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置导尿管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观察

2022-04-20刘思佩杨小燕蔡艺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饮水量泌尿系统泌尿系

刘思佩 杨小燕 蔡艺辉

留置导尿管通常在危重患者治疗中应用,具有促使患者排尿的作用,但此种方法属于侵入性操作,极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会降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医院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占院内感染的20%~30%[2],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由于留置导尿管引发泌尿系统感染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使患者的痛苦明显增加,增加其经济负担。所以,临床在留置导尿管时,需有效防控泌尿系统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促使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对临床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也有积极影响[3]。为了分析影响留置导尿管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因素,现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6例留置导尿管外科手术患者,对其住院过程中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如合理控制留置导管时间,保证个人卫生科学,注意饮水量与低蛋白血症情况,合理悬挂日常活动引流袋,促使留置导尿管致泌尿系统感染的出现明显减少,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626例留置导尿管外科手术患者,都来自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全部患者都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将留置导尿管前有泌尿系统感染者、生殖系统感染者以及留置时间不足1 d者充分排除。全部患者中,男性338例,所占例比53.99%,女性288例,所占例比46.01%,年龄66~90岁,平均年龄(78.53±12.63)岁;尿道管留置时间3~9 d,平均尿道管留置时间(6.35±3.65)d;253例术前准备性导尿,所占例比40.42%,186例尿失禁导尿,所占例比29.71%,187例术后尿潴留导尿,所占例比29.87%。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全部患者留置导尿管时,导尿前需系统评估有关风险,明确没有局部感染,认真检查集尿系统密闭性,每隔2~4小时放尿一次,分离过程中关闭引流系统,强化消毒处理,操作轻柔,避免牵拉[4];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尽可能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准确记录尿管更换时间。乳胶导管应每隔14天换一次,硅胶导管可每隔30天换一次。操作过程中注意日常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鼓励患者要多喝水,每日的饮水量最高可达到2 500 mL以上。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泌尿系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导致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留置导管时间导致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与相关影响因素。其中,泌尿系统感染的判定标准[5]:(1)临床诊断:患者有显著的尿痛以及尿频等表现,下腹部疼痛,一些患者会伴随发热表现,男性、女性尿检每个高倍视野白细胞数量分别超过5个和10个。(2)病原学诊断:通过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发现G-菌落数超过105cfu/mL,G+菌落数低于104cfu/mL;还可以是显微镜下发现新鲜尿液中每30视野下超过50%可以发现细菌。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软件SPSS 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留置导尿管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留置导管导致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全部患者中出现3例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0.48%(3/626);影响泌尿系统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留置导管时间超过5 d、饮水量不足、存在低蛋白血症、个人卫生不科学、日常活动引流袋悬挂过高,见表1。

表1 留置导管导致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例(%)]

2.2 留置导管导致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留置导管时间、饮水量、低蛋白血症、个人卫生、日常活动引流袋悬挂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留置导管导致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留置导尿管导致泌尿系统感染通常出现在超过65的老年人群,还可能是因为不同疾病长期卧床或昏迷患者中;留置导尿管可充分排空膀胱,使术中误伤率有效降低,还可以加快创口愈合时间[6]。但大部分情况下,机体尿道和膀胱有一定抵抗力,再加上其属于侵入性操作,会降低尿道和膀胱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使感染风险增大[7]。尤其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机体的重要器官功能已经开始呈现退化的趋势,因此患者在留置导尿管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过多、使用时间过长也是导致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随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就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加重,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因此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风险也更高。此外,医院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凭经验用药导致患者天然的免疫屏障被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风险。

