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价值

2022-04-20徐晓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牙髓牙体卡因

徐晓红

牙齿组织病变后,直接引发牙髓、牙体以及邻近组织发生病变,而口腔疾病中牙体牙髓病较为常见,包含:牙体病以及牙髓病,发病后出现刺激疼痛感,且牙髓病伴有剧烈性自发性疼痛,同时不能清晰地辨别发射性疼痛的位置,由于牙体功能受限,为此疼痛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中对牙体牙髓病的治疗多采用盖髓填充、手术根管治疗等,但是在实际治疗中因牙髓中含有丰富的神经组织,难免会遭到损伤,为患者痛疼难忍,配合度低,常常因为恐惧影响治疗的进程。为此,在治疗中需要对牙体牙髓患者行浸润麻醉或者局部阻滞麻醉,让患者在治疗中无疼痛感,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其中局部浸润又因注射层面浅,患者副作用较小,治疗风险低,为此被临床广泛应用[2]。作为常用麻醉药物,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一直被公认为是口腔科麻醉药物的首选,其麻醉起效快、效果突出、维持时间长等优势,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鉴于此,为了再次证实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应用于治疗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特选以上100例牙体牙髓患者为本次患者,旨在为日后工作中积累更加丰富的治疗经验,同时能够更好地为该类患者服务,相关材料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我科收取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0例,按照就诊先后次序分组,其中50例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行麻醉操作,将其划入对照组;剩余50例给予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行麻醉操作,将其划入观察组。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构成比为27∶23,年龄23~51岁,平均(38.25±1.25)岁;患牙86颗。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构成比为26∶24,年龄23~52岁,平均(38.37±1.29)岁;患牙89颗。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两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符合牙体牙髓病诊断标准[3];(2)沟通性良好;(3)本次研究内容得到两组患者的知晓和同意,并愿意积极配合完成本次治疗内容;(4)本次研究内容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复发盐酸阿替卡因过敏者;(3)利多卡因过敏者;(3)肾上腺素过敏者;(4)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5)神经疾病;(6)认知功能障碍;(7)沟通力差;(8)中途退出者;(9)不配合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分别应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应用方式为:黏膜下局部浸润麻醉;行麻醉采用注射器对颊黏膜多位置进行多点注射;待周围黏膜麻醉药物起效后方可进行治疗;倘若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疼痛感后,为了不影响治疗进程,应继续行牙周膜内浸润麻醉,待患者无痛或者微痛后方可再进行治疗。

对照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668,规格:5 mL∶0.1 g)5 mL,外加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0526,规格:1 mL∶1 mg)0.05~0.1 mL(1~2滴),混合后为患者行麻醉操作。后牙麻醉剂量控制在1.5~3 mL,前牙麻醉剂量控制在1~1.5 mL;麻醉后待患者周围黏膜麻醉起效后方可行手术操作;如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疼痛,应补充0.2~0.6 mL剂量麻醉药物。

观察组: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881,规格:1.7 mL,含盐酸阿替卡因68 mg,肾上腺素17 μg)为患者行麻醉,后牙麻醉剂量控制在1.3~1.7 mL,前牙麻醉剂量控制在0.8 mL;待周围黏膜麻醉起效后方可手术,如若治疗中患者出现疼痛,给予补充剂量控制在0.2~0.3 mL。

治疗过程做好对患者各项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观察,帮助患者积极应对不适,保障治疗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2)不良反应法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发生的牙龈肿痛、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速等。

1.4 评价标准

(1)麻醉效果分为三个级别:①显效为治疗中患者病牙无疼痛感,且整个治疗过程非常顺利;②有效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牙出现疼痛,但是可以耐受,治疗亦顺利完成;③无效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牙疼痛明显,患者无法耐受,甚至出现停止治疗[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50×100%。(2)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麻醉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分值>85分;满意分值为70~85分;不满意分值为<7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50×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展开详细分析,计数资料(麻醉效果、满意度、不良反应)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而计量资料(麻醉起效、持续时间)采用率(±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对比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麻醉持续时间却显著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对比(min,±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对比(min,±s)

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 麻醉持续时间观察组(n=50) 2.56±0.75 155.36±28.59对照组(n=50) 5.22±1.26 140.65±22.56 t值 17.654 3.654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96.0%,远远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对比[例(%)]

2.3 两组患者总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总满意度高达98.0%,远高于对照组的7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总满意度对比[例(%)]

