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R助力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及路径

2022-05-01张清扬

传媒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VR技术思政教育

张清扬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地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效果。高校需要借助新媒体和新技术来加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本文重点研究VR对助力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以及主要路径。笔者认为,VR助力高校思政教育要从三个途径出发,包括增加对突发事件和舆情事件的主观引导;加深红色革命记忆,丰富云端红色资源;以及提升思政传播的及时性,满足个性化场景的传播需求。

关键词:VR技术 高校思政 思政教育 路径

VR是英语Virtual Reality的缩写,特指虚拟现实。是依托于5G互联网技术环境构建的虚拟三维世界。用户佩戴专用设备后能够进入计算机设定好的动态场景,在视觉和听觉上帮助用户形成沉浸式体验,从而提升信息交互的效果。VR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化技术发展成熟的标志,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对于新媒介信息的体验感,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青少年价值观念和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VR助力的高校思政教育能够通过连通线上线下教育模式加速信息传递和信息接收,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效果。笔者旨在研究VR对助力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及路径,为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提供参考意见。

面对飞速变化的外界传播环境和大学生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高校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来加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使其更加生动有效有活力。

1.新媒体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创新载体。将新媒体引入高校思政课堂能够很好地改善当前思政教育的传播环境,提升教育实效和教育质量,实现思政教育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在新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加速提升思政教育资源在多媒介平台的传播速度,加强思政教育在新时代的价值引领作用,提升思政教育的价值活力。众所周知,思政教育具有强政治性的属性,在价值引领和信仰塑造等方面具有高度的显向性,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抗拒心理,从而降低思政教育的实效。作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新载体,新媒体能够通过“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来弱化高校思政教育价值输出的指向性。通过不同客户端平台和新媒体环境的创设,能够更好地提升信息传播客体的信息接收效果,帮助高校学生将思政理论有效地转化为个人的思想理念和情感意识,有效塑造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

2.新媒体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创新渠道。高校能够通过新媒体实现思政教育在信息渠道上的创新,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来增加思政教育内容的时效性、艺术性和领先性,提升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说服力和吸引力。究根结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引领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帮助当代青年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新媒体丰富的资源内容和信息传播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高校教师集中思政教育的目标导向,使大学生在思维范式、情绪感知、价值取向和行为方法等方面建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实现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另外,通过新媒体媒介工具如微博、微信等,高校思政教师可以使用创新的信息渠道,引领学生分享思想动态和社会实践经验。新媒体的引入能够巧妙地改善传统思政课堂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传播客体的位置,將思政教育的教育方式从信息传播主体有意识地信息传播转变为信息传播客体的自发探索和自主学习。

3.新媒体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创设创新场景。在新媒体环境的支持下,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VR技术等能够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创设创新场景,通过提升信息客体的感官体验来激发思政教育的人本意识,从而有效增加学生思政理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以VR技术为例,新媒体环境中对不同虚拟场景的构建能够加速将现实场景中的“本我”转换为虚拟场景中的“他者”的过程。在成为虚拟场景中的“他者”后,新的“本我”也由此诞生了。此时的“本我”,既具备“他者”的历史背景,也存在“本我”的思想意识。比如,VR技术用于创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历史场景,如国家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的战斗环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在敌我战斗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为保证大部队战斗计划的完成,杨根思烈士率领三排战士打退美军八次进攻的战斗过程。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思政教育的虚拟场景中了解我志愿军战士作为“他者”在极度严寒环境下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思政课堂发挥主动性,构建“自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来帮助学生与革命英雄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迸发爱国热情,提升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塑造效果。

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和VR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教育优势。

1.实现了教育场景的立体化。传统的课堂思政教育采取的是直线式、平面化的知识传播方法。应用VR技术后,一方面,在VR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改善当前单一化的教学环境,实现了智慧教育内容的场景化和立体化。与课堂上传统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扁平化教育资源相比,在VR技术的支持下,高校能够建设具有层次化、动态化和多维化的教育传播场景。通过对教育内容进行信息化升级,从多角度和多场景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的思想认知和生产实践。另一方面,传统课堂思政教育的传播具有线性的叙事特征。立体化场景的构建满足了多元性的知识传播需求,满足了学生多路径的知识传播需求,提升了智慧思政学习的效果。

