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de Winter综合征1例

2022-04-22李艳萍李晓芳宋惠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导联导丝球囊

李艳萍 李晓芳 宋惠

患者男,54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出汗5 d余”于2021年5月11日入院。5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心悸不适,呈压榨感,以心前区、胸骨后为主,范围超过巴掌大,伴有出汗、全身乏力感,伴有左上肢放射痛,持续十余分钟至半小时,上述症状能自行缓解,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黑矇、晕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患者未重视,未予诊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余,血压最高达160/90 mmHg,长期口服吲达帕胺治疗,平时血压控制情况不详。本次入院时患者阵发性胸闷、心悸、出汗症状未见缓解。查体:体温36.3℃ 、心率81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4/86 mmHg,一般情况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1次/min,节律整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结果:总胆固醇6.28 mmol/L、三酰甘油2.5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93 mmol/L,同型半胱氨酸24.60 μmol/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69.3 IU/m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5.7 IU/mL;电解质中,钾2.90 mmol/L、钠135.5 mmol/L、氯94.6mmol/L;CK-MB 11.0ng/mL、NT-proBNP619.9 pg/mL。急诊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见明显异常。入科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入院诊断:① 不稳定型心绞痛;② 冠心病;③ 原发性高血压[2级(极高危)];④ 脂肪肝。完善相关检查后,予心电监护,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张冠状动脉及控制血压、调脂等药物治疗,积极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必要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

患者入院3 h后胸痛发作,复查心电图(图2)示:窦性心动过速,广泛ST段改变(Ⅰ、Ⅱ、aVF、V2、V3导联ST段压低,J点下移1~3 mm,ST段呈上斜型下移;aVR、V1导联ST段抬高),提示de Winter综合征,考虑前降支闭塞的可能。立即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60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嚼服,达药物负荷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安排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图3)示:① 左主干中远段斑块伴狭窄(50%~60%),TIMI 3级。② 左前降支近段弥漫偏心性斑块伴狭窄(约95%);中段弥漫偏心性斑块、钙化伴狭窄(约80%);远段斑块伴狭窄(约80%)。③ 第一对角支近段斑块伴狭窄(约50%),TIMI 3级。④ 回旋支近段斑块伴狭窄(约90%)。⑤ 第二钝缘支近段斑块伴狭窄(约90%),TIMI 3级;远段可见逆向供血至右冠状动脉远段。⑥ 右冠状动脉近段至远段弥漫性斑块伴狭窄(80%~90%);远段以远完全闭塞,TIMI 0级。

PCI过程:追加肝素后,局部浸润麻醉,沿超滑导丝送入6F EBU3.5指引导管至左冠状动脉开口,使用一Runthough导丝通过狭窄段到达回旋支远端,送入一Sionblue导丝到达第二钝缘支远端行侧支保护,沿侧支导丝送入一2.0 mm×15.0 mm预扩球囊至第二钝缘支近段狭窄段扩张球囊,沿回旋支内导丝送入一2.0 mm×30.0 mm紫杉醇药物球囊至第二钝缘支近段病变处,扩张药物球囊约60 s。沿主支导丝送入一2.5 mm×15.0 mm预扩球囊至回旋支近段狭窄段扩张球囊,沿主支导丝送入一2.5 mm×19.0 mm西罗莫司(心悦)药物涂层支架扩张球囊覆盖回旋支近段狭窄处血管,重复造影显示支架以远血管夹层,TIMI 1级,沿主支导丝送入一2.25 mm×19.00 mm西罗莫司(心悦)药物涂层支架扩张球囊覆盖回旋支中段夹层段血管。重复造影显示回旋支血流恢复至TIMI 3级,近段狭窄消失;第二钝缘支近段残余狭窄约20%,TIMI 3级。使用一Runthough导丝通过狭窄段到达左前降支远端,送入一Sionblue导丝到达第一对角支远端行侧支保护,沿主支导丝送入一2.5 mm×15.0 mm预扩球囊至左前降支远段狭窄段,由远及近依次扩张球囊至左主干内狭窄段,沿主支导丝送入一3.0 mm×6.0 mm切割球囊至左前降支近段狭窄段扩张球囊。沿主支导丝依次送入3.5 mm×33.0 mm、2.75 mm×36.00 mm、2.5 mm×29.0 mm西罗莫司(心悦)药物涂层支架扩张球囊覆盖左主干至左前降支远段狭窄处血管。交换导丝沿主支导丝先后送入2.75 mm×12.00 mm、3.5 mm×12.0 mm后扩张球囊至支架内扩张球囊行支架内后扩张。重复造影(图3)提示原左主干开口至左前降支远段狭窄消失,TIMI 3级,无并发症。

