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度量本质,聚焦量感培养”视角下的《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

2022-04-22潘丹彤李丹瑜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量感操作体验

潘丹彤 李丹瑜

[摘要]“量感”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本文以《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为例,思考围绕“一个概念”(容积),“两个单位”(升与毫升),通过“三级探究”(毫升、升、单位换算),在“四维建构”(多感官体验、多操作积累、多方位聚焦、多层次建构)中引领学生感悟“度量”的本质,建立和丰富量感。

[关键词]量感;学情调研;体验;操作;发展量感

即将出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 将“量感”定为十一个核心词之一。《标准》指出“量感”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那么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帮助学生建立量感?我們以《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为例,思考围绕“一个概念”(容积),“两个单位”(升与毫升),通过“三级探究”(毫升、升、单位换算),在“四维建构”(多感官体验、多操作积累、多方位聚焦、多层次建构)中引领学生感悟“度量”的本质,建立和丰富量感。

我们基于教材研究和学情调研,让学生理解量的意义、体会量的大小、把握量的估测,通过“创设情境,让量感从‘趣中来”“感知体验,让量感从‘做中来”“巩固应用,让量感从‘练中来”“教学评价,让量感从‘思中来”四个教学环节实施教学。

一、研读调查,精准定位

《容积和容积单位》既是对体积知识应用的深化,又是液体体积计量方法和单位的拓展,是培养学生度量思维的载体。为了找准学生认知发展区的最近区域,我们设计三个问题对班级学生进行课前调查:

问题1:你听过“容积”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说说什么是容积。

问题2:你见过“升”和“毫升”吗?尝试描述1毫升、1升有多少。

问题3:你能估估口服液的净含量是多少吗?(提供1毫升水参照)

调查结果如下三图表所示。

问题1结果:             问题2结果:           问题3结果:

基于调查数据的支撑,启发我们精准选择教学方法。一是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形成容积观念,建立容积量感。二是明晰学生对容积单位的感觉偏差较大,要以实践体验类的活动帮助感知单位大小,建立量感。三是需要通过参照推理体验感知,以实现从一个单位到几个单位的量的叠加,建立量感。

二、四环推进,发展量感

(一)创设情境,让量感从“趣”中来

这一环节,通过“感悟量感—感知量感—建立量感表象”三个层次突破“容积”概念,找到“量感”的生长点。

首先结合学生所在城市即将举办亚青会的契机,通过视频创设吉祥物金凤娃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游泳馆参观的情境。装洗手液的三个瓶子体积相同,那容积也相同吗?学生的意见不一,进而呈现三个瓶子不同的内部结构,以此产生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容积和体积的本质区别,让学生初步感悟量感。

其次以“什么是物体的容积”问题引发操作体验:通过往杯子里倒半杯水、再倒一些、倒满水,让学生体会装满水时,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感知容积表象,直观感知量感。

再次以“容积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表达,揭示容积的概念,建立量感表象。

(二)感知体验,让量感从“做”中来

1.体验活动一:认识毫升

本环节通过三个思考引学生操作探究,认识毫升,通过系列化的实践操作,在“感量”中发展“量感”。

思考一:如何表示容积的大小,并对其进行度量?

探究:1瓶眼药水可以滴几次?

发现:1瓶眼药水有10毫升,“毫升”用字母mL表示。那10毫升又有多少滴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产生认知单位的需求。通过“比一比、取一取、掂一掂、挤一挤”等活动体验感知1毫升。掂一掂是培养量感的一种常用方式,也是生活中对“量”的重要的估测方法。以此获得对1毫升的直接感觉,让原本抽象的单位变得形象直观,建立1毫升的概念,理解10个这样的1毫升就是10毫升。

思考二:估测一瓶乳酸饮料的容积大概是多少?

探究:学生掂一掂进行估测,并查看标签确定是100毫升。

思考三:研究表明,青少年每天需饮水约1200mL。估测用老师的纸杯喝水,大约需要几杯?

探究: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并受到每天需要喝大量水的健康教育。

学生通过滴—数—算—填,让量可见;通过比—取—掂—挤,让量可感,通过估测与验证,让量可测。

2.体验活动二:认识升

先让学生估一估矿泉水瓶的容积,再在验证中认识1升,并会用“L”表示。链接学生生活并提供实物如1L的牛奶盒子、运动水杯等,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在直观感知中建立1L的概念。

3.体验活动三:理解单位进率

问题:1升到底有多少?

探究:学生借助量杯(25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纸杯(200毫升)、从里面量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正方体容器,自主探究,在交流汇报,呈现多样化探究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的容器中直观感受1升,在操作中发现1升=1立方分米、1升=1000毫升,强化1升的量感。学生借助推理得到1毫升=1立方厘米,以此建立单位间的联系,加速空间观念的建立,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清晰、理性、高效。

4.解决问题,发展量感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例题,并熟练掌握计量容积要从容器里面量取数据。

为了进一步丰富量感,深化理解,我们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40L大约有多少,如40L相当于40瓶牛奶、8瓶葵花籽油等,真切地建立起对40升的感觉,发展量感。

(三)多层巩固,让量感从“练”中来

为落实“双减”政策中对作业设计的要求,本环节通过基础题和拓展题,让学生体会升与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正确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量感。

(四)教学评价,让量感从“思”中来

为了体现评价多元化,我们让学生结合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

本课基于度量本质,设计了多维探索活动,建立量感,通过多元练习,内化量感。整体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有效促进学生量感的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量感操作体验
兼收并蓄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静待“量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