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对初中生开展德育的问题及对策

2022-05-10姜莹莹曲艳丽

家长·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

姜莹莹 曲艳丽

新时期的教育更注重德育,因为德育是促进初中生的素质和全面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对新时期德育问题的分析,笔者发现传统的德育方式不够新颖,学生不愿意参与学习。进而分析出德育应采用满足学生心理的方式,与学生做朋友,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明白,真正的德育是将品质放在第一位,只有抓好德育质量才能提升育人实效。

学校不是只教会学生知识的场所,更是教会学生怎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实现从心到身的渗透德育,在目前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要选取最为有效的方式方法,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知识则伴随多元化的意义教给学生。新时期的教育已经在多学科进行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践中也证实了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是有效的,而德育正在发展阶段,在许多细节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客观调查,为解决德育过程中的问题,提升德育有效性提出了以下问题和有效策略。

一、初中开展德育的主要意义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对初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时期,对初中生开展德育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基于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由于个性容易产生变化,因此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很容易冲动,而德育是对学生思想教育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对社会和生活有正确的认知,从根本上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以此促使初中生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而且德育还可以实现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逐步在新时期教育中受到更多重视,教师在对初中生的日常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得到了综合性的发展,让教育更加全面,內容更为丰富。因此初中应重视德育,以满足初中生对是非对错以及学习知识为主要初衷,初中阶段的学生多以12~15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思想与智力方面尚未发展成熟,因此也是其成长过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是重中之重,是为初中生德育发展奠定基础的好时机,学校可根据当下的教育内容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道德品质,规范学生行为举止,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触动学生敏感的心灵,从而彰显德育的重要价值,让学生真正在各个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美好的品质。

二、新时期下初中德育的原则

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德育原则可延伸到三个方面:

第一点,是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德育,初中生在青春期向往自由,有主见。但难以接受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不愿被束缚,因此对这个时期的初中生,需要积极研究其心理状态,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前提开展德育,不可操之过急,不能以家长和教师的身份压向学生,不然就会得不偿失,反而激起他们的反叛心。

第二点,是从生活的角度开展德育,要使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教育,加深学生对德育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配合德育工作,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以德育为标杆,遵守德育的原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日常教学和德育进行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教育。

第三点,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德育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思维和个人活动,使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德育渗透与教育影响能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就像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对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而言,教师对他们思想的尊重就是对他们的信赖和爱护,使学生觉得与教师是可以值得信任,从而认为教师的德育方式虽严格但合理正确。

以上三个原则从整体上掌握了初中生的心理思维,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更能加快德育思想教育的发展效率,从而全面提升初中德育实效。

三、初中德育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初中德育缺乏实效性

初中德育缺乏实效性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四点分析,第一,当前的初中德育目标定位太高,并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为定位太高,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教育要求。第二,德育存在过多的成人化和形式化倾向,对学生的德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并且一些学生无法接受甚至反感。第三,被不恰当的教育评价所影响,学校更多地是重视智育,对教师的评价也多以学科成绩为主,对德育成果的维度评价不够重视,更是缺少实践,这对德育工作产生了加大的负面影响。第四点是传统的德育一直忽视初中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地的是将自己放置在教育中的主导位置,学生被动参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学习体验,感知不到德育的重要性,并且没有对德育认真对待,使德育在初中教育中缺乏实效性。

(二)初中德育缺乏心理指导

初中德育中的一项重要策略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教师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思维活动,从而改变不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新心理指导教育方式,逐渐将德育渗透给学生,以此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然而,目前教育多以理念教育为主要教学内容,甚至是一味地灌输,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对知识点反复讲述,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初中教师比较注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注重程序化教学而忽视德育。除此之外,有些初中教师对德育只有片面的认知,认为德育就是要求学生的一言一行,用严格的制度去约束学生,就能使学生懂得德育,还有教师认为德育可以通过书本中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导致课程普遍围绕书本的书面知识为教学目标,而书面知识难度较高,一味照本宣科地教学也比较枯燥。学生很难对其中的知识有判断能力和接受能力,初中生本就是叛逆的年龄,教学方式缺少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德育模式不够创新

如今的初中德育模式缺少创新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首先传统的德育方式并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难以领略其中蕴涵的道理,教师多以采用讲述书面知识为主,学生只能领悟一二,如若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其次,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也随之改变,他们普遍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传统的德育缺乏创新,不能更好地满足当代初中生的学习认知需要,被动地学习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好奇心,学生也难以深入了解和领悟。除此之外,我国的初中德育模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老旧,不够贴近生活,缺乏实际联系,学生很难从中投入自己的情感,甚至有所感悟,学生无法从这样的知识点中找寻乐趣,从而失去学习的欲望,单一的教育模式只能使学生对德育教学产生厌烦心理,教师的教育模式多数以说教形式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

