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5-09张来华

大医生 2022年8期
关键词:补片疝囊修补术

张来华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青岛 266011)

腹股沟疝是当前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老年男性是患病的主要人群。该病症的发病机制是腹壁萎缩、肌肉萎缩等问题导致的腹股沟部位缺损,从而引起疝气。若未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绞窄性疝及嵌顿等问题发生,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阶段,针对腹股沟疝的治疗以疝修补术为主,但是传统疝修补术创伤较为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术后恢复造成了严重影响。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其可以减轻手术带来的创伤,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能够弥补常规手术的缺陷[2]。基于此,本研究针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简单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8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1.45±3.3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1.52±3.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3]中的诊断标准;②经B超和体格检查明确诊断为腹股沟疝。排除标准:①具有手术禁忌证者;②合并器质性病变者;③精神异常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疝修补术。具体操作如下:选择仰卧体位,麻醉方法为硬膜外麻醉。切口位于腹股沟部位,斜行,长度6~8 cm。皮下组织依次分离,将疝囊全部暴露出来,然后实施游离操作,以实际状况为依据展开修补术。切口常规缝合,并为其提供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具体操作如下(以男性为例):切口位于腹股沟突出位置,斜行,长度5~6cm,依次切开外环、皮肤、腹外肌腱膜和皮下组织,将腹股沟韧带全部暴露出来,游离并提起精索;明确疝囊部位后,剥除疝囊颈,并游离疝囊到腹膜外脂肪位置,再提睾肌及精索游离到精索下方后,全面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上叶、下叶;然后在疝环中放置网塞,以疝环大小为依据,对内瓣进行修剪,与疝环口及尾端平齐,缝合外层,并在疝环周围相对偏硬的组织上固定;同时,在精索后放置补片、固定,在此过程中,慢慢调整精索部位到补片尾部圆孔位置,缝合后对尾部两叶进行固定;最后,依次缝合切口;术后,提供抗生素,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术后,指导两组展开康复锻炼,加快术后康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分为3个级别,腹股沟部位肿块和疝囊全部消失,体征全部消失,表示显效;疝囊和腹股沟部位肿块全部消失,但是伴有轻微症状,表示有效;疝囊未消失,腹股沟位置肿块未改善,表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手术指标。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失血量(使用后的无菌铺垫与纱布重量—使用前的无菌铺垫与纱布重量,单位为mL)、住院时间。③炎症指标。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分离得到血清(按照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10 min离心操作),保存在-20℃环境中留置检测。CRP检测方法为免疫散射速率法;TNF-α和IL-6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VAS评分区间: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4]。⑤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阴囊水肿、尿潴留、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的处理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分别是()、[例 (%)],分别采用 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略高于对照组(8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下地活动时间(h) 术中失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1 32.05±8.74 16.34±4.57 18.02±3.97 5.63±1.25对照组 41 60.34±15.26 58.67±15.28 34.59±5.02 7.12±1.47 t值 10.301 16.995 16.577 4.944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对比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和TNF-α明显升高,CRP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对比( )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对比(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IL-6:白细胞介素-6;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组别 例数 IL-6(ng/mL) CRP(mg/L) TNF-α(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1 53.21±6.35 62.15±12.47* 19.52±3.25 17.23±1.53* 28.32±3.21 35.34±8.02*对照组 41 53.16±6.25 71.23±10.34* 19.24±3.26 18.03±1.15* 28.26±3.14 41.27±7.16*t值 0.036 3.589 0.389 2.676 0.086 3.532 P值 0.971 0.001 0.698 0.009 0.932 0.001

2.4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分, )

表4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分,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1 6.41±1.08 1.10±0.27*对照组 41 6.35±1.12 1.92±0.41*t值 0.247 10.695 P值 0.806 0.000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补片为人工生物材料,使用这种材料强化腹股沟管后壁,可以弥补传统疝修补术的缺陷,是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一种全新材料。无张力疝修补术属于微创方法,相比于传统疝修补术,其适用范围更广,疼痛感更弱,尤其对于老年人群、复发疝气者、巨大型疝气者更为适用[5]。

近年来,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越来越多,老年患者多存在基础疾病(包括心脏病、糖尿病等),进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在临床上,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确保老年患者身体机能正常,需要不断更新并提高治疗技术[6]。有张力疝修补术是以往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部分患者可能因为修补期间张力牵拉等产生疼痛,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同时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便捷、简单、复发率低、创伤小,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全面充塞疝环,有效修补疝后壁,而且固定牢固;与此同时,该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解剖结构清楚,因此,对于合并基础疾病、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更加适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合成的纤维网,这种纤维网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取。现阶段,尼龙网、涤纶网及聚丙烯网等是临床常用的合成纤维网,这类合成网无致癌性、异物感、物理性能不易改变,同时,具有较低的过敏反应发生率。

对老年腹股沟患者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以下内容的关注:第一,要求医师熟练掌握无张力修补术的原理,明确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第二,人工材料选择、固定期间,需要根据腹股沟管实际状况修剪尺寸;第三,补片固定时,禁止卷曲补片,缝合下缘并固定于耻骨结节的腱膜组织部位;第四,以患者疝环口大小为依据,对网塞的内瓣进行修剪,并在周围相对坚硬的组织上固定外瓣,降低移位或者脱落发生率;第五,术中加强对股骨沟区和生殖股神经保护的关注,从而缓解患者的神经痛[7]。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是否合并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进行判断,如果合并上述疾病,则需要加强对麻醉方法的关注;麻醉期间,帮助患者保持全身放松,以便其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同时,尽量减小麻醉药物对肺功能及心功能带来的损伤等,一般情况下,采用硬膜外麻醉,对于无特殊要求者,也可以采用局部麻醉[8]。其次,术中全面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尽量减少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术后血肿及术中失血。再有,补片选择时尽量保证大小适宜,固定时确保平整、稳定。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恢复,缩短手术过程且造成的创伤较小。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CRP是一种非抗体蛋白,主要源于肝细胞,一般情况下,机体内CRP水平较低,但是感染或创伤发生后,血清CRP水平则会在短时间内升高,通常在48 h内抵达峰值[9]。针对细菌感染、组织损伤及坏死等,CRP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于血中,其被视为判断细菌感染、组织损伤的主要指标。IL-6为多效性细胞因子,机体发生炎症后,免疫细胞、心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均可以导致IL-6的分泌。TNF-α为由单核-巨噬细胞形成的细胞因子,由诸多刺激物诱导形成,可加快细胞生长分化速度,且与免疫应答调节、炎症反应等病理及生理过程有关。病毒、细菌细胞壁二肽及细菌内毒素、脂多糖等刺激,会导致TNF-α分泌增加,并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并达到峰值,但是峰值持续时间少,经过针对性处理后可以及早恢复正常[10]。由研究结果可见,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IL-6和TNF-α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无张力疝修补术有助于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原因分析如下:传统疝修补术强行结合了肌间和腹股沟韧带,造成自然结构被破坏,术后疼痛加重。但是,无张力疝修补术并没有改变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术后各个组织之间无张力。同时,传统疝修补术实施过程中,剥离范围广,严重损伤了神经、血管等,再加之术后伴有显著不适,使得下床活动时间延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补片及网塞,可以进一步强化腹股沟至后壁的解剖学结构,并未实施有张力的固定及缝合,术后可以减轻疼痛,帮助患者及早展开床下活动[12]。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疼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猜你喜欢

补片疝囊修补术
疝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PLGA/PP复合补片的体外降解及防粘连性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细致化护理对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TEP中应用U型缝合法关闭腹股沟直疝假疝囊的效果研究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19例临床分析
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