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定位,全面护航,建设卓越班级

2022-05-06李丹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7期

李丹

[摘要] 班主任的建班育人能力表现在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班集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实施相应的建班策略。而面对学业成绩突出的班集体,班主任需要引领学生冲刺卓越,从育分到育人,从育行到育心,从真正意义上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情绪稳定、勇于挑战的优秀群体。本文尝试从分析定位到措施推进,为卓越班级的成长全面护航。

[关键词] 精准定位;全面护航;卓越班级

高中阶段是个体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身处网络时代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学生接收种种外界言论,思想极易受到影响。因此,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建设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作用极大。正所谓生于民风,长于家风,立于校风,成于班风,班主任需要根据班级自身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建班育人策略。

一、细致观察,精准定位

任何教育活动的实施都应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真实发展状况。本班学业成绩在年级中位居前列,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度普遍较高,目标大学明确,班级纪律性强。按照一般评价标准来看,这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然而,如果停留于此,学生的潜能便难以充分挖掘,容易陷入单一的成绩评判中而忽视对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通过密切观察和交流,我发现班级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方面:部分同学存在“以成绩论英雄”的狭隘认知,忽视学习以外个人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考取高等院校作为学习目标的功利化学习现象普遍存在。此外,作为理科优势班级,学科均衡性不足,且个别同学甚至出现以“理科顶尖、文科弱势”为荣的认知,以此作为自己高智商的标志。

心理方面:作为重点高中的重点班级,学生大多自小学起便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各方面比较顺利,较少遭遇挫折,缺乏抗挫能力。寄宿制生活下被动脱离家长的全方位保护,加上本身处于心理急速变动阶段,学生的心理世界既丰富又脆弱。

人际交往:寄宿制高中里,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社会关系的主体。从各种利益的获得者到巨大竞争压力下的参与者,部分学生因自视过高而缺失平等待人的正确心态。

理想信念:将理想等同于高校的现象普遍存在,且鉴于上海生源学生的特点,大部分学生以复旦、交大作为自己的目标,缺少更高的动力源。此外,对于未来专业和职业的选择较少考虑国家需要和时代特点。

通过对班级优势和问题的多方面分析,我班确定了“心怀凌云之志,笃行平凡小事”的班训,依托主题教育课、实践活动和日常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情绪稳定、勇于挑战的优秀个体。

二、多方入手,育人育心

1.理想信念教育,唤醒学生内在动能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认为,一个人若想成功,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这三者之中志又排在首位。对于处在优势的学生而言,崇高理想能够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冲刺卓越。

(1)理想结合现实,确定目标

选择什么层次的学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努力程度。因此,高一伊始,我首先在播放和介绍国内一流高校的基础上,以“种下一颗种子”为题开设主题教育课,引导学生们在自我合理认知的基础上,清晰定位高考目标,确定前进方向。在收集学生理想大学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例如,班级中的程同学高一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交通大学,根据程同学的个人潜力和资质,在常态的努力下,他就可以达成此目标。因此,我通过专业介绍、校友了解和影视作品等,进一步引导他制定更高的大学目标,冲刺清华、北大,以超越其现有实力的目标唤醒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2)关注时代需求,激发内驱力

确立目标是第一步,实现目标是漫长的过程。能够坚持下去的个体必然有着恒久、强大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因此,在主题教育课实施(见表1)和日常交谈中,班主任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个人的命运只有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才不至于使人生之帆偏航。将大学目标与时代的需要相联系,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理解国家对于未来人才的需求与国家的形势,唤醒其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激发其生命动力最恒定的力量。例如,借助“华为风云”“航天精神”等热点新闻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强大背后对高新技术的渴求和对精英人才的素质要求。

2.学业规划指导,促进文理协调发展

虽然班级整体成绩比较优异,但弱势学科依然存在。相对于骄人的理科成绩,部分学生文科成绩显得比较弱势,而成绩是决定其能够冲向超一流學府的硬性指标。因此,班主任的综合学业规划指导必不可少(见表2)。

(1)科学合理分析,明确弱势

我首先直接从分数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如果目标是顶尖院校,要了解各科分数的大致区间,明确弱势学科,进而通过分析高考试卷与常态试卷存在的微小差异,使学生们明白高考时理科方面的无限接近,利用数据明确语文、英语等学科在高考中的影响度。问题解决方向确定后,指出文科的学习更需要去功利化的态度,去除短期见成效的浮躁心态,从基础阅读和练笔开始,制定贴合实际情况的文科提升计划。

