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2022-04-27魏海生梁怡

关键词:对外传播中国故事国际传播

魏海生 梁怡

[摘要]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生动准确讲好百年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和时代责任。要清醒认识国际形势变化对提升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工作的影响,正确分析讲好百年大党故事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找到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能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国际传播;对外传播;中国共产党;中国声音;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22)02-0001-08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31”讲话),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对外传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工作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的那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2]

近日,本刊特别邀请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梁怡教授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魏海生研究员进行了专访,就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使命任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对策等问题交流了看法。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一、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使命任务

梁怡: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1]这是自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外宣方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集中阐述。“5·31”讲话,站在时代和历史发展潮头,立足当下、谋划深远,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前瞻性、指导性强,令人振奋。讲话既强调了要重视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也指出了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现实需要和责任使命;既赓续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的优良传统,又从哲学的高度推出“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的叙事方式;既着重强调了深厚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语境下的现实表达,也强调了学理支撑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神的学习,想请您谈谈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使命任务的理解。

魏海生: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的大小,与其国际传播能力密切相关。多年来,美西方大国依靠垄断性的媒体资源和长期积累的传播渠道优势,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把持了国际话语垄断权,对国际主流人群产生着强大的影响力。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有了明显提升,但“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国际传播的实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与我国的综合国力、与我国不断提升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

面对国际舆论环境对我国带来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将此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1],“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3]”,推动形成“多主体、立体化的大外宣格局”[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概括了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主要内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形成多主体、立体化的大外宣格局,绝不是为了寻求话语霸权,也不是为了对外输出中国模式。而是为了形成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更加有效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为中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这是我们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使命和主要任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和责任担当。

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共产党的声音。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特色和最本质特征。只有把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了,才能让国际社会更好地读懂中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更客观地理解中国。因此,我们要把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作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核心内容和重中之重,进行战略部署,切实“在基礎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4]310。在这方面,我们任重道远、责任重大。

二、深刻把握新时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大意义

梁怡: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日益提高,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显著提升,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前所未有地走进世界政党舞台中心,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前所未有。与此同时,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摩擦碰撞和舆论交锋不断增多,越来越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维护自身利益。由此,想请您就当前形势下为什么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原因做具体分析。

魏海生: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格局深刻演变,大国关系深度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反全球化、排外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纷纷抬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样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局下,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更加渴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格局“东升西降”日趋明显,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重大危机面前,中国保持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增长速度快、韧性强,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两种政治图景形成鲜明对比。这对于一些受历史、传统、宗教和文化影响根深蒂固,自我优越感十分强烈的美西方精英、政客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与西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尽相同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和强大,不甘心坐视其霸主地位的削弱甚至丧失。因此,“打中国牌”就成了他们掩盖自身治理失效的借口和手段,必然要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必然处心积虑地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和围堵。近年来,他们围绕“一带一路”、涉港、涉疆、涉藏、涉台、经贸、科技、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问题对中国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围攻,炮制了许多恶意抹黑的涉华热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充分暴露了这些美西方精英、政客们的“中国焦虑”“制度焦虑”,即其在固有的文化、制度优越感与资本主义治理失败失效的现实的碰撞之下产生的心理错位和悲观迷惘。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是,近年来,为了达到遏制和打压中国的目的,美西方特意调整所谓的对华战略,将攻击矛头对准中国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定盘星——中国共产党。将这个已经发展成为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 500多万党员、得到14亿中国人民最广泛支持和拥护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极力挑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关系,企图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消解甚至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当性,消解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拥护。可以预料,随着世界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进一步加剧,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敌视只会日益加剧,各种攻击和污蔑只会变本加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5]211“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4]54打好“对外传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亦是如此。面对美西方在国际舆论场上对我国日趋激烈的攻势和严峻的挑战,我们不能被动挨骂,必须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在坚决回击对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攻击和污蔑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真实、立体、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一个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进步一边,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展示一个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百年接续奋斗、成就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展示一个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不负人民,与人民血肉联系的中国共产党;展示一个有强大动员力、组织力和执行力,确保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的中国共产党;展示一个忠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文明开放、友善包容的中国共产党;展示一个敢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纠错、善于吸取教训和自我修复的中国共产党。我们应当主动引导塑造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舆论场中的正面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理解、认同和信任,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其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也是促进中国共产党博采众长、完善自我,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4]468“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 [4]437,“中国共产党将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人民的文明创造,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各国政党开展对话和交流合作,支持各国人民加强人文往来和民间友好” [4]438。我们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过程,就是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虚心倾听世界声音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互学互鉴、完善自我的过程。这样的对话交流过程,对于中国共产党积极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身,主动以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和开放胸襟吸收其他国家和政党的治国理政经验,在交流互鉴中认清自己,在彼此参照中把握自身定位,在求同存异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对于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困难

