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患者肾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2-05-09

大医生 2022年8期
关键词:石术肾镜输尿管

刘 敢

(黄石市煤炭矿务局职工医院沁尿外科,湖北黄石 435000)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输尿管绞痛、血尿等症状,若患者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将进一步发展,出现尿毒症、肾积水等并发症,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现阶段,临床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主要是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其作为一项泌尿外科腔镜微创手术,可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发挥一定的缓解作用,帮助其缩短恢复的时间,但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因病情较为复杂,易出现慢性炎症、管壁水肿等并发症[2]。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与超声相结合的微创治疗方式,具有损伤小、操作较简单等特点,临床常用于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中段结石等疾病,且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以为临床寻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45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是自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黄石市煤炭矿务局职工医院进行收治的,分组: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患者中结石直径7~19 mm,平均结石直径(13.85±3.46)mm;男性17例,女性6例;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2.45±1.45)年;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7.85±5.46)岁;体质量指数(BMI)18~26 kg/m2,平均BMI(22.25±1.14)kg/m2。对照组患者中结石直径6~20 mm,平均结石直径(13.86±3.56)mm;男性18例,女性4例;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2.44±1.48)年;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7.75±5.42)岁;BMI 17~26 kg/m2,平均BMI(22.34±1.26)kg/m2。对两组患者以上所描述的一般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组间可比。黄石市煤炭矿务局职工医院中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由相关人员讨论本次研究,并在严格审核后批准。相关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已由患者和患者家属签署。诊断标准:参照《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解读》[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②有输尿管绞痛、血尿等临床症状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尿路感染者;②合并心、肝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③存在多发息肉者;④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并进行全身麻醉后,将输尿管硬镜经尿道置于患侧的输尿管嵌顿结石部位,治疗直径较大的结石主要是采用气压弹道碎石,直径较小的结石可使用工具将其直接钳出;术毕按常规治疗进行留置双J管。观察组患者采取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并取俯卧位,使用超声定位选择腋后线第11肋间进行肾中盏穿刺;放置筋膜扩张器,放入肾镜;予以气压弹道碎石及超声吸出结石碎片。术后按常规治疗进行留置肾造瘘管。在围手术期,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抗生素药物及对应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7 d。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住院时间等情况,并计算结石清除率,结石清除率评价指标:结石直径<3 mm或无结石残留表示结石清除。②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对两组空腹静脉血进行收集(于术前及术后7d)5 mL,将其置于离心装置(参数设置:时间15 min,速率3 000 r/min)离心后,取血清,检测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为准。③围术期炎症因子。术前及术后7 d的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两组患者采血、血清制备及其检测方法与①相同。④并发症。于术后7 d内,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感染、出血、肾周积液等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所得结果为P<0.05,代表为有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以[例(%)]表达,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达,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呈缩短趋势,结石清除率(86.96%)与对照组(59.09%)相比,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例 (%)]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例 (%)]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结石清除观察组 23 42.14±5.36 4.82±1.24 20(86.96)对照组 22 73.52±8.78 8.44±2.63 13(59.09)χ2值 -14.544 -5.948 4.465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血清BUN、SCr、NGAL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7 d与术前相比,血清BUN、SCr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NGAL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GA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其水平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BUN、SCr、NGAL水平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血清BUN、SCr、NGAL水平比较( )

注:与术前比,*P<0.05。BUN:尿素氮;SCr:肌酐;NGAL: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组别 例数 BUN(mmoL/L) SCr(μmoL/L) NGAL(μg/L)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观察组 23 6.84±1.63 7.04±0.89 79.77±7.24 81.82±8.27 3.86±0.16 7.36±0.27*对照组 22 6.85±1.64 7.14±0.97 78.74±7.21 80.14±8.25 3.87±0.18 6.95±0.33*t值 -0.021 -0.361 0.478 0.682 -0.197 4.57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7 d与术前相比,血清IL-12、IFN-γ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两组患者血清IL-4水平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水平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g/mL, )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g/mL, )

注:与术前比,*P<0.05。IL-12:白细胞介素-12;IL-4:白细胞介素-4;IFN-γ:γ-干扰素。

组别 例数 IL-12 IL-4 IFN-γ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观察组 23 22.45±2.03 14.34±1.09* 2.57±0.54 3.82±0.37* 8.86±1.16 4.36±0.67*对照组 22 22.44±2.04 18.54±1.07* 2.54±0.41 3.24±0.35* 8.87±1.18 5.65±0.53*t值 0.016 -13.037 0.209 5.397 -0.029 -7.14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术后7 d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35%)与对照组(31.82%)相比,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主要是由环境、年龄等因素引起机体代谢异常,进而诱发输尿管上段出现嵌顿性结石,其多发病于青壮年,且具有结石体积较大、病情复杂等特点[5]。近几年,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6]。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主要是使用细镜将机体输尿管中的结石进行击碎并取出,从而清除结石,控制病情进展,但其在临床应用中患者依从性欠佳[7]。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现代微创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建立一条从腰部皮肤至肾脏的通道,置入肾镜,并运用激光、超声等碎石方式将输尿管上段的嵌顿性结石击碎取出[8]。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清除率较高、痛苦轻等特点[9]。本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呈缩短趋势,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呈升高趋势,术后7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BUN、SCr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清NGAL水平呈升高趋势,并发症总发生率呈降低趋势。上述结果可以表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发挥较为明显的缓解作用,优化手术相关指标,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与赵大委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血清IL-12是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其主要是由B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合成、释放的,具有诱导机体产生IFN-γ的作用,故其水平升高表明患者的炎症反应加剧,其病情加重[11];血清IFN-γ是一种由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产生的细胞因子,其可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过程,故其水平的升高表明患者的炎症损伤加重,促进其病情进展[12];血清IL-4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其可调节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水平,故其水平的升高表明患者的炎症反应受到抑制,其病情逐渐减轻[13]。经皮肾镜取石术主要是通过精准碎石,减少机体输尿管的损伤,进而减小创伤刺激、抑制炎症反应,控制其病情进展[14]。本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显示,术后7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L-12、IFN-γ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血清IL-4水平呈升高趋势,表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抑制其机体的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与蒋立桂等[1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可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对其肾功能发挥改善作用,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同时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石术肾镜输尿管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留置双J管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分析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麻醉复苏期护理中的应用
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及手术护理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肾结石对患者血清NGAL水平的影响
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哪个好?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
鹧鸪天·扶贫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