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深度学习 落实全程写作

2022-05-11何如肖勇胜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5期
关键词:初试学情深度

何如 肖勇胜

目前,一些学校虽然重视课内外阅读,也给学生传授基本的写作方法,但学生的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提升。究其原因,这些学校忽视了写作这门学科的应用性,没有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长沙高新区麓谷第二小学“深度课堂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组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蓝本,针对习作单元衍生出“引领深度学习,落实全程写作”的教学新理念。本文结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内容阐述这一理念。

一、明晰学生学情,界定核心概念

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在已有学情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以“形形色色的人”为例,单元学习组织如下:教师确立单元总目标和课时目标后,可将“初试身手”前置创设情境,了解学生学情,以学定教。教师授方法,学生习方法,将方法学习和习作修改贯穿在每一个环节。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对文本进行多次修改,最终形成学习成果。

二、了解习作单元结构,掌握编者意图

教师对习作单元的整体构成及编排意图梳理如下:“精读课文”引导学生聚焦观察,掌握表达方法;“交流平台”目的为归纳总结,提高学生运用能力;“初试身手”主要是片段操练,让学生尝试运用方法;“习作例文”用习作示范,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运用方法;“习作”是综合运用,形成单元的学习成果。五个板块内容构成“前后贯通、环环相扣、彼此呼应、循序渐进”的习作教学体系。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发掘文字中的深层内容,关键是挖掘作者写文章时的构思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

三、准确把握单元要素,确定学习目标

1.纵向:内容目标层层递进

纵向梳理发现,二年级的写作教学便开始引导学生注重对人物的观察与表达。写作结构上从句、段到篇,对人物特点的描写要求越来越高。写作对象上,写人范围不断扩大,由老师、朋友、父母、自己等身边常见的人到社会中各行业的人。

本次习作“运用方法,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让学生习作能力有了发展和提升,同时也为后续写人类习作训练中“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奠基。写人类习作,指导关键点落在特点上。中年级最主要的教学要求是“抓住特点”;高年级应自觉提升为“让特点鲜明起来”。因此,教师要找准本单元习作的起点,着眼习作的生长点,实施精准教学。

2.横向:单元目标螺旋上升

第五单元围绕“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作例文,还设置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三个部分。

通过横向比较发现,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单元习作中的语文要素进行编排。《人物描写一组》的三个作品片段,分别以人物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从不同视角引导学生体会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刷子李》重点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正面刻画以及徒弟曹小三的心理活动等侧面刻画。两篇习作例文也从各个角度展示写人的方式,并以批注的形式指导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表现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

四、坚定深度学习理念,实施全程写作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在理解基础上批判地掌握新的观点和事实的学习。教师怎样将深度学习的理念贯彻到各个教学环节?可参考如下流程。

1.基于学情,以学定教

教师教学要立足于学情,可借助教材中“初试身手”模块将学生的操练进行前置,让学生围绕话题开展各种语言表达活动(“故事讲坛”“学习单展示”等),引导学生围绕“是否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特点或是否清楚地感受到了人物的特点”进行自主评价。此时学生会发现自我表达的不足,进而明晰本堂课的目标与任务。依据学情,教师可将细化后的单元目标落实到每一篇文本当中,逐步解决学生的习作之难。

2.分级导学,多重修改

写作是一种思维创作活动,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先经过细致全面的思考。

(1)学习表达,自主修改

在学习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據学情,确定好课时目标,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好易懂、易操作的支架,让学生在每次学习后依据表达方法对自己的“初试身手”作品进行多样化修改,通过评价标准落实目标点。

(2)总体审视,交换修改

教师重新回顾精读课文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依据“交流平台”中所出示的方法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总体审视,通过小组交流赏评,进行下一步的修改。

(3)比较阅读,多层修改

教师展示优秀习作或片段,让学生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反观自己的习作,作出针对性评价,从而进行深层次的强化与修改。

3.主动习作,爱上表达

在所有的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可进行学生作品展示或分析,让学生获得写作的乐趣,从而切实巩固本单元的学习效果。

基于学生是具有独特言语特点的个体,因此,教师应唤醒学生的言语表达意识,激发其表达欲望,引领他们在深度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提升写作、合作、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进而构建有效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系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18BJC057)】

猜你喜欢

初试学情深度
考研初试高分未被录取,且慢提“猫腻”论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小试牛刀,初试微课堂
空乘招聘初试,走出“美丑”误区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