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民族文化,感受民歌魅力

2022-05-10袁玉峰

家长·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歌扬州歌唱

袁玉峰

将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需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这其中就包括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小学生的歌唱水平、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弘扬民族文化,也让小学生能深刻感受到扬州民歌的独特魅力。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应重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对小学音乐教材的研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扬州民歌融入教学活动中,丰富扬州民歌的教学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对扬州民歌的文化认识,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

一、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困难

将扬州民歌融入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需思考并解决多个问题,一是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小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不同、家庭条件不同,他们的音乐素养也有很大差别。二是学校的音乐教学条件有限,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音乐专业能力和乐器设备上。大多数的学生都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不会在音乐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也是如此,没有将过多的资源都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三是教育工作者在落实素质教育上还不够彻底。从实际情况来看,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育没有全面的认识,对音乐的认识还停留在教唱歌上,认为音乐在义务教学活动中可有可无,忽略了音乐的育人功能。事实上音乐教育对人产生的影响潜移默化,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影响人价值观念的形成。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教育工作者逐渐开始重视音乐的育人功能,但是这种功能的发挥还不够充分。四是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形式简单,大多为音乐鉴赏课程,也会教学生一些乐理知识。音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识音符,一起练习歌唱一些曲目。在教学实践中容易会出现音乐课停上的情况,也就是说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难以为继。原本能极大丰富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音乐课程,却令学生感到枯燥无聊,这是小学音乐教学需要重点反思之处。

二、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扬州民歌融入教学,促进民歌发展与传承

1.弘扬扬州民歌的迫切需要

目前蕴涵传统文化的民歌受到流行音乐的冲击,人们对民歌关注较少。扬州民歌也是如此,调查发现在扬州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也鲜少能听见扬州民歌,传唱民歌百姓也非常少,只有一些比较少的专题表演活动和教育活动涉及扬州民歌。人们对扬州民歌一无所知,不了解扬州民歌的剧目,这意味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扬州民歌受到阻碍。由于社会缺乏闲适文化,扬州民歌发展困难。如今社会群众生活节奏快,而扬州民歌产生于闲适的环境,也就是人们闲暇时哼唱的歌曲,与当前人们的生活不相适应。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扬州民歌也逐渐边缘化,所幸还有中老年群体会传唱扬州民歌。将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助于扬州民歌的传承和弘扬。民歌是人民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其中蕴涵大量生活元素,将其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助于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扬州民歌有《孟姜女》《梳妆台》等,感情简单又真挚,是伟大的文学艺术结晶,将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能有效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2.小学生传承弘扬扬州民歌

将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促进学生掌握丰富的歌唱方法,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在教授《夏之夜》时,就可以引入扬州民歌,让学生能接触一些曾经脍炙人口的扬州民歌。如《茉莉花》《拔根芦柴花》《农歌》等,这些民歌会让小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扬州民歌的曲风多种多样,有清新明快的,也有宛转悠扬的,还有热情高亢的。传唱扬州民歌,有助于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促进扬州民歌的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非常规范,教学内容也有较强的系统性。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融入扬州民歌,可开设专门的板块,用于保存一些经典的扬州民歌,并实现弘扬扬州民歌的文化传承目标。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融入扬州民歌,小学生有可能会在课余时间传唱扬州民歌,一些传统节日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也有关于扬州民歌的表演节目,进而促进家长以及社会群众对扬州民歌引起重视。融入扬州民歌的音乐教育对学生青少年产生深刻影响。

(二)营造民歌文化氛围,熏陶学生思想

1.让音乐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针对学生对音乐课程不感兴趣的问题,可借助融合扬州民歌的课程教学予以有效解决。借助扬州民歌有效丰富小学音乐教育途径,确保在校园范围内,音乐熏陶和音乐教育随处可见。在小学校园内开展扬州民歌音乐教育活动,可结合地域特色,利用传统节日,让学生广泛传唱音乐民歌。在校园范围内,建设有扬州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而自然而然地安排扬州民歌传唱教育活动。在开展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时,也可以进行扬州民歌教学活动。扬州民歌欢快喜庆,朴素又爽朗,非常适合小学生传唱。民歌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以及艺术实践活动中比较常见,音乐教师有很多机会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扬州民歌。小学的音乐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校园广播、校园文化主题活动、校园民族特色活动等。在小学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计划地、有目标定期进行扬州民歌学习和表演活动。在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音乐教学引入扬州民歌将会给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时光增添色彩。音乐教育营造强烈的民歌传唱氛围,有助于唤醒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

2.丰富学生对扬州文化民歌的认识

在苏州和扬州地区发扬和传承扬州民歌有显著优势,这些区域有丰富的民间资源,便于开展扬州民歌教育实践活动,更能获得坊间民众力量的支持。为了让小学生能处于浓厚的民歌传唱氛围中,教师可在学校范围组织文化活动,并有意识地将扬州民歌纳入活动设计,以有效增加小学生对扬州文化和扬州民歌的认识,进而丰富学生对扬州民歌的情感,使学生喜爱扬州民歌,并愿意积极传唱。教师在带领学生传唱扬州民歌的同时,还要加强创新,创新学生演唱扬州民歌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编自导自演,从单个活动出发,创造一系列的扬州民歌歌唱活动。在此条件下,传唱扬州民歌也会蔚然成风,进而对学校外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开展扬州民歌教学活动,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明确音乐课堂教学的难点,备课确保全面,注重丰富学生对扬州民歌的认识,认同与民歌有关的文化知识。实际进行音乐教学时,应注重教学与提高齐头并进,丰富学生对扬州民歌的认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从而有效促进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学民歌演唱时,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确保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同时强调个人的发展。此外音乐教师应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動性,教会学生收集音乐信息的方法,在上音乐课前做相应的准备,在此条件下,学生会在音乐课堂上踊跃发言,有话可讲。此时课堂的学习氛围也会非常活跃。

