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回到教育的本真追求

2022-05-06姚国艳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7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儿童班主任

姚国艳

[摘要] 新时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作为承担立德树人主体任务的班主任,需要在“舍得”中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做人本真,在情境中坚持“回归儿童,真正发生”的德育本真,在欣赏中托举“纯真童心,独立个体”的儿童本真。

[关键词] 立德树人;班主任;本真品质;儿童

教育家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尽了教育的本质。新时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于漪老师说:“新时代教师要有立德树人的基本功。”作为承担立德树人主体任务的班主任,尤其需要修炼这样的基本功。要想实现高品质育人目标,笔者认为对于本真品质的精神追求是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基本保障,也是班主任需要共同践行的重要使命。

一、探寻本真之品的内涵和价值

1.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做人本真

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班主任的价值引领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在职业生涯中保持教育本真,履行神圣使命,倾心教书、真心育人,这是班主任的初心使命,也是本真之品的基本内涵。要想实现德育的真,班主任必须有求真之品,只有育德之人的“真”德有保障,实现立德树人才有可能。因此,从班主任视角来看本真,便是怀教育初心,谨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求真知,用真情,做真人。这是班主任本真之品的基石。

2.遵循“回归儿童,真正发生”的德育本真

本真之品不只是班主任的自身建设要求,还指向遵循“回归儿童,真正发生”的德育本真。当下德育过程中存在不少弊端,要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德育还需要班主任以求真之精神,摆脱空洞说教的藩篱,回归教育的本源,把握教育的本质,依据儿童的纯真,发现儿童的密码,回到儿童德行养成的基本规律上,情义共生,在生活体验中涵养品格,在情感冲突中生成德性,从而实现真实情境中的教书育人活动“真正发生”的高品质状态。这是班主任本真之品的专业追求。

3.守护“纯真童心,独立个体”的儿童本真

明代大学者李贽在《童心说》中曾述:“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揭示了童真“最初一念”的“绝假纯真”,一种天然的状态、一种“坦率自然,毫不做作”的烂漫的真实。这样的童真如雪般纯粹,如瓷器般易碎,既需要班主任的发现与尊重,也需要班主任的守护与助推。高品质育人就是要求班主任以本真之品,欣赏并引导学生遵循纯真童心,坚持求实态度,立志学做真人,学会敬畏真理,让教育回到本来的样子,回到儿童喜欢的样子,回到当下和未来生活需要的样子。在相互影响中提升班级育人的品质,成就班主任的职业幸福。这是班主任本真之品的价值追求。

二、本真之品的内容与路径

如何求“真”呢?班主任追求高品质育人方式、修炼育人的本真之品需要关注三点:

1.在“舍得”中坚守初心之“真”

(1)坚守初心。班主任在真实的教育生活和平实的职业岗位中,常常会被琐碎和繁杂包裹,注定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情感,注定了不可能飞黄腾达,注定了不可能实现财富自由。要做一个有品位、有态度、有自尊,深受孩子们喜欢,能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的班主任,需要在舍与得之间进退自如,只有合理地取舍,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获得职业的幸福感。第一要舍弃名利,学会淡然。选择教师职业就注定了远离名与利,舍弃名利之心,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第二要舍弃抱怨,享受幸福。当下教育的环境对教师而言并不友好,作为一线班主任,可能受到的委屈,遇到的问题、困境,感受到的疲累会很多,如果一味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自己的心态失去平衡,进而让不良的情绪影响到自己和学生,也影响到班级生活的高质量发展。班主任只有舍弃抱怨,学会面对问题,巧妙解决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包容的心态看教育,用美好的行为影响班级,才能在实践中获得职业的幸福感。第三要舍得付出,升华人生。工作中,舍得付出辛劳,才能收获成绩;舍得付出关爱,才能收获学生的爱;舍得付出智慧,才能收获优秀的集体……做教育需静下心来,在每日平凡的积淀中内修一颗“纯粹之心”,方可成就自己的平凡事业,安享一个普通班主任的从容人生。

(2)充满真情。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的心灵深处。”爱是一切好教育的源头,班主任唯有将自己融入学生之中,才能获得“真教育”的实效。第一,用充满爱的真情,去想学生之所想。无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真爱故事都向我们呈现出了充满爱的教育,这才是儿童真正需要的教育,心中有爱的人,才能让育德的过程更无痕且有效。第二,用倾听的方式理解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的人格。爱只有用儿童喜欢的方式、需要的方式去表达,才能发生作用,也才能催化德之生长。第三,欣赏学生的优点,宽待他们的失误,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打动人的不是糖果本身,而是故事中陶行知对儿童的欣赏与尊重、宽容与引导,这是对儿童充满真情的教师才会有的视角,也是本真之品的浪漫外显。

(3)追求真知。修炼本真之品离不开对真知的追求,既需要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精益求精地探索真理,获得真知灼见、真才实学,还需要以求真品質完成“探求真知,教人求真”的教育使命,两者既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首先,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建构班主任工作的理念体系。理念体系的建构来自阅读与学习,向教育前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在理论与实践中探寻德育的真谛,理解儿童的密码。同时,班主任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理念来应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新生态。其次,建构适应新时代变化的班本课程体系。班主任需要根据不同的班级特质形成不同的班本课程体系,这包括从个体到群体的目标设定、活动计划、活动实施、展示评价等,还包括拓展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多维度的德育之域,这样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便是班主任不断求真的过程。第三,建构“探求真知,学做真人”的班级生态体系。良好的班级生态体系有利于促进班级高品质的发展,除了班主任的榜样引领,还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题活动来熏陶儿童求真知,启发儿童做真人,唤醒儿童立真德,从而真正形成高品质的班级发展生态。

