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抗疫故事,强化政治认同

2022-04-23邱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3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思想政治

邱娴

【摘要】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期间涌现了很多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通过在高中政治课堂讲好抗疫故事,强化高中生的政治认同。以抗疫故事为载体,对比不同国家的抗疫故事,在比较鉴别中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打造有广度的思政课。在价值冲突中识别不同立场的观点,坚定人民主体地位,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课。从党史的角度,从过去的抗疫故事讲到今天,纵向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课。以广州本土抗疫故事为载体,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从全民抗疫故事中提炼抗疫精神、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做到知行统一。本文从以上六个维度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政治认同;抗疫故事;思想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最重要的是让青年学生具备基本的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其中,政治认同是四个核心素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决定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导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年修订版课标”)指出:“具有政治认同素养的学生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比其它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比较理论和抽象。本文借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抗疫故事,通过讲故事,讲“理论中的中国”,讲出中国立场、中国智慧。

一、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打造有广度的思政课

讲好抗疫故事,要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就是培养有坚定信仰的青年,通过辨析不同的观点,对比不同国家抗击疫情的做法和效果,从而充分感受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自信,打造有广度的思政课。

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抗击疫情是世界各国都需要面对的难题。可通过对比中国与美国在国内、国际抗击疫情不同做法和效果的素材,提高高中生的政治认同。在国内,可以对比感染疫情的人数和疫情之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对比不同国家国内疫情防控的政策要求和采取的措施、效果和社会大众的感受,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全国力量抗疫的素材,如,国务院启动32个部门形成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如,在短时间内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医疗、基层干部队伍迅速集结等素材。而一些国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消极抗疫,提出“群体免疫”观点,不顾人民的生命健康。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抗疫政策和效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且全民开展免费接种疫苗行动。在事实和数据面前,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让学生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而自豪骄傲。

在国际,展现我国支援和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的素材,如,我国坚定推动抗疫国际合作的决心与行动,为全球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合力,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截至2021年9月,中国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0亿剂疫苗和原液,为世界卫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而一些国家政客一味地造谣传播不利于疫情防控的言论,抹黑中国,造成国际恐慌,进一步让学生认同我国外交政策,深化对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五课《中国的外交》内容的理解,增强对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外交理念的认同,为我国所表现出的大国责任而自豪。

二、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课

通过思考抗疫故事中的不同观点,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思考能力,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课。例如,在讲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内容时,可以疫情防控素材为情境,设置问题: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功,有人认为是钟南山院士这位抗疫英雄拯救了全社会,你怎么看?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通过此类问题,可让学生思考得出人民群众集体抗疫才是成功的根本原因,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坚信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认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同样在讲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中的《世界是普遍联系》一课时,让学生梳理新冠病毒的传播链,用所学“联系”的观点思考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思考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而不是各自为政,为什么一些国家放任不作为而中国坚持抗疫不松懈等问题,让其理解和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观,感悟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人可以根据客观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等哲学观点的科学性,学生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充分认同我国在疫情防控中体现的治国理念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在不同的观点碰撞中,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看待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课堂的思维深度。

三、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坚定信念,打造有高度的思政课

要强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就要把两者放到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谋幸福、防治各种疫情的背景中去理解把握,在百年党史的发展中坚定理想信念,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体会共产党的先锋队作用,以历史纵向发展的高度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例如,在讲到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内容时,以中国历史上的疫情防控故事为线索,学生在梳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抗击不同疫情的事件时,切身体会共产党发挥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自信。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面对鼠疫、麻疹、天花、霍乱、结核病、血吸虫病的肆虐,打响了消灭疫情的人民战争。1956年,2月17日为消灭肆虐我国两千多年的血吸虫病,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發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一场规模宏大的灭螺运动拉开了帷幕。2002年,中国共产党对非典采取积极有效应对,最终控制住疫情。2020年至今,中国共产党举全国之力抗击新冠病毒,并取得阶段性胜利,为世界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实现党史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机融合。在讲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可从这个抗疫素材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无论是革命斗争、经济建设还是疫情防控保护人们生命健康,都做得非常好,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人民之所以能战胜疾病,是因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四、以本土抗疫故事为载体,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