梁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提升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高度。通过大力推动党的外宣工作的守正创新,积极构建有利于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走出去,有效开展了对国际舆论的正面引导和舆论斗争。虽然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有了显著提升,但我们也还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具体讲,自21世纪以来,国外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出现跨界交织的情况,关注中国的国别和地域在扩大,研究领域间的界限反而在弱化,呈现史论与时评、学术与通俗并存的状况。不同区域、国别的多类群体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关注、研究再次呈现新热潮。他们出于不同目的从不同层次和視角关注当代中国,左、中、右三派观点都有。请您谈谈在日益复杂的形势下推进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讲好百年大党故事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困难。

魏海生:正如您所说的那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有了显著提升。同时,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世界的“中国观”“中共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识中国、认识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性话题,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为我们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这方面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是国际话语实力依然“西强我弱”,而且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在当前的国际舆论格局中,美西方国家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具有垄断性的媒体资源和长期积累的传播渠道优势,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推进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还面临有理没处说、说了传不开的困境。

二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和评价呈现多元化。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有着较为深刻的认知,主动去理解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美西方精英、政客们因其对中国共产党的敌视以及对中国发展的恐惧,使得他们在舆论场上,常常反面定义我们党的正面叙事。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渲染为“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将“一带一路”倡议污名化为“债权帝国主义”“新扩展主义”“新殖民主义”;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大肆炮制所谓“中国病毒”“武汉病毒”等妖魔化、污名化的话语,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标签化,以此丑化中国抗疫形象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等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实践经过西方媒体和所谓“意见领袖”的这种演绎和加工,直接影响了一般受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客观认知和评价,致使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民众眼中不断恶化。

三是海外知华友华声音被边缘化的风险增大。海外知华友华人士,尤其是一些中国问题专家,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力量,是促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但一个时期以來,美西方“逢中必反”俨然成为某种意义上“政治正确”。在这一政治环境影响下,一些长期对华友好人士,在所在国受到攻击、排斥,被边缘化,甚至有的出于多种考虑向对华强硬派靠拢。由于缺乏知华友华“重要中间人”的引介、转述或再叙,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的效果难免受到影响。

四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虚无主义叙事在西方大行其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直是国外敌对势力攻击和丑化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攻方向之一。长期以来,他们打着所谓“学术创新”“言论自由”的幌子,通过历史虚无主义叙事,刻意歪曲、否定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通过编造谎言、移花接木、恶意解析等方式,抹黑、污蔑、丑化我们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海外有的作品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探索来否定党的全部历史;有的作品妄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及其思想结晶来动摇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有的作品将中共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作品热衷八卦轶闻,将中共党史庸俗化、娱乐化。凡此种种,其根本目的就是想通过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必然性,消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认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党史、新中国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梁怡:是的,凡此种种,特别是在冷战时期,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进行了几十年的封锁,事实上造成了国外广大受众不能得知中国的真实情况和资料,加上意识形态作祟,有些人长期以“西方中心论”等范式研究中共党史,对中国做出误解、误判甚至恶意诋毁。尽管我们在拓展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调整传播形式和开展国际舆论正面引导和斗争等多方面做了积极努力,但新形势新任务下,仍然存在着许多与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地位不相匹配的问题。请您结合中国实际谈谈这一问题。

魏海生:就国内来说,我们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方面也存在一些弱项,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从传播内容来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需要大量丰富的内容供给,这方面我们还存在明显差距。比如,权威党史著作、领袖传记等对外翻译推广不足;向国际社会阐释好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主张方面,仍缺乏有力的外译文献资源支撑。