2.构建了沉浸式的教学方法。从最初的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到如今的味觉感受和触觉感受,VR技术的迭代更新不断冲击着用户的感知体验。传统的思政教育由授课教师负责,在信息传播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VR技术支持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实现了信息传播客体对信息本身的接触与感知,构建了三维立体全方位的沉浸式教学场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沉浸式的教学方法能够从客观角度出发,重现教育场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提升学生在教育场景的真实体验来降低外部环境的干扰,减少学生在主观意识上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提升其主观性和认知性。VR助力的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来实现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提高信息的交互性。

3.提升了学生的共情体验。当前我国5G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满足高校思政教育数据在云端的快速流动,实现虚拟环境的构建。共情是VR技术对于信息传播受众最为强大的影响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信息的传播来实现主观意识的政治理解和共鸣。VR助力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共情体验,加速信息传播主体和客体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情感碰撞。新媒体技术下的场域为学生提供了多感官的综合体验,加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情感认知,减少学生对于未知信息的陌生感,与思政教育的知识传播内容产生情感共振。

VR助力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时代领先性,在信息传播和教育体验上存在独特的优势。基于以上内容,将从事件的主观引导、红色资源的构建以及信息传播的及时性等三个方面来实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

1.增加对突发事件和舆情事件的主观引导。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的用户呈现出信息井喷的状态。信息的流通和传播速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性。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具有较高的兴趣,对于突发事件和舆情事件高度关注。VR技术助力的高校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的场景再现,还应该有效增加对当前突发事件和舆情事件的主观引导作用。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网络信息的实时抓取,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信息资源的及时性,并进行场景议题的提出。同时VR技术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场景还原,让学生设身处地了解事情的全过程。比如,2020年1月2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發生暴力伤医事件,陶勇医生头上被砍三刀,身体多处骨折。近年来,此类暴力伤医事件多次发生,引发了大众对于暴力伤医事件的关注和讨论。通过对该事件的场景再现能够更加客观地还原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提升事件场景的冲击感和学生对于陶勇医生的共情感受。VR助力的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实现对突发事件和舆情事件的主观引导,提升学生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形成良好的智慧思政传播环境。

2.加深红色革命记忆,丰富云端红色资源。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其政治信仰和政治信念的先进性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在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历史前辈用对国家的热忱和不畏牺牲的精神铸造了无数红色记忆。依托于VR技术,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多维度重现历史事件,加深学生对于红色历史的情感交互和真实体验。各高校可以对历史场景和资源进行共享,构建云端红色资源数据库,提升信息的传播性。在进行红色历史文化教育时,可以以某一位历史人物的红色记忆为出发点,让大学生感受到革命征程上的艰辛。比如,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将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二人的革命历史引入了传播受众的视野,在大学生群体中也获得了高度关注。在场景构建时也应抓住社会热点和流行话题,展示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的红色记忆,帮助大学生感受到先烈在实现革命理想之路上的艰辛,激发学生革命热情,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3.提升思政传播的及时性,满足个性化场景的传播需求。受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大学生对于重大事件和时事政治的了解大多来自微博、互联网等软件,对于重大事件的理解大多依靠自身的政治敏感性。“VR技术能够从多角度为学生弥补无法到场的遗憾,提升思政智慧传播的及时性并满足个性化场景的传播需求。”比如,“两会”是我国每年例行的重大政治事件,可以利用VR技术进行场景构建和全景直播来帮助学生提升对“两会”的参与感和实时体验。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虚拟场景的设置,如对不同场景、画面和角度的调整和重播。全场景的虚拟体验能够有效减少学生与重大事件的距离感,增加大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热点的代入感。个性化场景定制也是VR助力高校智慧思政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场景定制、能力监测和学习计划的设定,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本文系南京工业大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实务研究”(项目编号:SZ202202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宁.新媒体时代基于VR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新媒体视阈下基于VR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测试,2021(03).

[2]钱尔赫.科技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VR+传媒主题论坛专题[J].传媒,2021(24).

[3]秦晓华,邱耀立.论5G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VR技术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5).

[4]曹挹芬,唐亚阳.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建设的理念与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3).

[5]温旭.VR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应用[J].思想理论教育,2021(11).

[6]刘江宁,陈贞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核心价值观创新传播方式研究[J].人民周刊,2021(05).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VR技术思政教育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VR技术现况及其未来对游戏设计的影响
解析AR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VR(虚拟)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实际应用及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