(2)应对社会需求,发展素养

为了改变对“学习即考上好大学”的单一认知,我借助各种劳模资源和家长资源,从成人的角度向学生们分享学习对于未来人生的真实意义,明确今天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卓越的顶尖人才,更需要自律、平衡、愿意正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干者。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使其明白文科学习不单单是为了综合成绩的再提升,更是人文素养的提升。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我们对人文的渴望反而愈发强烈,而能够兼有理性思维和人文思考的个体,才能真正保持长久发展。

3.日常沟通交流,唤醒学生坚定信念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这样解释教育的内涵: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种唤醒需要醍醐灌顶式的灵机时刻,更需要春风化雨式的心灵沟通。

(1)常态心灵沟通,陪伴成长

从高一到高三,随机化、针对性的交流贯穿着我和学生们的日常。这种交流不局限于成绩沟通,更重要的是心灵的交流和问题的解决。当学生们在反复受挫的瓶颈中挣扎徘徊时,倾听他们的苦恼,引导他们正视问题存在的必然性和常态化,激发学生们的自信心。利用海明威笔下《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迪亚哥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人面对茫茫大海手无寸铁时,意志力的作用有多么重要。對于有着自己学习方法的优秀同学,陪伴他们找到原因,给予他们支持与信任也许是更重要的力量。此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各种成绩获得下偶尔的骄傲与浮躁也是在所难免的,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肯定学生们的付出与成绩,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另一方面,抓住教育时机,提醒其注意浮躁背后隐藏的陷阱,引导他们进一步专注与踏实。

(2)优选集体教育,整体引领

高三阶段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如人际交往、学业压力、亲子关系等,如果仅仅依托点对点的个体交流,一方面缺少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不利于整体的思考和改进。因此,班主任需要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群体正向引导,开展以心理保障为目的的主题教育课(见表3)就显得尤为必要。

4.丰富实践体验,引导学生释放潜能

高中时段是学生距离大学这一目标最近的阶段,也是个体道德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我一方面关注学生成绩与心理的变化,另一方面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各种体验中不断发现自己,激发自我多元潜能。

(1)体悟班干角色,优化性格

首先是班干体验,我们班级采用“模拟社区”的方式,人人有岗位,岗位无大小。在确定班干的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到学生性格特点和岗位之间的适配性。例如,班级中一位学生责任心不够强,性格比较粗疏,我建议他担任班级的安全委员,负责每日的门窗开关。这项工作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极高的细致度。最初他也曾因为遗忘而导致班级常规分被扣除,然而在同学们的包容和班主任的信任、鼓励下,他渐渐地成熟起来,安全委员的工作让他更加沉稳,也具有更强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2)鼓励活动参与,多维释放

其次是各类学生活动的参与,从运动会的接力比赛到传统文化节的舞台合作,从感恩节的义拍义卖到科技节的创意劳动,从家务达人的评选到辩论比赛的组织,从志愿服务的参与到红色之路的体验。三年里,我支持学生们在繁忙的学习之外,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使活动成为他们的第二课堂。学生们在这里学会付出与收获,学会平衡与调整,不同的活动激发了他们更多的可能。

(3)挑战学科竞赛,冲刺卓越

学科竞赛和各类比赛的参与也是冲刺卓越和磨砺必不可少的一环。以五大联赛为例,从高一开始,作为班主任,我提醒同学们如果参与五大联赛可能面临的挑战和种种压力,让他们系统思考是否选择参加。当部分同学确定后,我们一起商定不同阶段的精力分配策略,并且寻找竞赛与常态学习间的关联,以期实现共同提升而非互相影响。同时,当比赛遭遇低谷时,及时提醒他们看到“人生痛苦”背后的价值,幸福不过是努力后的额外所得,将挫折转化为成长的一课。

5.卓越班级培养实施成效

三年的寄宿制高中生活,班主任与学生成为成长的共同体,结合全员导师制的开展,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群体需求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在学业、生活、活动的全面指导和家校的护航协作下,学生们如愿考入理想的大学。然而,比这份耀眼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然保有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勤恳的态度、极强的责任心和不惧挑战的少年气。正如程同学在清华大学自荐信中引用的唐纳德将军的话——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我想,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德育人的幸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