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赏析对话教学策略

2022-04-23佘亚丽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佘亚丽

摘   要:对话教学是指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情境中的对话,对话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要科学利用对话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触景生情式的赏析活动,促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要将各种生成性资源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想象与探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生成式资源   教学策略

对话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分享信息、观念、观点,共同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感知能力等都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对同一幅作品的赏析感受也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对话交流,并从对话中挖掘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赏析美术作品。有效的课堂对话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赏析情境,并与作者产生情感互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与情感体验。

一、融合表情动作,激活情感

在赏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深入赏析作品,主要原因是学生无法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尝试结合表情和动作给学生介绍作品,让学生体会独特的表情与动作背后隐藏的情感。学生若能巧妙地把握交流对象的表情和动作,就能进入特定的情境中,运用目光接触、表情解读等方法辅助赏析美术作品,进而挖掘作品中隐藏的情感,提升赏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好吃的水果》时,笔者首先展示了画有橘子的图片,并在赏析的时候故意做出了皱眉的动作,之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个动作进行分析:“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刚刚的动作,我为什么要皱眉呢?是因为这幅画画得不好吗?”有的学生表示:“可能是橘子画得太好了,所以老师感觉到了酸味,才会皱起眉头。”然后,笔者把握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其实,好的美术作品就是能激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的。虽然画作并没有展示橘子的口味,但是我在赏析的时候仿佛闻到了橘子的清香,品尝到了橘子的酸味,那么这样的画作就是成功的。”此后笔者又展示了其他水果画,引导学生自主赏析,并试着用表情、动作展现自己的赏析感受,说一说哪幅作品最能引起自己的共鸣。

二、鼓励联想想象,建构意义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对话交流。联想和想象能促使学生进入美术作品的情境中,进而自主展开意义建构,从而提升赏析效率。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若发现有趣味性的想象主题,教师则要把握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围绕想象展开讨论。

例如,在教学《飞天》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引导学生展开赏析交流。有的学生提出:“‘飞天’的形象栩栩如生,动作十分细腻,让人仿佛看到了天上的仙子。”有的学生将自己的想象融入了进去:“我觉得这些‘飞天’内心一定很快乐,觉得自己很幸福。”笔者立刻抓住这个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能将自己的想法描述出来吗?”该学生提出:“‘飞天’的面部带着笑容,其动作也很舒展,只有身心十分愉快,没有受到拘束的人才能有这样的表情。所以我觉得这幅画展现的是一个世外桃源的景象。”笔者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积极想象,如想象一下“飞天”的生活、彼此如何交流等。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自主创作:“作者能通过笔墨展现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那么你能否也将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展现出来呢?”这便促使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建构。

三、聚焦共性问题,深度探究

对话教学中的问题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二要能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量变或质变。聚焦问题能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并进行互动讨论。围绕共性问题展开讨论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改变学生原有的认知习惯,让教学取得成效。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平等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能力、已有知识展开讨论,从而提升赏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有不少学生都提出问题:“齐白石的虾为什么画得那么像?”“齐白石的虾只是寥寥数笔,为何如此生动?”“齐白石为何只是用墨色就能让虾变得栩栩如生?”这些问题虽然问法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共性就是都聚焦于齐白石的画法,因此笔者将这些问题整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齐白石画作的基本特点。有的学生说:“齐白石的虾展现的都是动态的画面,虽然他没画水,但是那些灵动的姿态让人觉得这些虾就是在水中的。”还有的学生提出:“虽然齐白石用的都是墨色,但是墨色的深浅不一样,展现出了硬壳的通透,由浅到深,展现出了虾头的变化,所以才会让人觉得很像。”在这样的互动讨论中,学生能进入作品的情境中,围绕核心问题展开交流,能更好地品味齐白石作品的特点。

四、尊重个性展示,表现审美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审美赏析的感受也不一样。在创设对话教学的情境时,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学生就能更主动地投入交流情境,自主探究,大胆表达。

例如,在教学《四季的色彩》时,笔者给学生展现了林风眠的《秋天的山村》、波洛克的《秋天的节奏》等作品,让学生自主赏析。学生可以自由地评价这些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的学生表达了对《秋天的山村》的喜爱之情,认为这幅作品在选择色彩的时候十分用心,选择了金黄色、黑色、淡紫色等代表秋天的顏色,同时将深色和浅色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能更好地表现秋天。但是该学生却并不喜欢《秋天的节奏》,认为该作品看上去一点都不像秋天,反而让人觉得画的是一面斑驳的墙面。笔者没有评价两种观点孰对孰错,而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各自陈述观点。在对话交流中,学生可以传递自己独有的审美感悟,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活动。

五、指导自主创作,创新思维

赏析能提升自主创作能力,创作也能反作用于赏析。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创作,让学生将自己的赏析感悟运用到自主创作中,提升自主创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炼独具特色的生活、情感和生存经验,将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方式融入作品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围绕《我设计的船》展开创作的时候,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船舶的模型,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各种不同的船。学生发现这些船虽然细节不一样,但是在某些地方却有共通之处,比如都有梯形的船身,有桅杆、船锚等。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船”,并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看看谁的作品最具有创意。有的学生采用了仿生的方法,将船体塑造成了鲸鱼的形象;有的学生喜欢卡通形象,于是便将《海贼王》动画中的形象画在了船身上;有的学生在船体结构上进行改进,模仿火车设计出由一节节船体组成的船。在学生完成创作后,笔者让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并配上解说,解析自己的作品。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能让学生反思自身的赏析角度与方法,使学生多角度体会作品之美,进而逐渐从鉴赏过渡到创作,全面提升审美赏析水平。在小学美术赏析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各种美术理论知识,而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展开交流对话,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表达,并围绕交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将自己的审美感悟融入自主创作。

参考文献:

[1]周家伊.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J].文理导航(下旬),2021(4):70-71.

[2]马伟华.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98.

[3]朱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剪纸教学为例[J].小学时代,2020(13):25-26.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