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不同病程阶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研究

2022-05-09杜佳繁

大医生 2022年8期
关键词:神经节神经痛带状疱疹

杜佳繁

(绵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四川绵阳 621000)

临床研究提示,带状疱疹会累及患者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通常是指皮损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具有持续性且疼痛性质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常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药物干预,能实现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起效较慢,且效果差,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基于此,临床中提出了使用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脉冲射频(PRF)是一种创伤小、具有选择性的靶向技术,因而近年来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不同研究报道的疗效、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等有所不同。本次研究针对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作出集中分析,并选择11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7.28±5.24)岁;病程5~15个月,平均病程(10.25±5.36)个月;体质量51~75 kg,平均体质量(66.56±12.31)kg。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8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57.65±5.17)岁;病程5~17个月,平均病程(11.05±6.16)个月;体质量50~74 kg,平均体质量(64.47±11.88)kg。组间上述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经绵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本次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断标准[3]的患者,表现为胸背部针扎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②病程长于1个月的患者;③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6分,并影响睡眠;④能积极配合治疗及随访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恶液质;②凝血功能障碍;③无法进行生活治疗评分和VAS 评分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的方法,具体使用国产普瑞巴林胶囊(重庆赛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73,规格:75 mg)进行干预。口服方式给药,75 mg/次,2次/d。持续治疗30 d。观察组采用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进行干预,在手术过程中,使用CT引导下穿刺,穿刺至相应椎间孔背根神经节处,对患者感觉刺激0.3 V诱发出支配区域的麻木感(异感),1.0V 50Hz电流刺激,无运动神经神经刺激征。每个节段给予20 Hz、1.5 V、44 ℃、300 s行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结束后,予以2 mL(配比:1%利多卡因5 mL+5 mg地塞米松+甲钴胺1 mg)镇痛液行神经阻滞。治疗周期为30 d。进行1~2次背根神经节射频脉冲治疗,如需2次背根神经节射频脉冲治疗患者,治疗间隔15 d。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量表选择VAS[4]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分,量表满分为10分。得分越低疼痛情况越轻。②统计患者睡眠质量情况。量表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PSQI)[5],量表满分为20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好。③统计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依据《皮肤性病学》[6]中临床效果评估方法衡量本次研究的临床治疗效果。痊愈标准:水泡完全消除,神经疼痛完全恢复正常;发热、头痛情况完全消失。好转标准:水泡基本消除,神经疼痛基本恢复正常;发热、头痛情况基本消失;无效:水泡依然存在,神经系统疼痛严重。痊愈与好转均属于有效范畴,临床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④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包括:电极轻度移位、局部感染及无现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的计算方法为:[(电极轻度移位例数+局部感染例数+无现象出血例数)/总例数]×100%。⑤统计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包括眩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的疼痛评分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疼痛评分进入到正常范畴内。术后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分, )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分,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观察组 57 7.51±0.34 4.21±0.33* 3.27±0.27* 0.41±0.17* 0.55±0.21*对照组 57 7.45±0.27 5.42±0.47* 4.37±0.27* 3.77±0.27* 2.47±0.27*t值 1.043 -15.907 -21.750 -79.507 -42.379 P值 0.299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睡眠指数评分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评分进入到正常范畴内。术后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 )

表2 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观察组 57 8.78±0.41 14.86±0.47* 15.37±0.51* 16.27±0.47* 17.24±0.77*对照组 57 8.88±0.47 10.77±0.58* 11.27±0.37* 13.42±0.44* 13.25±0.52*t值 -1.210 41.363 49.128 33.421 32.421 P值 0.229 0.001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仅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仅1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眩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眩晕1例和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临床病理学研究提示,带状疱疹会累及患者的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期间瞬间剧烈疼痛往往使患者难以入睡,不仅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且由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属于慢性疾病,会伴有较为严重的疼痛情况[7]。而部分机体能力较弱的患者还会因疼痛而影响睡眠。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常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药物干预。药物治疗能实现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由于起效较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较大。且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会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因而并发症情况较为严重[7]。基于此,在医疗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临床中提出了使用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进行治疗的方法,通过电刺激直接作用于患者神经细胞,在干预临床症状的同时,也促进实现相应的治疗效果。临床验证结果提示: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不同病程时的疼痛情况与睡眠质量情况均实现了较好的改善,同时并发症也较少[8]。

本次研究针对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作出集中分析,研究结果提示: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疼痛评分进入到正常范畴内。术后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突出了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在控制患者疼痛方面的优势,因为其直接作用于患者神经系统,所以患者疼痛控制情况较好。而在30d的治疗内,神经系统习惯并记忆了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的效果,因而术后的疼痛控制情况也较好[9]。而从睡眠质量角度分析,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睡眠指数评分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评分进入到正常范畴内。术后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突出了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优势,即因为充分改善了疼痛情况,因而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较好[10]。同时本次研究也分析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提示了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的临床效果。之所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是因为充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脊神经根处植入电极片,直接作用于机体,且充分控制刺激[11]。最后,本次研究还分析了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情况,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突出了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的临床安全性优势:由于使用物理治疗的方法,有效控制了药物的用量,所以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12]。另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根神经节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作为当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常规疗法。

综上所述,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中能实现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疼痛情况改善效果较好,睡眠治疗改善情况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建议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猜你喜欢

神经节神经痛带状疱疹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电针“梨状二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NPY、SP及神经节的影响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 你了解吗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绚丽的烟火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