术后复查心电图(图4)、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未见异常。患者住院1周后病情好转出院。患者出院后门诊规律复诊半个月,每周1次,未再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

图1 入院时心电图

图2 入院3 h胸痛发作时复查心电图

图3 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

图4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复查心电图

讨论de Winter综合征是2008年de Winter等首次报道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即出现特殊的ST段上斜型或水平型压低,并伴有T波高尖,即de Winter ST-T综合波[1]。de Winter ST-T综合波主要是左前降支近段闭塞的特殊心电图表现,其表明左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de Winter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表现[2]如下:① 胸前导联T波高尖对称;② V1—V6导联J点下移,ST段呈上斜型压低1~3 mm;③ QRS波群通常不增宽,或仅有轻微增宽;④ 可能出现胸前导联的R波递增不良;⑤ 绝大多数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1~2 mm。目前,对de Winter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电生理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刘元生[2]认为其出现是由于浦肯野纤维的解剖变异,心内膜传导发生延迟;而ST段不抬高可能与细胞膜上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不能被激活有关,其机制是心肌缺血抑制了体内ATP的生成。T波改变则是由严重的前降支次全闭塞所致;心内膜严重缺血而心外膜部分缺血,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T波样改变,一般冠状动脉尚未发展为完全闭塞,ST段未抬高。de Winter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须与相似心电图相鉴别,以免误诊[3],① 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ST-T改变:心电图特征为胸前导联T波高大,可不对称,基底部宽。② 心率增快时(如踏车或平板运动试验中)常出现ST段上斜型压低,而de Winter综合征ST-T改变常在心率不增快时出现。③ 高钾血症:心电图特征为T波高尖,基底变窄且对称,不伴有ST段上斜型压低的表现。④ Wellnes综合征:心电图特征为胸前导联V2、V3呈双相或倒置的T波,无明显的ST段偏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上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目前心血管疾病相关指南中并未对de Winter综合征心电图的表现类型进行明确分类,但有研究者认为,应将其等同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处理,及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尽早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打通罪犯血管,实现血运重建,从而减少心肌坏死,改善症状及预后[3-5]。结合本病例来看,患者入院心电图正常;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广泛ST段改变(Ⅰ、Ⅱ、aVF、V2、V3导联ST段压低,J点下移1~3 mm,ST段呈上斜型下移),aVR及V1导联ST段抬高,符合de Winter综合征表现。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左主干中远段狭窄50%~60%;左前降支近段狭窄约95%,中段狭窄约80%,远段狭窄约80%;第一对角支近段狭窄约50%;回旋支近段狭窄约90%;第二钝缘支近段狭窄约90%;右冠状动脉近段至远段狭窄80%~90%,故可明确诊断。经PCI术后,患者胸痛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心电图未见异常。由此可见,de Winter综合征不仅可表现为左前降支闭塞,也有可能表现为左主干或回旋支的闭塞,或者是其他冠状动脉病变[6-7],但多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

de Winter综合征在临床上虽较为罕见,但往往病情凶险,若认识不足,则有可能漏诊、误诊,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急诊科和心内科医师必须准确掌握de Winter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对此类患者尽快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尽早恢复心肌血供,从而减小心肌坏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导联导丝球囊
心电导联向量的数理基础及其临床应用
超声内镜引导下近端胰管穿刺反向引导支架植入成功1例
用Guidezilla 延长导管与后扩张球囊联合取出冠状动脉嵌顿导丝1 例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绕行钙化斑块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开通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 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