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甲骨文综合艺术课程的创新实践

2022-04-23陈一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3期
关键词:甲骨文

陈一芹

【摘要】2019年《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与研究120周年的贺信》指出,要“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新时代“五育”并举背景下,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深圳南实集团一名一线教师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回答。日前,该集团麒麟小学张明老师甲骨文综合艺术课程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起专家与媒体高度关注。笔者近期对其进行了专访。

【关键词】甲骨文;走进汉字;突破性进展;综合艺术课程

2019年《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与研究120周年的贺信》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新时代“五育”并举背景下,如何坚持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使命担当。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简称“南实集团”)一位美术教师用自己的课程研究与教学实践作出了响亮回答。近期,笔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一、课程设计方略:通过甲骨文学习中国文化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域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

2021年7月14日,南实集团总校长余耀贤上任以来,集团党政班子引领南实人认真领会习总书记关于甲骨文的重要论述及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精神,加大力度推进、鼓励教师深入开展课程研究实践,传承中华文明,成效明显。日前,该集团麒麟小学美术教师张明甲骨文综合艺术课程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起专家与媒体高度关注。

基于甲骨文的小学综合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在基础教育中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张明老师在集团余校长和麒麟小学易校长行政班子扶持下,持续大胆创新,用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将甲骨文与美术创作相结合,把甲骨文引进中小学课堂,引导学生通过甲骨文了解汉字,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审美力。张老师主持设立甲骨文综合艺术课程,进行甲骨文与水墨画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利用古文字形式助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他依据甲骨文字体的形象性,架设理解字义之桥;依据甲骨文造字的延展性,架设字理探索和字族拓展之桥;依据甲骨文图像的具象性,架设汉字甲骨文艺术之桥;依据甲骨文的文化内涵,架设中华传统文化之桥。旨在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甲骨文一脉相承的文字初始特征、文化融合特征和艺术创造特征,引领学生走进汉字,走进中国文化。

二、课程研究成果:《走进汉字》新书发布

2021年12月11日,由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主办的全民品读会主题活动“走进汉字,走进中国文化——名师张明新书《走进汉字》发布会”在南山书城举行,活动展示了张明开展甲骨文课堂教学及普及的理论思考与教学实践。张明是南山区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多年来从事甲骨文艺术及甲骨文应用于基础教育的研究,主持深圳规划办甲骨文应用项目课题,其著作《走进汉字》正是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甲骨文的综合课程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本书把甲骨文字分为人族类、自然类、动植物类、生活类和文化类。从“童言图说”“识文断字”“汉字拓展”“字体演变”“汉字书写”“古今连线”“生活中的汉字”七个板块,走进汉字的文化深处,体悟甲骨文的艺术魅力,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通过著作者基于甲骨文综合教学实践的几个案例抛砖引玉,展现传承甲骨文、弘扬汉字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无限可能。

张明新书发布会上,南实集团总校长余耀贤致辞。余校长表示:张明是一名一线美术教师,却在小学甲骨文教学与研究领域独树一帜,令人钦佩也令人深思。作为集团校长,我期待有更多的“张明”崭露头角!从书中学生的甲骨文水墨画作品以及作者书写的单字甲骨文艺术,可以窥见新书作者甲骨文综合艺术课程设计独具的匠心,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征。这种课程设计,将甲骨文學习和水墨绘画创作融合在一起,拓展了跨学科的课程视野,体现出汉字文化教育课程本应具有的综合性和体验性。书中的设计和形式,苦心孤诣,是张老师多年深入钻研体悟并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才定型的,其间的辛苦无法用语言形容……

三、课程意义与价值:具有很高的学理性和实用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2018年开始,张明老师把学界公认破译的1000 多个甲骨文写成书法作品,并用现代楷书书写释文,每日一字,持续在网络上发表,向社会大众普及古文字知识,从不间断。他在教学实践中锐意创新,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整理教学成果,将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终于在小学甲骨文与美术教育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受到上级的重视和嘉奖,也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和爱戴。

《走进汉字》一书,基于甲骨文的应用与普及,内容丰富,研究深入,分类科学,具有很高的学理性和实用性,为读者学习汉字文化艺术提供了新思路。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以指事、象形、假借、形声为主要造字方法,因刻在牛胛骨、鹿头骨、龟甲上的文字而得名,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本身就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综合体属性,张明运用甲骨文艺术整合多学科多种艺术形式,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在体现艺术的人文性、创造性、愉悦性的同时,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陈寅恪说过:“一个汉字,就可以写一部文化史。我们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析,需要综合和整体的认识。”甲骨文的象形性是汉字从具象过渡到抽象的过程中仍保留的典型特征,也是汉字造字方式最为突出的特征。很多甲骨文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与画异曲同工。张明老师运用甲骨文字体的形象性、文字的延展性和图形的识别性,整合语文、书法、美术等学科,结合篆刻、音乐、戏剧、舞蹈以及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新书发布会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李于昆点评:《走进汉字》的价值和意义,一是主动顺应时代指向,体现新时代美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目标指向;二是科学合理方法指向,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事物的视角和方法的渠道;三是汉字文化课程指向,在汉字文化课程研究方面提供了一种跨学科指向。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体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宏武、全国汉字文化教育联盟秘书长宋承昊、南实集团校长余耀贤、南山区教科院美术教研员高永胜等出席活动。会后,陆续有十多家媒体对课程研究实践及发布会进行报道。