四、新时期初中生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良好的德育氛围,可以让学生无意识地参与进德育中,从而养成正确的德育思维习惯,对德育从心底认同,从而提升德育的效率,德育氛围的营造不只是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要让学生之前的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教师可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注重德育氛围的创设,如在学校、社区、家庭等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主要是以正能量的氛围改善学生负面的思想,唤起学生内心中潜在德育,教师才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思想,学生之间的交往模式以及对事物的看待逐渐走上正轨,相互做到正能量影响,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课堂。例如,在学校中,教师可逐渐将德育的思想渗透在课堂的教学中,在学校的文化墙面贴上德育模范的真人真事海报,班级的板报也要定期更换,内容也是相关的德育,餐厅的电视播放德育短片,班级的读书栏放入每日的报纸,在午休期间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播放最近发生的实事新闻与德育文章,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的报纸每天都有德育的板块,教师可每日进行更换,供学生读取,一方面养成学生多读书多读报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全方位的德育渗透,让学生明白德育是正确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实施德育工作。

(二)创建德育新颖模式

1.实施线上初中德育

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深度应用也为教育行业增添了许多的教育途径,教师可建立与家长的交流群以及学生的交流群,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不但要在学校对学生有了解,在家庭中也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认知,目前互联网的便捷之处就是在网上也能及时沟通,学生的交流群是更能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的主要渠道,教师还可以在群里发布关于德育方面的一些真人真事的视频,安排学生进行观看并撰写短篇观后感,尤其强调的流露真实情感。利用网络平台传递德育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一些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教师也可以在群中进行表扬,再截图分享到家长群中,不但能让学生学习德育知识,也能让家长重视德育,从而达到优化德育方式的目的。

2.开展社会道德实践教育

开展初中生德育,定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上来开展,加强学生通过实践得到道理的活动,开展社会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德育的实践机会,并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从而做到唤醒学生品德意识,强化学生的道德理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自发为养老院老人表演,为孤儿院孩子捐献书籍和衣服,还有为山区学生提供资金。在我国有许多这样的公益活动,教师可就近选择,组织学生一起去敬老院為当地老人表演节目,陪同老人聊天,听听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通过真人真事,让学生感受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身边人。学生除了对敬老院老人散发善意,也要学会对自己的亲人孝顺,这些都是德育的学习内容,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感悟其中的道理。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海边拾取垃圾,参与公共场所的清洁,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环卫工人的不容易,教师可告知学生,每一份工作都不容易,要学会珍惜父母的心意,懂得父母为他们好的心理,从而也能让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后产生推己及人的认知,再不会乱扔垃圾,自觉遵守德育的相关原则和行为,助力实现社会文明进步。

(三)布置相关德育作业

除了日常在学校中可以接收到教师的德育,在家中教师也要布置相关的德育作业,保证德育时时跟进,尤其是在放假期间,学生往往因为玩乐而忘记学习,忘记教师在校园内的教导,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较为有意义的德育作业,让学生在漫长的假期中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事情。例如,初中生应是已经对情感有所判断的年纪,家长平日的付出也都看在眼里,但青春期的腼腆导致学生很少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很少与家长说出自己的困惑,很少与家长沟通,因此教师可以将作业的主题设置为“感恩父母”,主题确定后,还要设置一些相关的任务,任务一:观察父母的一天,通过观察父母的一天,对父母的辛苦有新的认知。任务二:找一个父母工作的时间,自己独自完成家务清洁工作与晚饭的制作,感受父母的辛苦。任务三,晚饭后为父母洗脚,为父母端茶倒水,为父母洗头发,通过实践付出感恩之心,并通过对父母一日的生活了解,写下自己的成长日记,将自己今日所工作的内容和感受写在日记中,并在第二日向父母阅读,倾诉通过这一天的度过,对父母的辛苦有了一丝的了解,对于现在自己的幸福生活表示珍惜,这样具有意义性的活动是可以引导学生提升孝顺和感恩之心,以此事的完成,学会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父母沟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四)构建德育教学阵地,形成家校共育格局

所谓的德育教学阵地,不只是教师在校园内的德育,一名初中生在一日内仅有少一半的时间在校园内,剩余的时间则是在家中度过,学校单方面的德育并不能满足初中生的德育教学目标,需要与家长保持“统一阵地”,双发互相协助,形成同一系统,才能使学生完全沉浸在德育的氛围中,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之间有定期的学习与交流,保持教育目标一致,互相了解学生在家中和在学校的情况,最后根据每名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以此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也让家长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双方做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家校共育,真正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全面发展。

五、结语

对新时期初中生的德育,应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指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此问题本文做出了相对性的研究和分析,在对初中生德育的过程中应避免传统式教学,应跟随时代的脚步,将目光与重心放在初中生敏感心理的疏导上,教师可采用学生较为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使初中生懂得德育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要对自身的德育水平有所提升,以保证初中生时时刻刻受到德育的熏染,逐渐影响初中生,充分发挥德育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初中生德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