二是从传播方式来看,我们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还存在形式单一、内容空泛、自说自话、不接地气等现象,导致“在很多场合还是人云亦云,甚至存在舍己芸人现象”[5]203。

三是从传播手段来看,我们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手段和工具还比较单一,所掌握的国际舆论传播渠道和平台比较有限,特别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灵活的交流方式对西方Z世代的影响力还比较弱。

四是从体制机制来看,我们在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方面的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还有待加强,各路大军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各方面的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整合。

五是从人才队伍来看,对外传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与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语言能力、传播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还比较匮乏。

以上这些弱项,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加以改进。

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梁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5]212在新的形势下,怎样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导,把有理的话说得出去、传得开来,下真功夫、生动准确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精彩故事,想听听您的看法。

魏海生: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协同发力,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资源,深耕细作,久久为功,避免急功近利、形式主义。

在这方面,我认为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必须坚定“四个自信”,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5]208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舆论格局,我们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底气和骨气,坚持“以我为主”,坚守核心价值,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旗帜鲜明地回击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污蔑和攻击。

二是注意把握传播基调,有理有节、心平气和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围绕对外传播工作指出,对外宣传不要强加于人,应注意自己的宣传,不应吹得太多,不应说得不适当。[6]这些话至今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中,我们要强调策略和艺术,把握好时机、分寸和力道,张弛有度、精准施策。避免“粗放式”“大锅饭”,正面传播要注意把政治立场和学术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把讲成就与讲成就背后的艰辛探索、经验教训、失误挫折结合起来,真诚交流,以理服人。做到昂扬不张扬、自信不自满,谦逊谦和、平实平和。

三是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为讲好百年大党故事提供鲜活“样本”和取之不尽的“素材”。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清楚地阐明了讲好与做好的关系:“我们国家发展成就那么大、发展势头那么好,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做了那么多好事,这是做好国际舆论引导工作的最大本钱。”[5]208当前,我们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关键还是要把我们的党建设好,把中国自身发展好,使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全面增强,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全面提升,让世界各国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只有这样,讲好百年大党的故事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梁怡:是的。站在大黨大国的大格局,我们要承担起时代发展赋予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1]。回想1956年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期望,今日的中国对世界更是要有所作为的。为此,国际传播工作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中国的“七个观念”指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中强调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融汇于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建立面向国际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创新对外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不断增强国际舆论话语权,更加有效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例如,我们要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包括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让老百姓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中国“四种优势” 指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中提出的创新体制机制,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的精神。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从艺术团国际交流演出、乒乓外交、奥运外交、到“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中国的民间外交一直发挥着特殊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成功抗疫且一枝独秀,用实例将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经验展示在世界面前,对国外反华势力污蔑、丑化、妖魔、虚无中国的不实之词拨乱反正。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中强调要重视新中国民间外交的好传统的问题,对此,一是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人文交流活动,提升说服力。如外国运动员在自媒体上盛赞冬奥会,就是传播可亲可爱中国形象的成功事例。二是要从衣食住行多方面展示中国国民从富到强过程中的新面貌。三是要将传统与新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推出看得懂、受欢迎的民间版文化标配,反映中外文化交融性。

魏海生:就具体措施来说,我认为应该在传播理念、方式、手段、内容、人才队伍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推进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在传播理念上,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使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共鸣和认同,做到以理服人。人类的思想是相通的,和谐共生、共建美好世界总是能够引起人类社会的共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把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为国际社会合作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我们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提供了很好的切入口和交融点。我们要全面系统地向国际社会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讲清楚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这一深刻道理,讲好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故事,宣示中国共产党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鲜明立场,展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党的形象,进而获得世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形象的支持与认可。在此基础上我们去讲中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就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是在传播方式上,要以小切口讲述大道理,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展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可信可亲可敬的形象,做到以情动人。要注意做到深刻道理浅叙述、重大题材轻传播,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要把成长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大环境中的国外年轻一代作为我们的重点受众,创新传播方式,讲究传播艺术,减少宏大叙事,力戒大话空话和自说自话,多讲普通党员的故事、小而美的故事,挖掘凡人之美、生活之美,让党的故事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更有感染力、吸引力、塑造力,使无数生动立体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形象汇聚成良好的中国共产党整体形象。

