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课文的多维度解读

2022-04-21张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策略

张丹

摘要:对于每一种文字的理解,都必须寻求深层的理解,而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则要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许多作品的理解都是从多个角度来进行的,而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就会产生出不同的理解过程和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中学语文可以做到多种解释的重要因素。《荆轲刺秦王》是最近几年中学课本上的一部经典作品,被一些学者们读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六国大势之下,荆轲刺杀秦王,是违背了时代的趋势,荆轲的英雄气概是值得称赞的,但他的落败却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荆轲刺秦王》才会充满了悲壮的味道。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打碎给人看”,“刺秦”之计,以无数人为代价,最后却落得“一文不值”,让人扼腕叹息。这其实是一种对历史发展的理解,或者说,从一个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一个特定的时期的人,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在中学的教育领域里,我们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某些教育角度并没有在理解的时候表现得很明显,而是会在理解的时候逐渐展现,这也是一种理解的方式,因为理解的越深入,就越容易理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文解读;策略

一、课文解读的角度与深度的关系

《荆轲刺秦王》在中学课本上的作用是很大的,在中学课本里,很多同学和老师都经常会想起这样的文章。例如,有些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讲授《荆轲刺秦王》时,很明显地感觉到了荆轲的侠义之心,但却写到了刺杀大秦,刺杀无功而返,最后却是以一种颓废的方式结束了,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一样,击退了秦师,救郑国。那么问题就来了:《荆轲刺秦王》究竟是作者故意为之,抑或另有隐情?

通过对这种教育理解的剖析,可以看出,顺着这个问题往下解决,能使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我们暂且不论其具体的阅读效果如何,就从教学的观点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文本理解的角度和深层的联系:一个明晰的文本的解释角度可以使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而在文本的深层阐释,可以将文本的理解转化为文本的一个明显的视角。

再往深一层说,一般人对《荆轲刺秦王》的理解,大多是赞美荆轲的“侠骨柔肠”,即“正统”的观点。我在课堂上做了很多研究,发现所有看过荆轲的人,都会对他的英雄气概表示钦佩,但也会为他的落魄感到惋惜。从“编辑故意安排”和“另有所指”的问题来分析,再结合文章开头的几个例子,我们就能看出,提问的人心中隐藏着一种对文本的理解,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那就不能和常规的教材一样了。因此,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就需要给他们以新的或隐性的、或显的角度去理解文本。而相关的教育,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进行。

二、多元角度实现课文的深度解讀

作者在教学中,习惯性地把以上思维融入到了传统的阅读中:对那些有了某种观点的人,作者会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而对那些刚刚阅读的人来说,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清楚,就会用一字一句的解析,让他们的理解角度逐渐地变得清楚。这其实也是文本对多重观点的深入阐释!

我曾在课堂上碰到过一个例子:一位同学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曾说:在一部小说里,有人说荆轲是中国的首位英雄,而荆轲则是一位为人民服务的英雄。在此一看法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共鸣,作者便将其引入了对文本的理解。果不其然,他们的理解方式都是围绕着“侠义”二字,在文本中找到符合“侠义”的描述,这种目标明确、共识的文本,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有些人觉得,“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他没有像武林中的武林高手那样挥舞着武器,但他心中的豪气还是很明显的,甚至还有人说过:“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侍吾客与俱”这句话,让人有一种英雄的气概。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那就是有些人的文言文基础不错,而且他们的阅历也很广,所以在看书的时候,往往会有新的想法。比如说,有些同学,本来就对小说中的“英雄”这个题材很执着,不过在阅读了几篇文章后,也产生了新的想法。例如,课文中的“今”一词,有些同学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作者也发现了这种说法,例如,把“今”改成“现在”,可能会引起争论,而“今”应该用“假设”或者“假如”来代替。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任何一个细节都是不能忽视的,因为任何一个单词,都有可能导致文本的意义和结构的变化。其实在教室里,就是这个词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会根据语境来进行解释。这种自我证明的方式,不但鼓励了学习者对每个句子的准确翻译,而且还能更积极地与语境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最终达到更深刻的理解。

三、对高中语文深度教学的新认识

从上述的一个教学过程来看,中学语文学习要实现深层理解,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激发学习的动力常常来源于自己的阅读角度。这种观点不管是明的或暗的,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读书动力。作者在一本书上读到了一篇有趣的文章,作者在阅读的时候,利用了荆轲被斩首之后的“箕踞笑骂”的详细资料,通过对古代先民的姿势、衣着、荆轲使者的身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得出了“箕踞笑骂”是荆轲的无助和英雄落魄的窘境,并将“箕踞”解释成了一种“蔑视对手”的错误。这也算是一种很“另类”的看法了,先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这个看法,但从文本的理解上来说,这一段源于文本的深入思考,也能让你对文本的理解产生新的理解。

老实说,他并不需要把自己的思想局限在一种文化上,而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只有这样,他的视野和广度,才能让他的作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习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就是一个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语言的其他元素也可以转化为语言能力的其他元素,所以,中学语文的教材和文本的解读,就可以出现与核心素养培养需要相吻合的样态。

参考文献:

[1]李凤婷.基于课文内容的教学重构——以《我为什么而活着》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8):154-155.

[2]周霞.浅谈高中语文教材的生态解读——以《祝福》一文的解读为例[J].新作文,2021(24):8-9.

[3]张冬秀.经典课文解读应守正创新——从《装在套子里的人》谈起[J].语文建设,2021(11):25-28.DOI:10.16412/j.

[4]郭培旺.课文解读的常见困惑与方法初探——福建省首届中学语文课文“教学解读”大赛参赛随感[J].语文教学通讯,2016(07):48-50.

[5]刘卫锋.历史事件的抒情表达和民俗文化的浪漫书写——不同版本“泼水节”题材课文解读及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教学,2011(07):41-43.

本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1年一般课题“‘课本活页素材’在高中作文中的应用性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CJYC210114003)。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策略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我的手机在哪?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