挖掘身边的抗疫故事,以广东和广州的抗疫故事素材情境,让思政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2021年7月,广州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成功遏制了6月初疫情的蔓延势头。广州作为重要口岸城市和对外开放门户,始终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当前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抗疫中体现了广州的包容、担当和专业高效,为全国上了一堂示范课。以广州抗疫故事为素材,可让学生在新鲜热辣的时政中感知我国制度的巨大优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熠熠生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例如高考时,广州市第八医院2名特殊的高三学生在病房参加了2021年高考,在疫情防控不减压的前提下,让每一位考生有同等的机会参加高考,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还有,作为广州首例被公布的确诊病例,喜爱与家人、老友饮茶吃点心的阿婆成为焦点,但大家得知情况后纷纷对阿婆身体状况表示担心,而没有出现非必要个人信息泄露和舆论的攻击,这体现了广州市民的温情和法治意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和谐”与“法治”内涵,这都让学生深刻理解认同和强化对我国主导价值观的认同。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现身说法,把在暑假做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实践和体会做一个总结,写成一个个故事,融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与此同时,学生可搜集学校教师和附近社区工作者参与抗疫的素材并做介绍和分享,让学生感受近在身边的抗疫故事,使课堂时政有“热度”,政治认同的培养过程有“温度” 。

五、在全民战疫中,巩固共同思想基础

讲好全民抗疫故事,透过故事把政治认同内化为价值取向。当今世界,正处于价值观深刻变化的时代,价值差异和冲突碰撞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人民需要积极、理性地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通过抗疫英雄榜样的故事,明确社会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标准。把抗疫中的人与事、精神与意志引入思政课教学中,以此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疫情防控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在讲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时,可以展示全民战疫的素材,体现中国精神熠熠生辉,从全民抗疫故事中凝练伟大的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

疫情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在全民战疫素材中,可以让学生搜集不同身份的抗疫代表事迹,如,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外卖小哥、基层党员、火神山建设工人等。在讲到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内容时,可以以“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授予钟南山院士‘共和国章勋’,授予张定宇、张伯礼、陈薇‘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为素材,提问学生:这些抗疫英雄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在学生理解了人的价值内涵和评价标准后,再进一步发问:疫情来势汹汹,这些抗疫英雄做了什么价值判断和选择?为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抗疫英雄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不仅是伟大的中国精神,更是我们内心堅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内心坚守着爱国、敬业、友善等价值理想信念,抗疫英雄才会做出如此行为选择,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只有当政治认同的立场、理想成为人生的信仰时,才更能彰显其作为精神支柱的意义,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做到知行统一

创新抗疫故事的宣传形式,透过故事把政治认同外化为实际行动。经过课堂上讲抗疫故事,为学生补足精神之钙后,下一步是积极践行爱国情强国志,通过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从不同实践层面和范围提高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做到知行合一,回归实践。例如,可以结合学校、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组织学生志愿者以“平战结合”模式应对疫情防控。平时主要通过举办“疫情防控知识知多少”竞赛和培训,为社区、其它学校和年级等提供健康知识宣教等志愿服务,遇到紧急抗疫时期,积极投身核酸检测、封锁社区志愿活动、疫苗接种活动宣传等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把政治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在讲到《社会历史的主体》一课时,举办“全民战疫我参与”手抄报比赛,鼓励学生把不同社会群体参与抗疫行动的故事做成手抄报并评比,理解和认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只有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才能实现疫情防控形势的大逆转,从而强化学生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政治认同。在讲到必修二《政治与法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内容时,可以通过举办“我心中的抗疫英雄”思维导图制作比赛,让学生寻找抗疫英雄中的中共党员,强化对中国共产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认同。在讲到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时,可以开展“从中国抗疫看大国责任”的小议论文比赛,让学生放眼国际,深化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文系2021年广州市百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题“透过战‘疫’素材培养青少年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能力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03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

[2]韩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思想政治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