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策略

2022-05-10苏念

家长·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案例法治价值观

苏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坚持发展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体现,是促使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使学生追求中国梦,将引领着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成就自我价值。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便要全面将本课程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为一体,共同培育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本文则将具体阐述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客观来讲,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思维尚不完善,他们很容易接受外来思想,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也被誉为实施德育干预的“黄金时期”,那么如何才能促使小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清本课程的“德育”本质,即以学生本身的成长需求为主,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现实,同时还要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价值,突出思政元素,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发、渗透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将从精神层面引领学生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使其尽早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价值观的意义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合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具体来讲,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丰富课程内容,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思想教育类课程,部分知识与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从而给学生的知识建构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如何仅仅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单一的语言讲解,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而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于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习内容与社会的发展阶段,以及状态相适应,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感悟。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核心价值观需要融入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最终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与情感认同。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而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具体内涵,从而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在班级和校园中构建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策略

(一)基于教材知识,创设人文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是开展思想政治与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课程,本学科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成首位,十分看重学生价值观的优化与发展。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经过整编与创造,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方面编排了教材内容,便于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思考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其中有多个章节内容都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便要客观分析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在备课时便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为了更好地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人文情境,利用情境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方法。

以“我爱我们班”章节中的“团结友爱的同学们”一课教学为例,本课知识便告诉学生要与同学们团结起来,友善待人,享受童年时期的友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这一价值观便与本课知识内涵相吻合。因此,为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笔者就通过如下方式创设了人文情境:播放《小猪佩奇》动画片中佩奇与同伴发生口角爭执,但是很快便握手言和的动画内容。小学生还处于喜欢看动画片的年纪,他们能从动画片中看到自己与同学相处时的状态,所以待学生的精神状态放松下来之后,笔者就鼓励学生讲述自己与同伴相处的经历,且着重要分享与同伴发生冲突的具体经历。

每个学生与同伴发生冲突时都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愿意道歉,不懂友善待人这一处世原则。因此,在“团结友爱的同学们”课堂教学中,笔者就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友善”的意义,告诉学生要真诚、友爱地与同学们相处,虽然生生之间发生矛盾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包容自己的同伴,也能用真诚的心去维护每一段友谊,希望学生能顺利实现自我发展。

(二)利用案例探究,优化价值取向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十分受欢迎,原因是真实、丰富的案例资源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理论转化成可借鉴的行为,可有效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与总结中生成德育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似比较抽象,但是却对新时代下人民群众的素质水平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所以为了促使学生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案例探究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案例整合与分析活动中总结出相应的价值观,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以“还是排队好”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整理了生活中因为不排队、随意插队造成交通拥堵、各项工作无法正常运转、踩踏事故等真实案例,还将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不排队现象整理成文字案例,在网上找到适配的图片,由此整理了案例资源。在课堂上,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排队的好处,笔者就在电子课件上呈现了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排队、排队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际上,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排队的情况,比如乘坐交通工具时需要排队,在超市结账时需要排队,到餐厅吃饭也需排队等待,而他们也碰见过因为不排队而随意推搡的现实问题,所以在探究案例内容时,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而且能够自主迁移生活经验。当学生根据案例分析、个人经历总结排队的好处时,笔者则由此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诉学生排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良序,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遵守排队纪律,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和谐、友善。

(三)丰富课堂活动,引领价值判断

从个体的认知规律来看,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注意力通常难以长时间维系。通常来讲,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是在学习热情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从教学效果来看,只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才能充分保障学习活动的实效性。为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更加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这样一来,可以在课堂中营造一种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环境氛围,从而优化学生的态度体验。这样一来,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体验。

以“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为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公民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了解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相关部门法,明确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及维权途径。结合课内知识,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笔者设计了几个具体的场景和案例,学生需要结合这些案例分别扮演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请求法律援助的人等不同角色。相对于案例分析的方式,角色扮演可以更快地使学生进入角色,并站在角色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利用这种方式,事件中的其他角色可以变成自己熟悉的同学,从而使学生产生親切感,并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通过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初步思考了如何用好法律,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从长远来看,法律知识的积累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而法治意识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组织生活实践,践行价值规范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一个较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日益发达,并在当前的教育课领域当中获得了普及,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被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思想所影响着,这对于学生正确价值感的建立始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小学生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经不起外界事物诱惑。鉴于此,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课堂当中,以此来有效的加强对于学生的规则教育,从而促使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学生的一些逆反心理。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作为教学素材,从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可以让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进行该学科的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具有“活动型”特点,丰富的实践活动是拓展学生成长视野,优化学生道德品质的必经之路。在引导小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积极组织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生活、成长,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身心健康。

例如,在“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渗透爱国、爱家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笔者还在课外组织了生活实践活动,即小学生要自主调查家乡的风景名胜,从美的角度观察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发展史并由此准备一份演讲稿,在下一节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家乡山和水的热爱之情。在课内外整合教学中,笔者时刻都在强调爱国、爱家乡这一高尚的思想情感,告诉学生我们的家乡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这是在国家的正确领导与高度重视下实现的,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富足与和谐,希望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形成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感。

(五)营造班级文化,深化价值感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授课内知识以外,还需要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简单来说,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的构建,可以对班级的风气、人际环境以及成员的言行倾向产生直接影响。德育观念的树立,能够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有效的保障。而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其实也能够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整体有效性。因此,对于教学的教师来看,其实需要通过内部交流来实现强化探讨,这样才能对教学的思路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并且也可以通过思维发散的形式,实现深入分析,这样就能就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解读,还能通过集体的智慧,实现对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并明白德育的内涵和意义。这样,通过德育进行引导,并通过以其作为指导思想来进行使用,更能够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变得更加全面。基于此,对于德育来看,它必须要实现透过教学资源的拓展来实现丰富,这样才能满足教育工作开展的现实需求。同时,当教师的素质获得了提升,那么德育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也就能真正实现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其次,对于课程建设工作开展来看,实现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并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来进行融合,更能够使课堂的教学效果获得提升。

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硬文化”和“软文化”两个部分。除了班级布置、教师环境、作为座位等“硬文化”之外,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更加注重“软文化”的构建。如: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笔者会对学习方式进行调整。除了直接讲解之外,笔者会更加重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更加积极的班风。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使学生良性竞争,思考彼此之间的差异,并积极改进自己的不足,进而使班集体更加富有生气。从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班级风气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和谐、友善的精神。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可行的,将进一步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为此,教师应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案例探究、生活实践引导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优化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注:本文为山东省教育厅 2020年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编号:SDS2020A42);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研究”(编号:2020ZC134)的研究成果之一。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案例法治价值观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我的价值观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