于单元内容,评估现有学力

学力是学生所拥有知识理论与能力水平的具体表现,由概念技能的显性学力和思维素养的隐性学力构成。而通过对学生学力的有效评估,可以为教学计划的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对学力提升也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进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熟练运用各种技巧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树立单元目标

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由多个单元构成,而教师通过明确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指引方向,使教学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针对性。教师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根据单元内容涉及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进行解读研究,还应融入以往的经验、情感和课程特性,深入分析学生现有的学力情况,使单元教学目标贴合实际,为接下来的学培设计与计划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着重思考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学力如何,在学习该单元时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从而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令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改善。

(2)明确教学重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是“教学起点至教学目标”这一逻辑链上的稳定固着点,不仅涵盖了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还包括相关的规律、思想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若教师未意识到课程内容中的教学重点或学生未掌握相关的重点知识,则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学生的数学水平难以得到显著的提高,对后续的学习也会造成误导和阻碍。由于教学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地位特殊,所以教师应基于学生目前的学力情况,对教学重点进行研究分析,才能够使教学计划变得更有针对性,让学生对各项重点内容的理解深度也得以加强。

(3)分析学习难点

小学数学中的学习难点通常是指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方法,在學生的认知逻辑链上具有极强的阻碍性和干扰性。通过客观看待学习难点,能够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使学生的认知起点和能力水平得以明确,从而将核心目标、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全部融入单元教学方案,能够令该方案更加全面完整和实用可行。B3922894-F160-4F1A-92E8-866A8A55058C

比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中,“正确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这个难点的产生,部分原因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所致,往往在学习图形平移时速度较快,但在图形轴对称和旋转的学习中出现了混淆不清的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也可以发现,“平移”这个数学概念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轴对称和旋转的出现频率相对较少,对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相比于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而言,三角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对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大,也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中的易错点。而教师在讲解“图形的运动”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制作纸片图形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切身融入图形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克服该类学习难点,让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和自迁移能力均显著改善。由此可见,清晰的学习线索在学生的学力提升中能够发挥出极为有利的帮助作用。

2.根据学力情况,策划培养计划

设计单元教学方案,是改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学生学力的主要手段。教师在策划单元教学方案时,应基于学生目前的学力情况,参考单元目标、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通过制定学习目标、优化学习序列和设计学习任务的方法,厘清最有价值的教学着力点,使学力培养方案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让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也得到较好的优化与改进。

(1)设计学习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不仅要明确教师“教的目标”,更要明确学生“学的目标”。只有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角度共同探讨与深入研究,才能够使教学方法变得清晰可见,让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以“学生、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果”的方式,修订单元内容的学习目标。通过该种方法既能够控制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关系,有效避免“纸上谈兵”和“应试训练”的现象,还可以为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督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参考。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为例,参考教学分析的具体成果,制定完善的学习目标:①通过分类、观察、操作和对比,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与特点,区分这三种图形变化的特征;②会用直尺、三角尺和圆规等学习工具画辅助线;③从辅助线的角度方向和添加效果想象各种图形运动后的变化情况,并利用试画的方式形成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操作性定义;④经过反复推理与多次尝试,深刻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长方形等形状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的运动效果。

(2)优化学习序列

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打破教材原有的序列或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教学环节更具有逻辑性,让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减轻。而优化学习序列,往往是以学情分析为依据,对学习材料进行整合归纳,并通过调整教学进程的方式让教学工作更好地满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令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该项策略的过程中,可以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划分为整体感知课、深入体验课和复习整理课三部分,使课程的教学方向得以明确,让每个教学环节也实现更好的衔接。整体感知课设置为1个课时,课堂教学侧重点为了解学习目标和内容而分布,采取的方式以浏览目录、猜想内容和解析导读为主,使学生的学习方向得以明确。深入体验课的教学侧重点为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学习难点,该类课程应在尊重教材原有编排的同时,通过适当调整呈现的内容、顺序及方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而复习整理课也应设置为1个课时,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为知识系统和认识建构,即在原有复习课的基础上突出“求联、求发展”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更好地形成数学知识逻辑链,令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得到显著的提高。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和分析结果,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概念发展逻辑,“图形的运动”的新教学序列可以优化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各种图形—掌握同一图形在多种角度下的变化规律—在迁移知识经验中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通过推理认识不同图形运动的变化特征。

(3)制定学习任务

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学力情况,结合课程教材内容,通过设计具有整体性、挑战性和支持性的学习任务,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造能力发挥出良好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改编与例题再造,教师在拟定学习任务时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紧密联合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通过设计若干个趣味性和有内涵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水平。而且,教师还应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层次性分解和支持性优化,协助学生顺利跨越学习过程中的各项障碍,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下达到学习目标。

3.落实单元教学,改善学力现状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单元式整体教学时,应从整体的角度研究学力提升的路径,通过逐步退出教学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发展空间,进而打破以往的教学困局,使深度学习落实于数学课堂之中,让课堂整体的教学质量明显改善。而这种单元式整体教学应严格遵循“理解在先、迁移在后”的准则,若理解不到位则会干扰后续的迁移效果,无法发挥出深度学习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1)顺应处领学

领学、辅学和让学是小学数学单元式整体教学的三大步骤,也是提升学生学力的主要流程。只有统筹安排领学、辅学和让学,才能够使课堂教学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令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明显提高。顺应处领学通常是指在单元内容的全局角度下,教师领着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及方法,不仅具有夯实学习基础的作用,还能够为后续迁移积蓄力量。这种教学并行的授课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对单元知识结构产生顺应性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单元内容与知识结构,也可以让学生对新概念和新方法产生顺应性认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适应能力,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自我约束、自我指导和自我表达提供良好的帮助。比如在二单元“图形的运动”中,因为有“画辅助线”这种新概念和新方法的介入,学生难以自动顺应该项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解该处时可以适当地发挥出领导学习的作用,协助学生跨越这一难题。

(2)同化处辅学

辅学作为领学和让学的过渡阶段,其作用主要是突破学习难点和促进认知迁移。在该阶段中,教师应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概念与方法获得一定程度的认知体验,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辅学点通常会出现在顺应点之后的拓展性学习中,虽然这些拓展性学习的内容是建立在旧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但学生在迁移知识时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教师在此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辅助,便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迁移的含义、方法与路径,令学生的学力情况得到较好的改善。

(3)应用处让学

应用处让学并不是单纯的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调用自己所掌握的概念知识,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自主解决新问题,从中获得新的结论与领悟,令学生的学力得到显著提高。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着重考虑挑战难度,若学生能够依靠自身能力完成解答,则让其自主解决即可。若学生无法自主解决,教师应通过合理设置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迁移式学习的意义,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改善,最终达到知行合一、互学互教与自主发展的良好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力提升开展小学数学单元的整体教学,通过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研究教学重点、分析学习难点、设计学习目标、优化學习序列、制定学习任务、顺应处领学、同化处辅学和应用处让学的措施,使学生的学力情况显著改善,让学生的数学水平明显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萍.单元整合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分析——以人教版二年级下《混合运算》单元为例[J].考试周刊,2021(73).B3922894-F160-4F1A-92E8-866A8A55058C

猜你喜欢

学力单元整体教学小学数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若干措施
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