2.4 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远低于对照组的1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牙体牙髓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率非常高,属于常见的口腔科疾病牙体牙髓因为人们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率增长越来越明显,会对患者饮食、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因为病情加重引起更多不良病变。该病病变部位为牙齿的硬组织,类型包括龋齿、急慢性对的牙髓炎等,能够引起口腔溃疡、牙齿虫洞、黑牙、面部肿胀等诸多不适症状,不仅会造成牙齿咀嚼功能降低,影响进食,同时也会明显的影响牙齿美观,可谓对患者生活、心理影响严重。牙体牙髓病被诱发的因素较多,常见的比如物理或化学刺激、微生物感染等,这其中物理刺激主要是电流、温度等,化学刺激多为受到磷酸锌水门汀、包括酚类刺激,微生物感染可能是感染乳杆菌、放线菌、链球菌等。机体牙齿局部存在丰富的血供,这种条件有利于损伤后有效修复组织,按时发生牙体牙髓病后没有有效控制,在很大程度增加例感染概率,还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牙齿牙髓组织周围遍布众多的神经纤维,而神经纤维又与下牙槽、切牙、上颌等多个神经系统紧密连接,当牙体中牙髓遭受到硬性组织的包裹,为了感受外部,牙髓需利用侧支根管以及根尖孔等组织系统方能实现,倘若此时牙髓病发急性炎症,轻者出血、沉积物淤积,重者因多种神经系统遭受到髓腔内压迫,进而患者出现剧烈的压痛感[5-7]。而口腔内每颗牙齿内牙髓与各个牙槽神经组织紧密相连,同时根尖在牙髓部位,而牙髓位置具有极强的敏感性知觉神经,如果牙髓一旦发生剧烈疼痛,则牵连众多神经纤维,故选择有效的无痛方法方能进行牙髓治疗,且对牙体牙髓的治疗意义深远[8-9]。

牙体牙髓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生极为严重的自发性疼痛以及激惹性疼痛,该种疼痛亦来自:牙隐裂、锲状缺损、深龈、重度磨损,甚至是各种急慢性牙髓炎[10]。口腔科对牙体牙髓病进行治疗可选的方法较多,近年来口腔科治疗理念、技术、材料、设备发展的越来越成熟,促进牙体牙髓病治疗方法有更多元化。由于患者发病后会对牙髓带来一定的刺激,且刺激性敏感,当患者发病后应及时进行治疗,否则牙齿病情会发展至化脓坏死,甚至是根尖周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治疗的难度,影响患牙的保留[11-12]。通常情况下,牙体牙髓病患者在发病后疼痛感会越来越敏感,且不能自行自愈,需进行相应的治疗来缓解疼痛感,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由于牙髓组织具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刺激性敏感,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因刺激性疼痛不耐受,往往心理存在较强的排斥感、恐惧感,为此治疗依从性较低,故再一次证明无痛治疗十分必要[13]。

据研究,口腔内科治疗中麻醉常用药物利多卡因,在治疗中能够起到一定的麻醉作用,但是由于剂量应用大,麻醉见效快,持续时间长,而患者治疗后肿痛感明显,且麻醉后患者恢复时间也相对延长[14]。本次应用的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在近些年来应用范围较广,该麻醉药物属于酯基和噻吩基药物,应用后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且具有抑制神经元组织的知觉传导性能,促使其传导性能迟钝,进而达到降低感觉反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故安全性更高。因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富含阿替卡因成分,且无依地酸和防腐剂,更为重要的是亚硫酸盐含量较低,纯度高、渗透性强,为此具有较高的麻醉效果。此外,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1.7 mL)中含有肾上腺素17 μg,精准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中避免手动添加肾上腺素的操作,节约了治疗时间。而含有的肾上腺素亦能收紧血管,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在患牙周围的作时间间,提升阿替卡因的麻醉效果[15]。经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麻醉持续时间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与利多卡因相比,前者应用后能够帮助患者更加明显地减轻疼痛,且起效时间较短,并能够获得更长的药物作用时间,可保障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实施,更具有较高的镇痛性,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更利于患者接受,故充分说明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具有较高的机体浸润能力、麻醉效果佳、安全性高、患者认可度高。

综上所述,牙体牙髓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麻醉操作,麻醉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且具有较高麻醉效果优、不良反应低,安全性更高,并得到了众多患者的认可,故该麻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猜你喜欢

牙髓牙体卡因
牙髓可以再生吗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橡皮障使用情况在牙体牙髓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差异性
牙体种植联合正畸治疗对先天性牙列部分缺失患者种植成功率及美观度的影响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