比如,在上音乐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充分认识扬州民歌《茉莉花》,并指导小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资料,丰富自身对这首歌的认识。学生通过查资料发现《茉莉花》是扬州的民歌,与此同时我国东北、河北、山西、陕西也都流传着用当地方言演唱的《茉莉花》。之所以会出现各种版本的《茉莉花》,主要是因为扬州民歌《茉莉花》神秘而又美丽,旋律非常宛转悠扬,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三)发挥扬州民歌魅力,唤起小学生热爱之情

1.扬州民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扬州民歌中蕴涵丰富的情感,有效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有助于唤起小学生对扬州民歌的热爱之情,也有助于实现对小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扬州地理位置独特,处于长江与古运河的交界处,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的扬州民歌良好融汇了南北文化,更有刚柔并济的特征。扬州民歌曲调婉转,在表达情感时也非常细腻,这类歌曲的代表是《杨柳青》。扬州民歌将体力劳动与歌曲的节奏配合起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粗犷,展现歌曲的阳刚之美,高邮号子是展现阳刚之美的典型。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扬州民歌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为了能正确表达民歌的情感,应做深入有效的剖析,使小学生能感受到扬州民歌的魅力。扬州民歌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数鸭蛋》是孩童牙牙学语时哼唱的民歌,是小学生适合学习的民歌。再如,《唱的大家劲头来》是参与劳动时哼唱的民歌,也是栽秧号子。《送麒麟》这一民歌有浓厚的新年气氛,烘托了新年时热热闹闹的氛围,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学习歌唱这些民歌,会深刻感受到扬州民歌的魅力,也会意识到民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民歌中感受到扬州人民的热情淳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学习扬州人民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2.借助比賽增强小学生的歌唱能力

当学生对扬州民歌有了深入的了解,就会产生学习扬州民歌的欲望,也会有积极展示自己的欲望。为此,教师可在班级范围内、学校范围内开展扬州民歌演唱比赛。人们通过唱歌抒发情感,同时唱歌也有助于人们释放压力和焦虑,无论是有音乐天赋的人,还是不善于歌唱的人,在特定的情绪下都可以通过歌曲释放情绪。很多小学生也喜欢用唱歌的方式缓解压力。在如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活动应注重深入挖掘小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为此教师可组织歌唱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实现对学生歌唱潜力的有效挖掘。组织民歌歌唱比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机会公平竞争,还能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效增强学生自信心,这也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扬州民歌。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扬州民歌,学生可单独演唱,也可以分组演唱,在比赛前做充足的准备。歌唱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合唱、二重唱、独唱、领唱等形式。音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培训,有效提高学生的唱歌水平。在歌唱比赛活动中,学生将会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不仅会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还会利用课外时间加强练习,让学生能有效融合演唱方法和音乐知识。音乐教师开展歌唱比赛活动也能提高自身的歌唱能力,与学生一起参加歌唱训练,与小学生共同进步,逐渐提高自身的歌唱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歌唱比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在最终获得圆满成功。

(四)教学民族歌唱方法,使学生正确吐字衬词

1.吐字

演唱扬州民歌用的是方言,教师需指导学生用方言演唱扬州民歌,促进小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使用方言演唱也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更好地展示民歌独特的魅力。扬州方言的特点比较明显,即几乎没有卷舌音,大多用舌尖发音。以扬州民歌《杨柳青》为例,其中“晨”的发音不是“chen”,而是“cen”,“水”的发音不是“shui”而是“sui”,也就是翘舌音都发平舌音。此外,还有一些字需变音,在《杨柳青》中,如“麦”要发“mo”音,再如“哥”要发“guo”音。学生在演唱时使用方言,会让歌唱更有扬州的地方特色,学生对方言也很感兴趣,在学习民歌时也会表现得非常积极。

2.衬词

在扬州民歌中,衬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衬词没有实际含义,却能通过衬词区分不同的地方民歌。也就是说衬词能有效突出民歌的地方特色。比如,江西民歌的衬词就是“啊呀来”。在《杨柳青》中,“杨柳叶子青儿㖸”就能充分体现扬州民歌的特色。“㖸”“这个”“那个”这些衬词经常出现在扬州民歌中。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点教学这些衬词的唱法,确保学生发音准确,唱出俏皮轻巧的感觉,还要发出扬州方言的音。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扬州民歌,有助于丰富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歌唱能力,丰富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音乐能传递文化,学生学习扬州民歌的方言,了解衬词习惯,有助于陶冶情操,深刻体会到不同民族音乐的多样化。

总而言之,将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能有效促进民歌的发展与传承。目前弘扬扬州民歌有迫切的需要,要积极发挥学生的歌唱优势,使小学生成为传承弘扬扬州民歌的关键角色。学校要加强建立民歌文化氛围,洗礼并熏陶学生思想,借助校园文化,丰富学生对扬州文化和扬州民歌的认识,真正让小学生感受到扬州民歌的魅力,从而成功唤起小学生对扬州民歌的热爱之情。民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小学生对扬州民歌越来越熟悉,也将真正意识到扬州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教师可借助比赛增强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加强吐字和衬字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良好掌握歌唱方法。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民歌扬州歌唱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扬州茶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会歌唱的伞
歌唱十月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