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心电系统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4-22冯湘红方胜李娜江辉杨冬冬张媛余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总院心电基层医院

冯湘红 方胜 李娜 江辉 杨冬冬 张媛 余媛

心电图是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可靠手段,具有记录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随着医学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远程心电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为医疗资源不发达地区患者的诊治提供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区域心电解决方案。患者在各个病区、就诊点就能完成心电图的采集和传输,减少了候诊时间,使急危重症患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本研究随机抽取了通过远程心电网络上传的386 500份常规心电图中的1 000份,通过对心电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远程心电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通过远程心电网络上传至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的386 500份常规心电图中的1 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1例、女319例,5~92(45±38.7)岁。1 000份中总院533份、分院317份、社区医院102份、周边乡镇卫生院48份;快速性心律失常191份(包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速、快心室率心房扑动及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缓慢性心律失常103份(包含窦性心动过缓、房室阻滞、逸搏心律),ST段抬高85份(包含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ST段压低249份,起搏心电图52份,正常心电图320份。

1.2 方法

使用武汉中旗公司搭建的远程心电网络,配套中旗公司Zoncare-1800、1200、1500型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的采集和上传。由总院远程心电会诊中心接收各采集端上传的常规心电图,剔除干扰大、基线不稳、左右手反接的心电图,由科室高年资医生进行诊断,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同步备份到远程心电云盘,再回传到各采集端。临床医师通过网络平台接收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下一步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

1.3 指标观察

根据心电图诊断结果,将入选心电图分为5组:快速性心律失常组(191份)、缓慢性心律失常组(103份)、ST段抬高组(85份)、ST段压低组(249份)、起搏心电图组(52份)。根据患者年龄将心电图分为4组:≤18岁组(212份)、19~40岁组(209份)、41~60岁组(228份)和>60岁组(351份)。观察各组的异常心电图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院与基层医院异常心电图比较

来自总院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ST段压低以及起搏心电图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基层医院,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异常心电图分布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段入选患者的心电图分布情况见表2。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ST段压低、起搏心电图和正常心电图按各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 总院与基层医院不同年龄组异常心电图分类比较

分别对比总院与基层医院不同年龄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发现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ST段压低总院和基层医院各年龄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起搏心电图出现率各年龄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1 总院和基层医院不同心电图表现分布情况 n(%)

表2 不同年龄组心电图分布情况比较 n(%),n=1 000

表3 总院不同年龄组心电图分类比较 n(%)

表4 基层医院不同年龄组心电图分类比较 n(%)

2.4 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男,53岁,因胸痛急诊查心电图(图1)示:基本节律为窦性心律,频率100次/min,在V2—V5导联可见ST段呈弓背样抬高0.1~0.4 mV,在Ⅱ、Ⅲ、aVF导联可见异常Q波。远程诊断中心快速诊断为窦性心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立即联系总院胸痛中心进行快速转诊,检查相关心肌酶学指标并开通冠状动脉,最终成功救治患者。

图1 病例1心电图

病例2:患者男,67岁,因心悸急诊查心电图(图2)示:基本节律为窦性心律,宽QRS心动过速,下壁及前侧壁导联的ST段压低0.1~0.4 mV,aVR、V1导联ST段抬高0.10~0.15 mV。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诊断为窦性心律,阵发性室速伴窦性夺获,急性左主干病变不能排除。基层医生接收到回传诊断后,迅速联系总院心内科,在总院医生指导下边治疗边转诊,经临床积极治疗,患者病情得以控制。

图2 病例2心电图

3 讨论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已逾百年,目前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仍是其他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它价格低廉、无创、操作便捷,是心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与医疗技术的发展,远程心电监测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级医疗点,远程医疗的优势也逐步得到体现[1]。心电数据信息化联网后,心电图通过无线或有线(3G、4G、5G、GSM或有线宽带)的方式被传输至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诊断中心的资深医生进行诊断后,再将诊断结果反馈给当地医生;当地医生接收报告后,结合临床情况制定诊疗方案。本文通过对随机抽取的1 000份网传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基于远程心电网络的心电图诊断模式无论是在捕捉心律失常心电信号、反馈诊断结果,还是在上报危急值、辅助临床治疗等方面,都体现出及时性、便捷性的显著优势。特别是对于胸痛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断有利于开通冠状动脉并辅以相关治疗,有助于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2-3]。基层医院缺乏专业心电图医师,对常规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捕捉到的心律失常缺乏有效鉴别能力,容易延误患者病情。远程心电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通过“互联网+”技术满足了区域内基层医院心电学技术服务需求,能够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心电报告质量,提高区域性医疗服务能力[4-5]。同时,基于远程心电网络的心电图诊断模式也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候诊及检查时间,减少了临床医师的等待时间和医患矛盾,能够改善就医体验、提高救治率。尤其是在偏远山区或交通欠发达地区,远程心电网络建设和远程心电诊断能够保证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有利于解决我国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6-7]。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能够通过心电监测预警设备、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云网络等技术手段,对患者异常心电变化数据进行跟踪。远程心电云网络能够连接各级诊疗中心,实现上下级医院联动,并形成以合作医院为核心的心血管急性事件区域协同诊疗平台,实现数据和医疗资源共享。远程心电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等手段的推动。葛均波院士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呼吁要加快完善“心电一张网”的标准建设[8]。

4 小结

推行远程心电信息化是应时而生、顺势而为、意义重大的爱“心”举措。远程心电信息化的优势在于如下几方面:① 出具诊断报告更及时,提高了工作效率;② 双人审核的报告模式提升了报告的准确性与权威性;③ 实行疑难、危重病例远程会诊,提高了救治成功率;④ 减小基层医院、社区医疗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降低基层医院、社区医疗的运营成本;⑤ 实现了数据回放、心电图数据资源共享,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心电工作者的专业能力。随着远程医疗的发展,医生从治疗决策者成为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合作者,远程医疗依靠“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已经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医健管理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远程心电网络建设标准,对现有远程医疗项目的支持力度也有待提升;缺乏对第三方机构建设远程心电网络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法律法规;院外远程心电会诊的收费标准不统一[8-10]。相信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远程医疗的发展,远程心电监测必然会走进千家万户,造福人类。

猜你喜欢

总院心电基层医院
基于融合模糊聚类算法的异常心电多频段弱信号快速捕捉方法
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维护和安全管理方法探讨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基层医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控制方法探讨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卡片式智能心电采集仪
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研究机构将落户津西
中国大型浮选装备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
“声名大噪”的跑步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