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022-04-28周琼瑛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3期
关键词:波澜于勒菲利普

周琼瑛

冯骥才在《小说的眼睛》里写道:“小说的眼睛就像人的眼睛,它忽闪忽闪,表情丰富。它也许是要明白地告诉你什么,也许要你自己去猜、去想、去悟。它是幽深的、多层次的,吸引着你层层深入,绝不会一下子叫你了然。这,就是小说的眼睛最迷人之处”。

莫泊桑《项链》中的假项链,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中画在墙上的藤叶,杰克·伦敦《一块排骨》中少的那块排骨等都是“小说的眼睛”。这些经典作品之所以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就是因为思想价值高,情节构思巧,拥有无穷的魅力。

纵观同学们的作文,千篇一律,构思老套,叙事如记流水账,情节平淡,如无浪平湖,一览无余,索然无味。如写文题“别样的温暖”,要么写父母下雨天送伞,要么写晚上作业间隙送牛奶、水果等,没有扣住“别样”选材,叙事平淡,文章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

《水浒传》中写了李逵杀死四只老虎和景阳岗武松打虎,同样写打虎的场景,李逵打虎手起刀落,毫不费事,英雄了得,却不及武松打虎精彩,原因何在?无外乎“波澜”二字。可见,写叙事类文章,要曲折多变、波澜迭起,巧妙设计情节,做到“尺水兴波”,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何谓波澜,波澜即波浪翻腾,比喻诗文跌宕起伏或思想感情起伏变化。为什么叙事要有波澜呢?首先,符合读者的心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如果一篇文章一眼到底,见首知尾,则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毫无情感和思想的冲击力,乏味至极。就像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写的:“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 ,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此外,从事件本身看,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世事无常,万般滋味都是生活。生活的多姿多彩、跌宕起伏决定了作品的色彩斑斓、曲折离奇。生活的四季不可能只有春天,人生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历经坎坷磨难的道路。因此写出事件的波澜,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本真。写出波澜即所叙故事情节要曲折,或“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一波三折,跌宕多姿”,或“柳暗花明,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出人意料”,或“欲擒故纵,平中见奇”。

怎样才能写出情节的波澜呢?首先,要学以致用,借鉴教材中的经典范文,如《范进中举》《羚羊木雕》《我的叔叔于勒》等都成功运用了各种写作技巧;其次,学习一些常见的兴波澜之法,让文章舞动起来,精彩起来,亮丽起来。

一、层层设障  摇曳多姿

一般而言,故事的主人公要经过失败,再失败,才能最终达到目的,这种写作手法叫障碍法,能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扣人心弦。

以《西游记》的经典情节“三借芭蕉扇”为例。目的: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取经,途经火焰山,欲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灭火,通过火焰山。过程:一借,悟空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飞——失败;二借:悟空找灵吉菩萨拿了粒“定风丹”,再去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风丹,一动不动。公主害怕回了洞府,闭门不出。悟空变作一只小虫,飞入洞中,钻在茶沫之下,随茶水被公主喝入腹中,拳打脚踢,来回翻腾,公主疼痛难忍答应借扇,借的却是一把假扇——失败;三借,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扇,却被牛魔王所变的猪八戒夺回。悟空与牛魔王大战,八戒、沙僧、哪吒等助战,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悟空用芭蕉扇灭了山火,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除此之外,《西游记》里有许多带“三”字的故事,例如三打白骨精、三探无底洞等,“三”形容多次,可见,多次反复描写能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告诉世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障碍越大,克服障碍就显得越难得。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历经艰辛,遭受重重磨难,才能闻得扑鼻花香。如此写,文章立意深刻,符合考场作文要求。

同学们平时写作时不妨运用“三”字法。比如写自己的思想波动,以情感起伏变化为线索,写由幼稚走向成熟,由自卑走向自信,由伤心忧郁走向积极乐观,由失败沮丧走向成功喜悦等,期间思想情绪历经至少三次反复,最后趋于平静或愉悦,思想渐趋成熟。如此写能展现中学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引起读者的共鸣,可读性强。

二、巧设悬念  刨根问底

悬念,字典上解析为欣赏小说、电影、戏剧或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心理和紧张心情。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精心设置疑问和矛盾,故意留下疑团,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把读者推向欲罢不能、急切期待、强烈关注的心理状态中,文章结尾悬念顿释,导出故事缘由,让读者豁然开朗。

悬念法即设疑析疑法,故事情节层层铺垫,环环相扣,推出连锁反应;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韵致无穷,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手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在于勒未出场时,全家人日夜企望见到于勒,于勒的两次来信,使全家处于兴奋状态,母亲拼命夸赞于勒,菲利普也说:“唉!如果于勒竟在这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极力渲染全家人对于勒的夸赞,期盼,在全家人眼里于勒是“福星”,读者不禁疑惑,于勒究竟是谁?大家为何如此期盼他归来?为什么一等就是十年?层层设疑,制造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下来,菲利普一家穿戴整齐、兴致勃勃、满怀憧憬地外出旅游,情节缓和下来。接着,剧情陡转,满怀希望等了12年,于勒突然出现在菲利普一家面前,不过,不是他们认为的大富大贵,而是穷困潦倒,于是“福星”变成了“灾星”,菲利普夫妇瞬间从幸福的巅峰跌到现实的痛苦深渊,氣氛瞬间紧张起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菲利普该怎么收场?

