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经济类新闻综述的报道策略

2022-04-29赵超

新闻潮 2022年3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

赵超

【摘 要】经济类新闻综述是反映经济活动状态、发布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经济活动的重要报道形式,隨着经济领域的不断拓展、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对经济类新闻综述写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记者必须深刻了解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深入洞察地方发展经济的落实举措,积极研究新的发展动向,不断提升报道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本文从内容选题、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写好经济类新闻综述报道的策略,以期为业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经济新闻;综述报道;策略研究

一、内容选题:准确把握“经济热词”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也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发展重点从一些频繁出现的“经济热词”中可以窥见。年终岁末为经济类新闻综述报道的高峰期,一方面是对一年来或近年来经济工作的总结,一方面也是对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部署,报道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因此,聚焦关注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地方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从中发现“经济热词”并熟练掌握,是经济类新闻综述报道选题最直接有效的策略。

(一)“经济热词”传递经济发展新脉动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新闻工作者长期从事新闻实践活动练就的能力和经验,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经济热词”有助于经济口跑线记者锤炼新闻敏感性[1]。作为一段时间或长期经济发展重点的“经济热词”,其背后反映的是党和国家经济发展重点,具有深远的内涵和外延。而经济现象纷繁芜杂,准确把握“经济热词”是快速培养新闻敏感的有效途径。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上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成为“经济热词”之一。2016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对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如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等进行了解读,为今后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类新闻综述奠定了基础。

因此,有别于社会新闻的随机性、突发性以及突破常理性,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热词”,有助于记者从各类经济现象中迅速找到方向、甄别本质。

(二)“经济热词”蕴含创新发展新理念

每一个“经济热词”,是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代表的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举措,经济类新闻综述多是对这些新理念新举措贯彻落实情况的回顾和总结。因此,在报道中准确把握和运用这些“经济热词”,既是经济类新闻综述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时代性和贴近性的充分体现。记者不但要明其意,更要明其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提出以来,在党和国家经济发展大政方针中仍是一项重要举措,体现了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也是经济类新闻综述报道的重点。《今日浙江》杂志2016年第005期刊发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述》,回顾和总结了浙江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提出以来实施的系列举措,从省委、省政府谋划“三去一降一补”具体措施,到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培育壮大等进行了全面报道;《贵州日报》2020年4月刊发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贵州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述》,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对贵州省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等进行了综合报道。

2020年以来,“构建新发展格局”又成为经济发展的“热词”,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实际情况科学研判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成为经济类新闻综述的中心内容。

随着新闻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对记者的专业化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专业化,就是每一个记者都要努力成为其所从事的报道领域的专家。对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来说,准确把握和理解“经济热词”是迈向专业化的第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中央审时度势,对经济发展环境做出了深刻而准确的判断,并制定了相应的改革发展举措。这些判断和举措也产生了很多“经济热词”,诸如“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等。

每一阶段的“经济热词”从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等重大会议、重大决策中产生,也从经济发展催生的热点中来。记者应及时掌握、深刻理解,注意中央和地方发展重要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记者要深刻理解其精神内涵,以及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反映“十四五”时期广西经济工作的新闻综述报道,记者需要深刻理解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1+1+4+3+N”发展目标任务体系,这是未来一段时期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南。

二、谋篇布局:立意高远构思巧妙

经济类新闻综述是将一段时间以来的经济类新闻进行综合报道,是对某一具有同质性新闻现象的综合。其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出现,每一篇报道都有鲜明主题,属于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有效方式,是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传播制高点的重要路径,是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力保证。[2]经济类新闻综述需要精心策划,无论立意还是谋篇布局都离不开创新性、前瞻性、现实性和群体性。同时,经济类新闻综述从选题之初便切忌大而不当,生硬枯燥。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味。

2021年底,新华社撰写了一组经济类新闻综述,全面回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报道共分5篇,各有侧重,且主题鲜明、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每篇均从一个字出发,分别阐述,5篇又共同构成一个主体,进行了完整清晰的解读。其中,“美”字篇《从“美”字看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报道了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中国发展更加聚焦“美”,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实”字篇《从“实”字看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强大物质基础》则报道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出发,统筹经济学价值与哲学价值,聚焦一个“实”字,是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强大物质基础的经济学;“效”字篇《从“效”字看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报道从经济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统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字篇《从“协”字看发展方式之变》报道从新发展阶段目标任务出发,统揽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运筹速度与质量、效率与公平,道出了思想的广度、深度与维度;“共”字篇《从“共”字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报道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统筹效率与公平,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学,引领全党全国人民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这一组系列报道中可以看出,经济类新闻综述的统摄性思维与结构化演绎就是,把经济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3]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为长篇幅的经济类新闻综述更是如此。在写作中既要堅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也要在谋篇布局中动脑筋,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整体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4]