2.在“情境”中践行德育之“真”

教育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生活便是儿童德育的来处与归处。现实生活中,“假、大、空”的德育弊端尤其凸显,如何破解呢?“道始于情”,班主任唯有在生活情境中践行德育本真,方能领悟生活教育的真谛。

(1)在情境中真实体悟生活。当下的德育大多还停留在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学生以接受的方式听“德”,但回到生活中,这样听来的德育又怎能知行合一呢?以笔者所在班级的实践为例,在每学期一个多月的项目学习实践活动中,把生活变成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生活、体悟生活、热爱生活。项目学习课程从自我、他人、自然、社会等多个维度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在与“鱼”“蚕”“茶”等一系列自然项目的亲近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中秋”“重阳”“春节”“端午”“二十四节气”等项目体验中,亲近优秀传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一年级入学仪式”“入队仪式”“十岁成长仪式”“毕业季”等项目中,正确认识自我,感受成长,享受成长;在“家乡味道”“家乡的石板街”“图说海安”“我为家乡献一计”等项目中,沉浸式认识家乡,亲近家乡的人与物,景与情……这样的德育把儿童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儿童主动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真实与美好,为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2)在情境中真正发生德育。当儿童对生活有了关注与体悟,德育才有可能发生。但只有体悟还不够,还需要让德育向更深处漫溯。以“二十四节气”项目为例,不同的实践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德育效果:如果只是停留在知晓二十四节气,了解其由来,诵读与之相关的童谣、诗篇等,那么,二十四节气就只是二十四节气,儿童并未形成深度的体悟;如果让儿童在春分、芒种等节气中体验与之相关的习俗,尝试做与节气相关的美食,德育有了“我”的主动参与,情感激发,儿童对二十四节气的体悟便更深一层;引导儿童如何用作品展示或讲述的方式去进行“申遗”,去向外国友人推荐,去传承给后代……那么,二十四节气便是有意义的二十四节气。因此,德育只有与儿童发生关系,形成深度关联时,才能真正发生。

(3)在情境中主动建构生活。高德胜说:“从现实生活出发或回归生活不是目的,而是起点,目的在于引导儿童去建构有道德的美好生活。”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在于引导生活的建构。当德育一点一点真正发生时,儿童对于生活的理解与感悟、体验与思考会越来越丰富,与生活的互动也会越来越频繁、深入、精彩,当儿童开始主动思考生活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改变生活时,主动建构生活便发生了。以“家乡的石板街”项目为例,项目任务是让学生开始去关注、发现家乡石板街,学生通过摄影、绘画、写作欣赏,感受着她的美,后来学生开始去寻访老街上的人与事、店铺与故事,在她的前世今生中陶醉与沉思。但真正发生作用的是如何保护她的行动倡议,实地勘察、走访、调查,才能发现她真正需要的保护是什么,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寻找资源,撰写倡议书……如何落实才是关键,找哪些部门去沟通,向哪些人去求助,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可以如何解决……当计划书从脑海中的构思到落到纸上的条目式任务,再到实际生活中的行动与改变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从儿童内心生长出来的责任感、担当感,而这便是真德育所呈现的迷人风景。

班主任只有以真教育的理念指导实践,注重教学做合一,让儿童时刻体会无痕的德育情境,德育之“真”才可以企及。

3.在“欣赏”中托举儿童之“真”

我们常常用“天真”“纯真”这样的词语形容儿童,儿童的“真”大概是与成人最具区别的特征存在,但这样的“真”,在当下的德育过程中却常常被忽视、被扼杀,这值得深思与反省。

(1)读懂儿童的“真”。瑞吉欧教育的领头人马拉古齐认为,儿童是一个由一百组成的世界,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游戏、一百种说话的方式,等等。优秀的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去读懂这一百种语言,了解这一百个想法,明白这一百种说话的方式……你看到的“木讷”,也许只是因为你不是他信任的人;你以为的“顶嘴”,或许只是因为他的想法你忽视了;你以为的“不守纪律”,或许只是他因为某事太过兴奋,想与同学分享……“真”的儿童,儿童的“真”,只有懂得的人,才能发现和理解。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倾听这份真,才能获得信赖,实现对话;善于欣赏这份真,才能发现精彩,并助推其更加精彩;善于包容这份真,才会让童心愿意敞开。研究儿童,读懂真实的儿童是班主任需要修炼的第一基本功。

(2)激发儿童的“真”。海德格尔说,可能性高于现实性。长期以来,我们更关注儿童的现实性,而很少关注可能性。但儿童生机勃勃,与成人相比,他们的可能性更丰富,更生动,更巨大,更值得期待,当然,这样的可能性需要通过教育去激发,去唤醒,去提升。那么,班主任不妨把儿童的缺点和错误看作“营养不良的优点”,去满怀信心地鼓励、引导儿童;班主任还不妨把儿童的“尚未”看作教育的机会和儿童发展的动力,以静待花开的耐心去期待儿童未来的“真”成長。

(3)成就儿童的“真”。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这才是儿童真正需要的教育。但班级授课制大大制约了因材施教的目标落地,真实教育环境下的每一个儿童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整齐划一的模样。为避免这样的德育现象,作为班主任,笔者认为在接班之初便需要对每一个学生做出大量的观察、沟通、反馈记录,去形成成长档案及相对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诊断,再与儿童及家长一起制定长短期发展目标和实践计划,通过阶段性的反馈和评价,成就儿童的“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生活德育再论[M].人民出版社,2019.

[2]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06).

[3]成尚荣.儿童立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儿童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