结局是为了躲避于勒,菲利普一家改乘海轮,沮丧、失望、含恨而归,引人深思。设置悬念,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被金钱主宰了灵魂和思想。文章大力讽刺了菲利普夫妇的庸俗、势力、虚荣、自私、贪财如命,意蕴深刻。

又如《最后一课》开篇设置悬念,写小弗朗士发现韩麦尔先生穿了只有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等特殊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而且教室后排坐了很多镇上的人,都一脸严肃、忧愁,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这是什么情况?继而带着探究的心理读下去。“那只羚羊哪里去了?”《羚羊木雕》开头先声夺人,引出故事,通过设悬念,兴波澜的写作手法,让故事耐人寻味。

当然,设置问题和兴起波澜要以生活为基础,写作技巧最终要为展现人物性格或揭示文章主题思想服务,不能故作玄虚,要做到前后照应,水到渠成,读后令人产生意犹未尽之感。

运用悬念法要遵循以下思路:先层层设疑,布置悬念,然后揭开谜底,公布答案。

三、抑扬相宜  虚晃一枪

“抑”和“扬”,在艺术上是一种手段,能起到强调的作用。所谓“抑”即向下按、压制;“扬”就是抬高、扬起。抑扬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欲扬先抑,先对写作对象进行贬抑、否定、讽刺,层层蓄势,然后笔峰一转,再对所写对象进行赞美、肯定、颂扬,大肆渲染其亮点。如同红花用绿叶点缀,山峰用山谷来陪衬,前后描写对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鲁迅笔下的“长妈妈”,文章一开始写“我”对她的不满和厌烦,厌她饶舌多事,厌她有太多繁文缛节,厌她限制“我”的自由等,就在读者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峰一转,详写长妈妈历经波折,帮“我”买回《山海经》的事,令“我”感动、敬佩、永志难忘。一个真诚、善良、关心孩子的高大形象自然呈现在读者面前。茅盾的《白杨礼赞》和杨朔的《荔枝蜜》都运用了此法。

另一种是欲抑先扬,如《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第一次处理小猎狗咬人事件时,有这样一段台词:“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义正辞严,执法严明,不畏权势,俨然是正义的化身,让人肃然起敬。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短短几分钟内,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他的态度也随之改变,这么写嘲讽意味十足,暴露了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个性特点。

抑扬如同“欲擒故纵”法,写作时可按以下思路展开:例如,为了突出某人的高大形象,可先写他的不良生活习惯:爱占便宜,做事马虎,邋遢等。接着安排转折事件——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他舍身忘我,冲入火海救人,凸显人格的崇高,如此,一个立体、多元、鲜活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了。依此类推,写老师、同学、陌生人等皆可运用此法,这样写比直接赞美或否定,更能冲击读者的心灵。

四、铺陈误会  出神入化

误会,词典解释为“误解对方”,是指对所见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或错觉,抑或人物处境、性格、经历等差异造成的假象,从而产生误会。误会法,是展开矛盾冲突的一种写作方法,利用人物之间的猜忌、怀疑、误解、曲解,促使人物之间的动作、思想、情感等朝反方向发展,不断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误会消除,矛盾消失,真相大白,给读者以心灵和情感上的冲击。

《奥赛罗(Othello)》是有名的悲剧,作品中,奥赛罗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悬殊,婚事未被同意。于是两人私下成婚。阴险奸诈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接着,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感情,编谎说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暧昧,而且伪造所谓的定情信物,让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奥赛罗得知真相后,悔恨不已,拔剑自刎。

误会法是相声常用的手法,故意把事情搞得颠三倒四,阴错阳差,张冠李戴,闹出很多误会,错上加错,经过一番周折,才阐明真相。运用误会法,能制造出层出不穷的笑料,令人捧腹,这属于喜剧性误会。

一般情况下,误会的产生是事出偶然的,写作时通过偶然的误会表现某些特定的事,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运用误会法时,要注意:开头要尽可能写足、写深误会;中间要一波三折,不要急于露底,充分蓄势后再揭开“谜底”;结尾要出人意料,并与前面构成强烈的反差。开头误会越深,结尾震撼越大,主题也越深刻。因此,在写作时,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运用误会法:错误判断产生误会—发生冲突—一错再错—误会重重—升级冲突—误会消除—真相大白—迷途知返。此外,写作时要明确误会点:①是什么误会?②产生误会的原因是什么?③事情的真相是什么?④真相是如何揭示的?

沙场点兵

从下边的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要求运用设置悬念或者制造误会的手法,写出一定的波澜。

1.使我_______(气愤、惊异)的一件事

2.出人意料的一件事

3.疙瘩是怎样解开的

结  语

“九曲黃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要写出波澜起伏,曲折有致的文章,就要重视兴波之法的运用,同时,要学习和借鉴经典文学作品的成功经验,厚积薄发,当然,在追求作品曲折有致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中心,坚持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切忌为追求情节的离奇而故作惊人之笔。

猜你喜欢

波澜于勒菲利普
波澜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活跳板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大笨熊巴纳比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