三是在传播手段上,要加强对外媒体传播矩阵建设,做到以我为主。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重要舆论阵地和竞争领域,我们要适应全球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的发展方式,打造一批各具特色、自主可控的对外传播平台,打破西方媒体对传播平台的垄断。要适应互联网时代传播规律,实现小屏大屏互动、图文视频共享、网上网下联动。要特别重视社交媒体的平台建设和作用发挥,不给西方媒体先入为主、制造谣言的机会,做到“有理有处说,说了能传开”。

四是在传播内容的供给上,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大党史“正本”和党的文献、党的领袖著作和传记等的翻译宣介力度,为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领袖故事提供权威的历史和理论依据、学理和文献支撑,以正视听、正本清源,更好地引导国际社会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舆论生态。要特别重视一些小语种的译介内容供给,为各小语种地区提供当地语言化的优质传播产品,不让一些国家或地区成为我们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盲区。

梁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在加强对外传播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组织保障上,我们需要重点做出哪些努力?

魏海生:当前,我们尤其需要加强国际传播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提供有力保障。要增强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外交、外宣、新闻、智库、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各单位要协同作战,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打出组合拳,形成大合唱。同时,还要重视公民个体作为对外传播者的主体性作用,引导他们准确、生动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要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融通中外的高素质国际传播快速反应队伍。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内容,高等院校要加强国际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为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

此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做国际传播工作,主要负责同志既要亲自抓,也要亲自做。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国际传播知识培训,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形成自觉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良好氛围。

梁怡:非常同意您的观点。在中国共产党立足历史新起点、带领人民开启实现民族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1]。这是对外宣工作的最高政治要求和战略指导,作为高校教师和中国学研究者,我备受鼓舞。国际传播是一种跨学科的学问,复杂性也在其中,与中国梦实现进程同行的青年中国学者的兴趣和趋向、“谭中之问” 指“海外研究中国问题不看中国书”。现象都不可轻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两方面人才问题:一要重视专家学者的作用。专家们有追踪学术前沿的良好习惯,要为他们在参加学术会议、国际传媒发声、学术刊物发文、学术团体占位方面创造更多交流研究成果的机会。二要有计划地培养青年学者队伍。新时代的国际传播需要堪当大任的通才,要培养政治理论素养深厚、通晓中国文化、有世界眼光、有从事国际传播能力的青年才俊,使他们在将来的国际舆论战场上成为强者、胜者。

魏海生: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应抓紧建立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国际传播协调机制,及时审定并权威发布党的创新理论和重要文献的术语、概念的规范译法,为准确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谷歌体翻译很普遍,中国话语的对外翻译往往出现歪解歪译,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我们党的理解和认同,也影响我们党的对外形象。我们要大力加强中国共产党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准确外译和及时发布,形成准确阐释中国实践、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对外表达方式,构建中国共产党的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

此外,我们要广交朋友,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借船出海、借嘴说话,推动“中国声音”在相关国家进行“本土转换”,让国外知华友华人士,特别是中国研究方面的专家成为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力量。

梁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读懂今天的中国,就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7],这是頂层设计理念的最高要义所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非常感谢魏海生研究员,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谢谢您!

魏海生:谢谢!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 2021年6月2日。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46页。

[3]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著:《中国为什么能——新中国70年巨变的内在逻辑》,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85页。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0—433页。

[7]《央视快评:读懂今天的中国 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央视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084486626855738&wfr=spider&for=pc。

Constantl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and Striving to Tell a Better

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EI Hai-sheng LIANG  Yi

(1.Institute of Party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Beijing 100017,China;

2.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ing constantly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and telling the 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vividly and accurately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times to deal with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world that have not happened in a century. We should clearly understand and correct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on the CPC’s external communication work,tell the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faced by the centennial great Party, and find correct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so as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and improve the CPC’s exter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form an international voice matching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and create a favorable external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for China’s reform,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thus making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 kind.

Key words: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external communication;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hinese voice;story of China

(責任编辑 孙俊青)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中国故事国际传播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