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清热化瘀利水方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04-22赵金波盛青松

甘肃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血液学化瘀利水

赵金波 盛青松

项城市中医院,河南 项城 466200

脑出血指脑动脉破裂而引发的周围组织局限性出血,是高发于中老年人群体的脑部疾病[1],急性期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目前临床多采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该药物是一种脑保护剂,能够清除游离自由基,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改善患者脑部出血状态,但临床数据显示单纯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欠佳[2]。近年来,针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受到关注,脑出血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主要由气血瘀阻、风火相煽、痰浊蕴内等因素导致气血逆乱于脑,进而发病,治疗应以清热利湿、祛瘀活血为主[3]。自拟清热化瘀利水方是临床经验方,具有调理气血、泄热安神的功效。本研究采用自拟清热化瘀利水方辅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并分析两组患者脑血肿量、血液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95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7例,其中男/女为32/12;年龄52~70岁,平均(61.33±3.4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30h,平均(15.09±4.47)h;出血量38~110mL,平均(74.23±9.25)mL;出血部位:脑叶出血12例,丘脑出血9例,小脑出血6例,基底节出血20例。观察组48例,其中男/女为32/13;年龄51~71岁,平均(61.42±3.3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32h,平均(15.39±4.43)h;出血量40~113mL,平均(75.03±9.06)mL;出血部位:脑叶出血11例,丘脑出血11例,小脑出血5例,基底节出血2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此项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期脑出血诊断标准[4];②经CT或MRI检查后确诊;③均成功完成手术;④首次发病;⑤患者家属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②对所用药物过敏;③存在硬膜下出血或脑疝者;④合并继发性脑血管疾病;⑤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1h内完成第1次颅脑CT、血常规、凝血分析等常规检查,及时给予卧床、镇静、吸氧、止血、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脑神经等基础治疗,积极预防感染,全病程进行心电监护,对患者血压进行连续监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10,规格:10mg:5mL)3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联合自拟清热化瘀利水方治疗。组方包括水牛角25g,三七、黄芩、牡丹皮、泽泻、石菖蒲各15g,赤芍、天竺黄各12g,生牡蛎、川穹各10g,地龙、甘草各6g。以上药物取清水500mL煎煮至300mL,1剂/d,早晚两次分服,对于丧失自主吞咽能力的患者以鼻饲法灌注药液。14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1d和治疗28d后,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肘前静脉血,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经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患者体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

1.3 评价指标(1)神经功能:于治疗前1d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NIHSS量表分值范围0~42分,分值越低提示神经功能越好;GCS量表分值范围0~15分,分值越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2)脑血肿量:于治疗前1d和疗程结束后,依据CT检查结果对患者周围水肿带体积、血肿体积进行精确计算。(3)血液学指标:治疗前1d和治疗28d后的TNF-α、IL-6、CRP、NSE水平,LPO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数据分析采用t校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 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对比(分,±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a P<0.05

组别 n NIHSS GC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31.05±5.23 19.68±4.22a 5.41±1.02 9.22±2.55a观察组 48 30.95±5.16 11.26±3.23a 5.38±1.04 13.45±2.71a t 0.0938 10.9346 0.1419 7.8316 P 0.9255 0.0000 0.8875 0.0000

2.2 脑血肿量 观察组治疗后血肿体积、周围水肿带体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脑血肿量对比(mL,±s)

表2 两组患者脑血肿量对比(mL,±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b P<0.05

组别 n 血肿体积 周围水肿带体积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21.15±3.23 14.68±2.22b 6.71±1.12 4.33±1.00b观察组 48 21.10±3.16 10.26±2.23b 6.68±1.14 2.45±0.99b t 0.0763 9.6803 0.1294 9.2079 P 0.9394 0.0000 0.8974 0.0000

2.3 血液学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CRP、NSE、L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对比(±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c P<0.05

组别 n TNF-α(pg/mL) IL-6(pg/mL) CRP(mg/L) NSE(μg/L) LPO(nmol/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166.59±30.25 115.22±10.42c 36.59±6.85 23.15±4.10c 28.44±4.52 17.68±3.24c 7.88±1.54 6.01±0.94c 5.70±0.98 3.82±0.63c观察组 48 168.25±31.44 98.25±9.65c 36.28±6.44 18.63±3.22c 28.58±4.32 10.55±2.96c 7.62±1.50 4.25±0.88c 5.67±0.95 2.58±0.59c t 0.2622 8.2382 0.2273 5.9828 0.1544 11.2022 0.8336 9.4232 0.1515 9.9042 P 0.7938 0.0000 0.8207 0.0000 0.8777 0.0000 0.4066 0.0000 0.8799 0.0000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其主要病理机制在于血液系统疾病、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各种因素诱发的脑部血管病变,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与气血逆乱、痰湿壅盛、络破血溢关系密切[5]。该病发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迅速昏迷,甚至死亡。目前临床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其中依达拉奉的应用能够降低脑部血管损伤、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整体疗效并不理想[6]。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医学工作者和广大患者群体中逐渐受到认可,自拟清热化瘀利水方具有抚逆乱、祛血瘀、消肿胀、调经络的作用,能够保护脑部血管,改善患者脑部血液运行状态,降低患者脑部缺血性损伤,促进血肿消除和坏死脑组织吸收,改善患者症状。

中医学将脑出血归类为“中风”“卒中”范畴,病机为脏腑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导致脑部血液瘀阻,进而引发脑出血[7],故应以化瘀活血为原则治疗该病。脑出血后继发水肿可压迫周围神经,并诱发神经炎症反应,由此可见消除脑部血肿有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血肿体积、周围水肿带体积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自拟清热化瘀利水方可有效消除脑部血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依达拉奉具有亲脂性,可穿透血脑屏障清除对神经细胞具有损伤作用的自由基[8],改善脑部代谢状态,减轻脑部血肿,保护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单纯使用依达拉奉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而自拟清热化瘀利水方中以三七、水牛角、黄芩共为君药,三七可活血化瘀,消除瘀滞,水牛角、黄芩可清热、凉血,避免加重出血;川穹、赤芍、地龙、泽泻、牡丹皮共为臣药,川穹、地龙可活血通络,赤芍、牡丹皮可清热散瘀,泽泻可利水泄热;石菖蒲、天竺黄、生牡蛎共为佐药,石菖蒲可安神醒窍,天竺黄可清新定惊,生牡蛎能益阴潜阳;甘草为使药,可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可达活血、消肿、清热、散瘀之效,恢复脑部循环,改善脑组织血氧供应水平,从而提高神经功能。

患者血液中IL-6、CRP、TNF-α水平与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NSE主要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内,可随脑出血进入外周循环,LPO为自由基反应的主要产物[9]。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CRP、NSE、L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联合自拟清热化瘀利水方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学指标。依达拉奉可清除脑部活性氧和自由基,从而降低LPO水平,避免脑组织出现继发性损伤,保护神经细胞,防止NSE大量释放,同时抑制炎症因子聚集,从而降低IL-6、CRP、TNF-α水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示,牡丹皮、川穹、甘草等中药材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10],能够减轻过量自由基对机体细胞的非特异性氧化损伤,从而降低LPO水平;黄芩、水牛角可泻火解毒,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轻由IL-6、CRP、TNF-α等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避免脑组织损伤导致的NSE释放量过高,从而进一步改善血液学指标。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依达拉奉联合自拟清热化瘀利水方疗效确切,能够消除脑部血肿,提高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不足之处是本研究样本量不足,观察时间较短,将于今后扩大样本量继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血液学化瘀利水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复方磺胺氯吡嗪钠—二甲氧苄啶混悬液对鸡的安全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