四、课程成果特色:原创性,综合性,艺术性

原创性是《走进汉字》一书的鲜明特色。与文本内容相配合,全书有25组甲骨文,每组均配以著作者辅导学生创作的甲骨文水墨绘画作品(每一张学生作品都获得学生和家长的授权);50个基本字拓展出566个甲骨文,每个基本字均配以著作者手书的甲骨文字书法作品,并用简化楷书书写释义。书中所有摄影作品均为著作者拍摄,这些作品与文本内容有机组合,图文并茂,烘托出汉字文化的历史氛围和生活气息。

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该书采用综合体例,以唯美方式呈现。著作者经查证国内外相关资料,根据国人的思维习惯,先确定了将甲骨文分为人族、自然、动植物、生活、文化共五大类(即五章),每一章里又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甲骨文,按照五节安排。如“人族”里,再分“人·大”“女·子”“耳·目”“口·心”和“又·止”五节。每一节两个甲骨文,这两个甲骨文也是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组合而成。这样,就有五章二十五节共计50个甲骨文;再由这50个基本字拓展出566个甲骨文,占目前识读出来的甲骨文的一半。在这种体例下,每一节都按照识文断字、汉字拓展、字体演变、汉字书写、古今连线、童言图说、生活中的汉字共七部分来呈现。这五大类、七部分,设计全面,形式多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读者全面深入了解汉字文化及中国文化。

接受笔者采访时,张明打开《走进汉字》一书介绍:第一章“识文断字”,有解釋字形的“断字”,有相关的“组词”和“成语”举例。第二章“汉字拓展”,都配一张手绘的简笔画图形与之对应,并以形系连。第三章“字体演变”,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宋体”这一顺序,展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和发展历史。第四章“汉字书写”,是利用米字格以古文字与楷书对照的形式,给读者和使用者提供书写尝试和实践。其中,甲骨文的笔画顺序也是参考很多古籍资料确定的,不同于普通书写范例中把汉字拆解成笔画,而是视汉字为一个整体,只是在笔画上标注顺序。

第五章“古今连线”,先列出与前边解释过的古文字形体相关或近似的一些字。如“人”字,列出斗、北、从、此、伏、化、比等字的古文字与楷书,让读者和使用者在对应的两字之间画出连线,以考察读者和使用者对古文字形体的掌握情况。第六章“童言图说”,是中小学生利用前边学过的古文字字形创作的甲骨文主题水墨画,是从日常学生作品中精选出200幅作品后,再确定选用的60幅。第七章“生活中的汉字”,是选取有汉字出现的具体生活场景,以便在具体的语境中增加理解和感性认识。每一节前一张相关主题摄影图片与“生活中的汉字”部分的图片,都是著作者从十多年旅途拍摄的几万张摄影作品中挑选出来的。

五、课程设置憧憬:综合课程,基础课程,通识课程

综合课程是课程综合化在课程实践中的体现。华中师范大学廖哲勋教授提出,综合课程是把若干相邻学科的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新学科。原华南师范大学黄崴提出,综合课程是把同性质的学科或不同性质的学科有机地结合,成为一种具有新质结构的课程。

张明老师甲骨文综合艺术课程,融合了中国历史、地理、人文、艺术各方面知识,能有效助力基础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其课程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甲骨文以语文字源识字为主的综合教学实践;基于甲骨文创意水墨故事画;探源甲骨文制作陶艺创作实践;运用彩泥动漫演绎甲骨文艺术;基于甲骨文的木艺文创综合教学实践。张老师以甲骨文为载体,通过跨学科、项目化的学习情境,提高知识的综合学习和运用能力,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和真切体验,最后以实际教学案例形式呈现。如,《走进汉字》第六章“理论与实践”,包含对综合艺术课程的深入发掘、中华姓氏文化墙的创作、甲骨文艺术漫画的教学设计、汉字“桥式学习”视域下的甲骨文综合课程建设和教学案例策划等内容,体现了张明老师严谨的做事风格、纯粹的学术精神和高尚的事业追求。

张老师认为,基于甲骨文的综合性学习,将改变汉字教育的课程形态;教师要在学生启蒙教育阶段开启中华文化宝库,窥探汉字文化奥秘,传承中华文明火炬。“希望将来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能够把甲骨文综合艺术课融入到独立的书法课中。这既是语文课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文化艺术学科的通识课程。……要在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让汉字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传承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永放光芒。”谈及该课程憧憬,张老师豪情满怀。

怀揣教育梦想,坚守一线、勤于耕耘、成果丰硕的张明老师,是南实集团优秀教师的代表,是南实上千名“奋斗者”的典型。南实作为南山区、深圳市乃至广东省的一所优质教育集团,有实验基因、创新驱动,这是集团发展的活力源泉;有集团余耀贤总校长所倡导的“让更多师生被看见”的愿景激励,这是集团卓越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EB/OL]新华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9059027334754154&wfr=spider&for=pc.

[2]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M].人民出版社,2019.

[3]张明.走进汉字[M].长春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甲骨文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人物大变身
当甲骨文变身为表情包……
甲骨文卖萌记
聪明的人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青铜器复合族徽与甲骨文多字族名比较研究
甲骨文敦促欧盟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