本研究显示:全部患者中出现3例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0.48%;影响泌尿系统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留置导管时间超过5 d、饮水量不足、存在低蛋白血症、个人卫生不科学、日常活动引流袋悬挂过高。认为伴随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增加了对尿道和膀胱的损伤,降低机体抵抗力,导尿管表面有生物膜产生,减弱了抗生素敏感性,减少感染的出现[8];引流袋更换时间太长,会引发尿液出现浑浊与结晶,极易出现尿道梗阻,并且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因此,出现泌尿系统感染。但是还需要注意引流袋不可过于频繁更换,如果每天频繁更换引流袋,极易破坏密闭引流系统,导致引流袋连接位置污染[9]。导尿管更换时间太长会使泌尿系统感染几率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引流袋长时间没有更换,表面产生细菌生物膜,为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提供条件,并且细菌生物膜还可以保护细菌,防止宿主免疫反应与抗菌药物灭杀或清除细菌[10]。所以若不更换引流袋,感染源很难彻底清除。住院时间越长,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会越高,认为主要有如下两方面:首先,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患者的病情通常更加严重,极易出现感染;其次,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接触感染的几率越大,所以很容易出现感染[11]。个人卫生不科学会引发多重感染;因为老年患者较多,通常会产生低蛋白血症,降低其免疫力,导尿管侵入操作下会导致感染几率增大[12]。因此,临床需注重对留置导尿管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的防控,做到如下几方面:第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佩戴好口罩与帽子,注重手部消毒;对导尿操作熟练掌握,尿管不能反复插入尿道;防止暴力插尿管;禁止尿管曲折或挤压等;对尿管有效固定;告知患者与家属尿管定时夹闭的重要性,尿袋于在床底放置,尿液不能逆流;专人负责排空尿袋与更换尿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操作。第二,及早拔管:由专人对留置尿管的必要性系统评估,强调留置尿管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指导患者及早开展膀胱功能锻炼,定时开展夹管续联,及早拔除尿管,使泌尿系统感染几率有效降低。第三,对导尿指征充分掌握:对留置尿管的适应症有效掌握,不能因方便患者排尿而导尿,严禁一切不必要操作[13]。第四,禁止冲洗膀胱:冲洗膀胱极易对正常的防御屏障造成破坏,且反复冲洗膀胱极易对膀胱黏膜造成损伤,导致泌尿系统感染,所以,需禁止一切不必要的膀胱冲洗,鼓励患者多喝水,使尿量显著增加,进而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第四,注意阴部清洁,特别是女性,每天清洗阴部2~3次,一定情况下可采用碘伏棉球消毒处理;第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留置尿管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老年人群十分常见,因为老年患者的免疫力降低,病原菌的抵抗力不佳,极易出现感染[14]。所以,临床需指导患者增强训练,促使其免疫力与抵抗力显著提高。告知患者留置尿管的危害性,注意清洁,尤其是女性,需及时清洗阴部与肛门处,促使交叉感染几率有效降低[15]。第五,在留置导尿管前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关于留置导尿管的相关知识,包括留置导尿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在科学了解导尿管相关知识的前提条件下接受留置导尿管的操作,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并且,在留置导尿管后,护理人员要详细向患者介绍说明留置导尿管与泌尿系感染发生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让患者从科学的角度认知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并非留置导尿管这一项原因的问题,最大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和患者投诉发生率。第六,当患者已经出现因留置导尿管引发的泌尿系感染后,护理人员要着重关注患者的心理波动情况,叮嘱患者不要过度担忧,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每日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情况,让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让患者意识到只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减轻泌尿系感染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从而让患者积极配合。除此之外,要叮嘱患者多喝水,通过增加饮水量和排尿量,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总之,留置导尿管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留置导管时间超过5 d、饮水量不足、存在低蛋白血症、个人卫生不科学、日常活动引流袋悬挂过高等,临床需对留置导尿管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因素严格控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力有效提高,进而使泌尿系统感染减少。

猜你喜欢

饮水量泌尿系统泌尿系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SNHG16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via activating ECM receptor interaction pathway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结石治疗的方法及最新进展
牛羊猪的最佳饮水量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饮水管理措施
每天要喝多少水?饮水量公式帮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