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的重构

2022-04-23苏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3期
关键词:重构教学目标双减

苏焕

【摘要】“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应基于“生本”情怀,重构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目标建构效能,以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对体育课程教学引领价值,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本文从学科素养目标、生存教育目标、生活教育目标、生命教育目标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双减”视域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的重构策略。

【关键词】双减;小学体育;教学目标;重构

“双减”政策引发义务教育深刻改革,也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小学体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理应确立“双减”视域,对“双减”政策进行深入解读。从政策出台动因分析,“双减”政策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构建适宜学生生长的教学生态。小学体育应基于“双减”政策出台的“生本”情怀,重构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目标建构效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对体育课程教学引领价值,也使体育教学目标更好地对接“双减”政策背景,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一、学科素养目标

“双减”视域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建构应突出体育课程“专属性”,将学科素养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且发挥学科核心素养对其它目标的撬动效应,不断提高学生运动认知能力、运动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1.运动认知能力

运动认知能力在学生自身健身中发挥着先决作用,无论是学生体育知识、健康知识的获得与转化,还是运动技能发展的发展,都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运动认知能力。运动认知能力直接制约着学生体育兴趣,也对学生体育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应将学生运动认知能力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之一。

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笔者采用体育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体育知识,开展体育训练;结合学生日常体育健身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育健康知识。体育小游戏和生活化案例,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对体育学习的意义获得切身体会。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体育知识得到及时的理解和消化,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也获得独特的感悟等。运动认知能力目标构建,让学生自主健身和体育习惯养成自然发生。

2.健身实践能力

健身实践是实现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学生围绕预设的体育锻炼任务,将体育健身运动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有意义的体育实践中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有机渗透强化训练,让健身行为持续发生。学生健身实践能力发展是有效载体,是学生体育素养的综合体现。如,篮球教学,围绕课堂篮球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笔者开展专项比赛和综合比赛活动。围绕专项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对抗比赛中获得消化、吸收机会,对篮球运动知识、技术和技巧等获得深刻的认识;在实施专项比赛基础上,再组织一定频率的篮球比赛活动,让学生担任裁判、运动员、比赛策划者等,在策划和组织篮球实践活动中,给学生创造自主健身机会,在担任裁判、参与比赛和策划组织过程中,提高学生健身运动规则、技术、战术和技巧等认识,更好地指导学生健身实践。

3.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基于学生所在的健身环境,对外界环境做出调适的能力,包括身体调适、心理调适和人际交往调适等。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自主健身能力的显性表现形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做出及时、有效的调适,让学生借助心理调适表现出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行为控制能力。如,结合足球教学,笔者组织跨班级、跨年级和联谊赛等足球比赛活动,通过足球比赛打破班级束缚,扩大学生体育运动范围和活动参与主体。大规模足球比赛活动,给学生体育运动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身体素质要求更高,对抗性更强,学生心理接受的考验和挑战更加严峻,人际交往范围也得到极大扩展。

二、生存教育目标

生存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基本前提,也是生命得以延續的基本保障。“双减”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应基于学生生存发展需要,将生存教育作为基本目标。根据学生所在生存环境,强化学生生存观,激活学生生存潜能,掌握必备的生存技能。

1.强化生存观念

生存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并强化生存观念,让学生意识到生存是生命存在和生长的前提条件,只有生存下来才能获得进一步享受生命的权利。生存观念教育时,应基于学生所在的生物系统和生态系统,既要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系统的生存原则,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又要基于学生所在生态系统,让学生意识到生存应具有积极意义,为生态系统的共同维护者所接受。如,结合体育比赛,笔者严格按照比赛规则,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按照比赛规则,运动成绩才是有效的。通过比赛规则强化学生运动竞技意识,违反比赛规则将被淘汰出局。对于比赛过程中,学生采用作弊手段提高成绩和合理运用规则提高运动成绩,笔者会优化运动器械,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生存观应积极、健康。

2.激活生存潜能

生存教育要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生存潜能。学生生存潜能的释放,既需要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又需要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给学生生存潜能释放创造合适的条件,给学生提供一个支点,让生存潜能充分绽放。如,“跑步”训练,教师可以结合野外生存环境,对体育跑步训练环境进行优化,设计障碍跑的形式。通过模拟野外生存训练环境,既达到跑步训练目的,又将体育项目训练和学生野外生存结合起来,给学生生存潜能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

3.掌握生存技能

生存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要依靠生存技能加以保障,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生存技能,才能帮助学生赢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生存技能训练既要对学生进行动作技能、技巧训练,又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心理等进行综合性训练,让学生具备必备的生存硬实力和软实力。如,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合适的野外生存训练。野外生存训练可以依托模拟环境、野外现实生存环境,让学生在生存环境中自主探索生存技能。如,攀岩训练,可以利用模拟的野外悬崖,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生存知识教育和安全教育基础上,给学生自主探索机会。结合学生“野外生存”活动,给学生创造交流展示机会,对野外攀岩必备技能获得切身体会。体育教学中生存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寻找体育教学和生存教育的契合点,借助野外生存教学环境构建,实现体育教学和生存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生活教育目标

