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河报》融合发展的五大典型模式

2022-05-01张艳

传媒 2022年7期
关键词:都市报融合发展

张艳

摘要:都市报是我国市场化水平最高的报纸类型,同时也是我国报业的三大核心构成之一,但在全媒体时代都市报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如何在全面审视行业发展现状与自身状况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探索,寻求属于自己的转型发展路径,就成为业内外广泛关注与思考的课题。本文聚焦作为中原第一大都市报的《大河报》,通过对其融合发展模式的分析,总结我国都市报转型发展的时代路径。

关键词:都市报 《大河报》 融合发展 典型模式

1995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创办《大河报》,定位是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发展成为中原报业市场第一都市报品牌。其在河南省有300多个发行站点,立足地方、辐射全国。2020年9月2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亚洲品牌500强》,《大河报》连续五次成功入榜。近年来,面对日益复杂的传媒生态环境,《大河报》不断调整办报理念,全面实施融合发展战略,特别是2018年以来全力推进全媒体融合改革,进一步解放了新闻生产力,品牌和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逐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升级转型路径。目前,《大河报》通过深度融合发展,初步建成了报、网、端、微一体化全媒体矩阵,成为坐拥四个自有平台、数十个子品牌、上百个账号的都市报品牌,粉丝规模达7000万以上,成为我国都市报融合发展的佼佼者。

全媒体时代,《大河报》越来越重视优质内容生产,明确了内容导向的融合发展路径,强调新闻价值本位的坚守和人文情怀的挖掘,构建了以优质内容为核心的生产模式。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大河报》推出《9个“甲骨文表情”带您看报告》,用甲骨文这一独特的文字符号对“改革”、“环保”、“一带一路”等关键词进行设计,并结合报告内容进行解读,最后还借助多媒体平台生成动态表情包进行传播,实现了严肃主题的娱乐化表达、创意化传播,激发了受众广泛共鸣。另外,第三十七届河南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焦桐发新芽 河南添新彩》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受众可以在移动端为“焦桐”浇水、添加枝叶、布置场景等,最后获得专属证书。在此过程中,受众可以通过H5互动找到焦裕禄雕塑、豫剧、少林寺等地方特色文化符号,还可以进行献言献策,与其他受众展开互动,共同守护家乡。产品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受众广泛好评,最终获得近百万点击量和参与量,传播效果显著。

此外,《大河报》的微电影《旗》斩获2018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融媒体短视频三等奖。在2020年第三十七届河南新闻奖评选中,《大河报》有19件作品获奖,内容影响力可见一斑。不难发现,近年来,《大河报》开始发力移动端的融合新闻创新生产,开始注重H5、短视频、直播等技术元素的下沉应用,为优质内容生产注入了更多可能与活力,进一步完善了以优质内容为核心的融媒体生产模式,为其融合发展夯实了基础。

大数据时代,传媒机构的组织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媒介组织正在依照互联网逻辑,进行全面的去中心化、平台化重塑。以媒介环境学派理论观点来讲,审视新时代的传媒流程更加强调生产机制的发展潜力,落脚点是流程机制的优化。比如,全媒体平台建设不仅是融合发展的首要前提,更是媒介信息产品的关键所在,如何通过生产流程的优化来激发传媒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自然成为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大河报》坚持人文理念,坚守新闻生产本位,通过深层次的机制创新,解放融合新闻生产力,逐步构建了移动优先的流程模式。

一是成立了專门的改革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和督促执行,有效确保了融合改革的整体性、协调性和长效性。2018年3月,《大河报》正式拉开融合改革序幕,打造了“中央厨房”,通过全媒体指挥平台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联动发布。经过不断完善,该平台有效打破了新旧媒体界限,解决了以往各部门割裂、内部沟通不畅、信息传播单一等问题,切实提高了融合新闻生产力和传播力。

二是《大河报》构建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了不同岗位考核、激励、人事等管理办法,与融合发展机制改革相互配合,进一步突出了移动优先的流程特点与优势。如构建以流量和价值为核心指标的考核体系,以48小时为限,涵盖企业各大移动平台,包括官方微信、今日头条、客户端等,不累加计算,以最高流量为依据。同时还考虑到了新闻价值、内容质量、采写难度等标准,通过“导向引领”和“流量评价”的有机结合,激发内部人员融合新闻移动化、创新化生产的积极性。

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变局,《大河报》与时俱进,结合自身实际和受众诉求,以内容、技术和平台作为三大切入点,积极构建内外联动的传播模式。“内”指的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纸三端”,即《大河报》纸质版、大河客户端、豫视频、大河财立方;“外”则是第三方平台,包括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在内部为本、外部为辅的传播格局下,《大河报》形成了较强的传播力和渗透力。