三、写作技巧:手法多样,引人入胜

无论从篇幅还是结构来看,经济类新闻综述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报道现实生活中人们在经济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揭示和讨论工作中存在问题;或报道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行业的基本面貌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从经济新闻的分类来看,经济类新闻综述涵盖了分析性经济新闻、述评性经济新闻、解释性经济新闻和经验性经济新闻,不仅是对一段时间以来经济现象的归纳、概括、总结,也是对经济现象背后本质的揭示、分析、研判,对写作能力要求较高。[5]写作者要对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有较深的理解,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开端点明主题

经济类新闻综述往往“开口”较大,运用素材较多,容易流入逻辑不清的境地。围绕主题展开叙事是关键,因此开篇即点题,既能让读者明白大意,更能让写作者有的放矢。

如前文提到的新华社5篇经济类新闻综述系列报道不仅整体构思巧妙,从写作上来说每篇也都是精品,其开头即点题,让人一眼即知主题宗旨。《从“美”字看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以“发展为了谁?怎样发展?这是以时代之问的必答题”开篇,引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回答,以设问开场引出后续报道;《从“实”字看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强大物质基础》则是平白开场,直抒胸臆——“这是大国迈向强国的坚实路径:聚精会神做强实体经济这个发展根基,持续放大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不懈奋斗的精神”;《从“共”字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则以引经据典开篇,“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开篇大气而不晦涩,同样直接点明主题。

高品质的经济类新闻综述,开篇可以引人入胜,可以平白开场,看似无奇,实则大气磅礴;可以以情节人物开场,生动具体,更能以小见大;可以引经据典开篇,津津有味,增添厚度。

(二)注意点面结合

作为长篇幅的经济类新闻综述,文内一定要做到点面结合,以生动案例体现党的经济政策的生动实践,进而阐释党的经济政策的深刻内涵。《人民日报》2021年12月9日刊发的《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报道了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程。9年的时间跨度,哪些事例最能体现?文章分别选取结合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的精神和决策,引出了“不以GDP论英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等重要论述,对人们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面上找题目,点上做文章”,这也是新闻采访写作与其他行业写作的不同之处,经济新闻综述的写作更是如此。“面上找题目”是指纵览全局,确定自己采访的指导思想,再有的放矢地深入调查;“点上做文章”要求纵观全局以后再纵深发展,寻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个别事实。如“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类新闻综述选题常见的主题,各地对“高质量发展”的报道均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点”来阐释“高质量发展”之“面”。如广西媒体在有关“高质量发展”经济类新闻综述中,“面”上常常提及的有“产业振兴三年行动”“三企入桂招商行动”等,“点”上则对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多加报道,以优势产业改革发展来表现广西在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上的举措和成果。

(三)善用辩证思维

经济类新闻综述切忌浮夸和吹捧,要用事实说话,把握好“新”与“旧”、“过去”与“现在”、“大”与“小”等辩证关系,使之更有说服力。

2018年5月,《广西日报》刊发的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闻综述《“进”“退”之间有乾坤》,不但在标题上体现了辩证思维,文内也无不体现“进”与“退”的强烈对比。一边是落后产能的“退”,一边是新兴动能的“进”,“加”“减”并举,为广西工业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实现新旧产业动能转换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前后、新旧的对比,报道广西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举措,让读者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四、结语

经济类新闻综述作为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拳头产品”,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地方经济发展全貌,对采写均有较高要求。采访搜集素材时,要尽可能采访权威部门或专业人士,在报道中注意体现权威观点。写作上,则要认真厘清、分析素材,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要学会应用描写、抒情、对比、夹叙夹议等各种表达手法,才能采写出一篇好的经济类新闻综述报道。

参考文献

[1]王晓锐.捕捉最精彩的线索和题材:浅议记者新闻敏感的培养[J].中国地市报人,2015(08):72-73.

[2]杜尚泽.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 2016-02-20(1).

[3]喻国明.深度报道:一种结构化的新闻操作方式[J].青年记者,1997(03):6-8.

[4]张晓松,黄小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检察日报,2018-08-23(1).

[5]汤世英,薄瀚培,劳沫之.新闻通讯写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10.

(编辑:覃世默)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
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低段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农村信用社支农能力策略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