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生态文化”专题研究

2022-05-05罗康隆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计侗族建构

罗康隆

[主持人语]人类为了永续生存与发展,必然要从所处生态环境中获取生活与生产物质,同时还要应对各种疾病与外族的入侵与干扰。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生计传统和应对疾病与外族入侵的适应模式。本期“民族生态文化”专题5篇文章就是讨论西南各少数民族独特生计传统、生态文化与应对疾病的相关问题。

随着各民族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生计方式面临着消失与生存圈缩小的危机。面对这一现状,如何让这些优良传统生计方式永续发展,是当代生态民族学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本期中的3篇传统生计方式的文章,力图以个案的方式回应传统生计方式的特点,以及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永续发展的可行性。《生态文化观下的生态生计耦合与生态安全研究》认为,人类在建构文化和社会的同时,也创造了一套将人类物种的生命与生态、生计耦合的生境,人类可以通过不同的生态文化观去审视生计选择的得与失,以确保人类物种的不断发展、延续与壮大。《传统生计方式的文化生态适应研究——以黔西北百纳彝族“漆粮并作”的生计方式为例》一文,讨论了黔西北百纳彝族“漆粮并作”生计方式的特征、文化生态适应及其存续原因。《山地农业多业态经营的生态人类学探讨——以贵州麻山苗族和黄冈侗族传统复合农耕生计方式为例》一文,讨论了贵州麻山苗族和黄冈侗族生计方式在建构现代高效山地农业方面的可行性与应对市场风险的合理性。

所有生物都有染病的可能性,人类生命体也不例外。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类利用动植物的一些特殊功能来防治疾病,并逐渐形成医药学。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他们的医药知识通常存在于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实践之中。发掘、整理与利用少数民族的医药知识,构建大健康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之一。一般认为,病菌与人类生命体是一种长期共生形态。因此,各种病菌的发生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生理特征与文化行为密切相关。本期另两篇文章就是讨论民族医药知识的开发与利用,阐释疫病与民族生存环境与文化行为关系。《以“药用自然资源库”为基础的绿色发展研究——以侗族地区大健康产业建构为例》一文,论述了侗族生计方式与医药知识的一体性、构建大健康产业的路径选择及其可行性和必要性。《环境、适应与文化: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疫病研究》一文,则从生态民族学的视角讨论了环境与疾病的关系、人类群体对疫情的适应性以及中华民族合作与互助的优良传统文化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等问题。

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可以利用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技术和智慧。少数民族传统生计和医药知识的重要性与价值毋庸置疑。如何较好地利用和传承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生态民族学工作者的任务和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猜你喜欢

生计侗族建构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论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农户生计转型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月赚万元的茶叶包装骗局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