《大河报》在融合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尤其是在移动优先战略布局的加持下,积极布局移动传播,研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终端平台。2013年上线的大河客户端,是整合内部优势资源打造的省级客户端,截至2019年底其下载量已经达到1800万以上,在地方具有非常强的市场影响力,也成为《大河报》移动优先战略的先导平台。2017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再次整合资源,通过《大河报》打造了豫直播APP,后于2019年更名为“豫视频”,专攻移动直播和短视频。经过三年多建设,“豫视频”已经成为国内资讯类直播中的重要存在,其中的许多“暖新闻”是国内各大媒体在河南的第一转载源。为了充分满足融合发展需求,《大河报》始终在深化内部传播平台的融通,以规避资源分割、各自为战的运营风险,通过同频共振切实提高优质内容传播力。如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大河报》策划了七省主流媒体逛自贸区的专题直播活动,并先后推出120多篇新闻稿,仅在大河客户端的阅读量就突破了500万。

除了深化内部平台融通外,《大河报》还通过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全面拓展外部传播渠道,如开通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百家号等账号。这些传播渠道对内部传播矩阵形成有力补充,真正实现了四大端口的全面覆盖,形成内外联动传播的全新气象,为其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碎片化阅读时代,浏览量、关注度、转载量等传播效果指标,都是通过受众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受众注意力资源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战略资源,如何通过优质服务强化受众黏性,也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面向。对此,《大河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资源优势,在细化服务领域和拓展服务范围的基础上,精准挖掘核心资源,明确垂直化、错位化经营思路,逐步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垂直细化服务模式,同样为其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

一方面,《大河报》在坚守“贴近民众生活”品牌定位的同时,结合受众需求推出了美酒、彩票、健康、旅游、房产、古都重宝等栏目,紧紧围绕受众关注点展开传播。这种通过细化行业实施的分众传播,不仅有效提高了受众关注度,而且增强了信息传播实效性,为快速实现流量变现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另一方面,《大河报》依托品牌优势,积极探索政务市场智库化、地市市场垂直化、行业市场咨询化的服务模式,提高了其融合发展的纵向整合力。如豫视频可以向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影像管家”服务,即通过视频直播、宣传片制作、会议记录等业务扩大受众规模。2020年河南省两会期間,《大河报》成功试水直播带货后,先后开展了多场助农直播带货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县级领导与河南籍明星、网红主播联手直播,不仅提高了地方特色农产品销量,助力脱贫攻坚,而且提高了品牌的传播力和渗透力,拓展了效益空间。

媒体融合语境下,《大河报》为拓展效益空间,积极探索“媒体+”经营模式,重点打造“新闻+服务”的生态圈层。通过持续的资源优化整合,不断拓展生活服务领域,《大河报》不仅成功构建了覆盖诸多生活领域的矩阵群,而且创造了更多利润点,为融合发展提供了全面的资金加持。

具体来讲,《大河报》通过会展服务、策划服务、智库服务、政务服务等业务拓展,形成了“传媒+”的多元化服务格局,在产业融合中进一步释放了品牌传播力。以会展服务来讲,近年来《大河报》成功举办了大河财富(中国)论坛、春秋季大河住交会、大河玉博会等一系列大型年度会展活动,并通过系统的品牌维护与推广,这些活动都已经成为中部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每年都会为《大河报》创造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以2017年大河车展活动为例,两次季度性车展活动累计创造了1300多万的收益,且年增长率在8%以上。目前,大河车展是中原地区的第一车展,品牌影响力非常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河报》通过全方位立体传播打造了新闻民生化、方式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的会展新格局,不仅有效拓展了其经营渠道,而且全面提升了品牌传播力。可以说,《大河报》完全打破了传统媒体内容变现的单一路径,汇聚了大量优质流量,不仅激发了经营活力,还赋能了融合发展。

通过对《大河报》融合发展典型模式的归纳分析,不难发现媒体融合发展是一个涉及诸多维度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做好内容、体制、传播等层面的革新,还要站在整体层面加强业务拓展和经营改革,形成优质内容导向的生产模式、移动优先的流程模式、内外联动的传播模式、垂直细化的服务模式、“媒体+”的经营模式。只有如此,才能为媒体融合发展全面赋能,形成内容、技术、人才、体制、产业等的全面驱动,进而确保媒体融合发展的高效推进与长效生成。

作者单位 山西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

参考文献

[1]汪金刚.南方都市报智库化转型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0(09).

[2]董天策,赵帅杰.在新闻理想与转型现实之间——都市报休刊宣言的话语实践分析[J].当代传播,2020(04).

[3]葛亮,李晓东.都市报如何在新型融合互动中迭代升级——从齐鲁晚报新一轮改版看纸媒转型探索[J].青年记者,2020(17).

[4]漆亚林.建设性新闻的中国范式——基于中国媒体实践路向的考察[J].编辑之友,2020(03).

【编辑:杨石华】

猜你喜欢

都市报融合发展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语文不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喻华峰:《南方都市报》总经理二审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