生活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外延,也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体育教学应基于生活和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将生活教育目标融入到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中,提高学生对生活意义的认识,发展学生生活技能,帮助学生处理好生活中的关系。

1.提升生活意义认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对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给生活教育目标建构提供理论依据。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建构时,应将生活意义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在理解生活丰富内涵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生活意义认识。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实施体育教学时,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强化学生体育学习主动意识与学好体育改善精神生活的主动性;在实施小组学习时,穿插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两者关系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生活质量与集体生活质量有关,集体生活又影响个人生活品质,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北京冬奥会,引领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活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感受职业道德情感对个人生活的重要价值等。

2.发展生活管理能力

高质量的生活需要用心经营和管理,生活经营和管理能力又建立在生活自理能力基础上。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生活管理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发展的管理能力,能够对学生生活管理产生有效的提升作用。

如,在体育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创造体育运动器材分类与管理的机会,体育课开始之前,提前告诉学生体育课学习内容,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体育器材;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体育器材使用知識、运用技巧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让学生充分利用运动器械辅助实施体育训练;体育课结束环节,让学生自主送还体育器材,并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管理,确保体育器材有序摆放,及时归还入库。通过课前、课堂和课后系统化训练,强化学生分类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生活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生活应对能力

生活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关系。因此,体育教学应基于生活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生活应对能力,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人际关系解读能力,根据不同利益关系和不同情境,给学生创造处理生活中多种关系的机会。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擅自跑动到运动区域外。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联系生活中“脱岗”现象,让学生尝试提出处理问题的方案。而且,发挥学生伙伴作用,集体讨论如何处理学生“脱岗”现象。如此,不仅较好地处理体育课堂的突发事件,也使学生将体育课违纪行为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培养学生生活应对能力。

四、生命教育目标

“双减”政策是“人本”理念下的产物,它突出学生生命发展,不再将学生视为“知识容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工具,而是关注学生生命诉求,根据学生生命生长需求优化教育供给和教学环境。小学体育教学有效目标构建应重视生命教育目标,从关注学生生命生长的高度,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获得生命知识,提高生命能力。

1.认识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目标构建首先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传统教学目标体系下,教育过于关注学生智力水平发展,以成绩、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尺度。这种做法严重束缚学生生命发展,也使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停留在较为浅显的范畴。学生一旦离开学校教育环境,生命空间受到严重制约,甚至出现慢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应摆脱功利主义教学目标建构理念,充分利用阳光体育、“双减”政策带来的机遇,让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生命需求高度对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价值。如,在体育教学中,援引残奥会运动视频,将之与奥运会运动视频进行比较,分析健康群体和残疾运动员运动的可观赏性。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探索残奥会组织的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运动旨在促进每一个生命绽放,哪怕是不健全的生命,也拥有享受生命的权利,也能够在运动中实现人生价值。通过生命价值教育,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2.获得生命知识

“双减”视域下,学生生命健康发展、自然生长的意义更加突出。生命诉求的实现需要生命知识给予支持。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构建时应将生命知识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将生命知识有机融入体育知识体系,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生命发展规律,尊重生命规律,运用生命规律,让生命知识更好地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如,体育选项时,根据男生、女生生理构造不同,对学生进行生命知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男女生生理构造存在差异性,给学生选项提出合理建议。学生把握了自身生理构造特点,能够根据生命知识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在运动过程中更好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尽情地释放生命。这在提高学生身体质量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命持续发展。

3.提升生命能力

生命能力是学生生存和享受高质生命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对生命能力需求更高,脆弱生命力造成的后果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小学体育教学目标重构需要将提升学生生命能力作为目标之一,根据学生所在内外部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生命适应能力。

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笔者将体育教学与体育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体育知识、生命知识,通过社团活动打破体育课堂局限性,在社团活动中消化体育知识、生命知识。学生借助体育知识、生命知识,学会与社团成员进行合作、交往,享受社团活动乐趣。这样不仅给学生生命运动拓展空间,而且也在社团提供的“圈”中锻炼能力,感受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团队合作,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和谐。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应主动对接“双减”时代,确立“双减”视域,深入解读“双减”政策精神,对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进行重构。体育教学目标重构既要重视体育课程目标“专属性”,将学科素养培养作为目标体系的根基,又应基于大体育教育观,丰富体育教学目标内涵,将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体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云鹏,付重阳,李文卿.强体、铸品、立德:多目标导向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重构[J].青少年体育,2021(11):28-29.

[3]朱文刚.刍议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变革与特点[J].考试周刊,2018(6):137.

[4]李雪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初探[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3):15.

[5]梁秀珍.小学体育课教学目标研究[J].学周刊,2020(1):161.

[6]陈冬梅.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重构[J].广西教育,2014(7):122.

责任编辑  袁  敏

猜你喜欢

重构教学目标双减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施的认知与策略重构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重构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