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单元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22-04-29许靖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提高教学效率单元教学思维导图

许靖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学该单元时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并巩固基础知识,更能够增强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并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 单元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可见,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已经成为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指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也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采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拓展思维,这对人的左右脑机能的运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车”字的词语联想(见图1),不同的枝干梳理出“车”字的不同用法,加深了学生对该字的理解,改变了机械组词、死记硬背的方式。再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对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的解决办法(见图2)的梳理,建立方法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以记忆、联想、运用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词语的能力。这样的思维导图在不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学习工具。下面笔者将结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来简单阐述思维导图在单元整体教学时的实践运用。

一、思维导图助力单元知识记忆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是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使知识建立起联系,从而促进更深层次学习的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梳理、促进学生记忆也是这个阶段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学生记忆能力有层次差异,而记忆力与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关联。学习中收获的知识,如果能被高效地吸收,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就能走出学习的困境。

思维导图利用联想帮助学生记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记忆工具。每篇课文学完都会产生新的基础知识,首先,从字词句的记忆来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给它们分类,使基础知识更具系统性。比如,《紙的发明》中的生字“洲”,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与“州”字进行对比,帮助记忆;再如,像《古诗三首》这样的古诗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内容的归纳整理(见图3),由生字词到诗歌作者、背景,再到诗意,都可以整合到一幅图中。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回顾,更加直观和高效。

二、思维导图助力阅读思维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不高,大多数学生都是被教师牵着走,即使有时候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模式,也常常因为少了方法指导或者不明确学习要求,而让学习互动流于形式。三、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直观,不管是在语文阅读课上还是在完成阅读习题时,学生都以文字表面的意思理解为主,无法准确抓取关键词句对文段进行理解辨析,缺乏高效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如果缺少思维内核,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得不到满足,将影响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流程图:发展线性思维

以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文章,一般都有比较明确的时间节点或者纵向发展明显的情节。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采用流程图,通过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关联与逻辑,来帮助学生明确关键节点,以此达到理解文章内核的目标,形成富有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如教学本单元《纸的发明》时,引导学生梳理造纸术的发展历程(见图4),根据纸的发明时间,用箭头标示事件发展方向,绘制地图,一方面将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线轴,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大脑中理出了一条历史发展的线轴。

(二)枝干图:发展发散思维

学生的具象思维能力较强,因此图文并茂的枝干图能更高效地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提示学生从“核心主题”出发进行发散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抓住并分清文章主次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比如,教学完《赵州桥》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绘制一幅文章枝干图,引导学生分清课文的主干和枝干。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图的深度不同,一般的学生能结合文章结构梳理出层次图,细致的学生可以将枝干再分散开去,通过读、思、写将图丰富,这样的学习更细致、更深入,更具有延展性。

(三)结构图:发展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要求学生能在已有的信息中找到相关信息,形成聚合思维需要通过由点到面的不断训练。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而课文《赵州桥》的第2、3自然段都是很好的阅读范例片段。以第3自然段为例,这段话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为中心,描写了桥面的精美图案,并用排比句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教学时,可以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为结构图的中心,让学生将结构图填充完整。学生尝试从文章中找到能够体现图案精美的相关信息,提取后将图补充完整,形成以“精美图案”为中心的信息体系。(见图5)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课堂中创设以工具使用为基础、以阅读理解为本真的交流平台,能优化课堂交流互动。在阅读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在思考整理的过程中,实现逻辑思维、聚合思维、线性思维的提升,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快速成长。

三、思维导图助力语言文字表达

(一)启发选材

单元教学中,习作也是重要内容。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许多学生总是提笔就遇拦路虎,不知道该“写什么”。而思维导图能引导思维开花,帮助学生根据一个主题发散思维,开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灵感滚滚来”的序幕,使大脑中的写作素材不断迸发。以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为例,要求学生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习作话题很宽泛,面对这样的主题,学生一时无从下手。面对如此窘境,教师不如启发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以端午节为例,从“端午节”这个中心展开,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可以从节日由来、习俗等方面切入,形成导图主干,再整合单元学习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将材料进行整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等归入习俗,历史故事等归入由来,诗歌文章等归入文学材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过节经历进行讨论、交流、梳理。

(二)启发表达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学生的写作多以感性表达为主,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思维混乱,使用思维导图,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从起步作文开始就养成先思考后习作的习惯。从建立框架、口头交流、教师指导、补充导图到完成习作,课堂习作效率会提高很多。

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是让学生在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运用。许多学生练习时能根据结构图拓展写作素材,但无法将这些素材写清楚。下面是一名同学第一次根据结构图写的一段话(见图6)。

寥寥几句,写作就戛然而止,这是习作构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的问题,这时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延伸,指导学生从一个角度不断地想下去,让思路展开,让表达更深入、更具体。比如,“有的人在买菜”这一内容,可以想想这些买菜的人是如何做的,他们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语言,然后在结构图上进行补充。完成后,再进行习作,学生的习作内容就充实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延展性也增强了。

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学生构建的习作框架更合理,表达的主要内容更具体,习作更有特点。

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使用思维导图能让传统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作业形式更加多样化,让课堂交流更顺畅,让语文课堂更高效,让思维发展空间更广阔。

【参考文献】

[1]杨娟玉,沈书凝.让思维可视——阅读教学中落实思维发展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课程,2020(1).

[2]雷衍顶.图式阅读单:让阅读学习视觉化[J].语文知识,2017(14).

[3]王乐芬.巧用图示方法为儿童习作假设“思维之梯”[J].小学语文,2018(10).

猜你喜欢

提高教学效率单元教学思维导图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