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肝癌的效果

2022-04-20杨荣彬李薇李少明汤万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消融术肝功能微波

杨荣彬 李薇 李少明 汤万荣

在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肝癌预后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从肝癌的发病部位来看,多发于人体肝脏间叶和上皮组织,截至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肝癌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其与患者生活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1]。当前,临床领域常常选择手术切除方式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既往临床所应用的常规开腹手术切除方式,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在术后,患者的肝脏功能也会受到影响[2]。基于此,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术应运而生,该项治疗方式具有的较高的安全性,深受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青睐。新时期,也有学者认为将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术联合规则性肝叶切除,可取得更好的肝癌治疗效果。故本研究对该项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构建比较研究,以探索出更契合患者和临床实际的肝癌治疗方案,为后续临床领域有关治疗提供经验参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肝癌患者具体治疗方案差异,平均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0~65岁,平均(55.55±5.43)岁,肝功能分级(Child)为A级和B级的肝癌患者例数分别为21例和19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2~65岁,平均(55.64±5.42)岁,肝功能分级(Child)为A级和B级的肝癌患者例数分别为20例和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皆接受肿瘤标志物和磁共振等临床权威检查确诊为肝癌;3个月内未进行介入治疗,在纳入研究前未接受过动脉灌洗化疗及热疗;全部患者皆依从性较高;全部患者肿瘤未转移;全部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不宜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语言功能和精神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手术医生需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为患者构建腹腔镜和气腹探查通道,并利用B超,排除患者病灶,确定患者体内肿瘤位置,在具体操作阶段,操作人员要尽可能地避开肝脏附近重要组织,以免对患者肝脏造成伤害[3];其次,利用腹腔镜,科学置入微波针,以观察到的病灶信息为依据,科学调整微波针的微波时间、入针深度、入针角度和功率等,一般来说,可将入针功率设置在55~70 W,治疗时间6~12 min[4];最后,待患者病灶完全碳化后,即可停止治疗,消毒患者伤口,科学缝合。

研究组接受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同对照组一样,手术医生先需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并依次构建气腹通道和腹腔镜探查通道、排查病灶、确定肿瘤位置,且避免损伤患者肝脏附近重要组织[5];其次,手术医生在掌握患者病灶位置和病灶状态后,即可使用腹腔镜进行病灶切除,针对病灶边缘,进行微波消融,微波消融具体操作和对照组一致;最后,患者病灶碳化后操作也和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ALT)指标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测定,分别在术前1 d和术后7 d的清晨,于患者空腹时,取患者静脉血,获取血浆后,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观察各项指标水平,记录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软件数据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用率(%)、(±s)表示,分别采用χ2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GCT、AST和ALT指标水平皆有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U/L,±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U/L,±s)

组别 例数 GGT AST ALT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0 106.15±8.91 80.25±5.32 109.17±48.82 89.43±4.09 107.30±50.21 76.61±3.18对照组 40 107.52±8.88 89.57±5.01 108.46±42.35 96.33±5.78 108.11±40.22 86.34±4.52 t值 - 0.688 8.066 0.069 6.423 0.079 11.135 P值 - 0.493 0.000 0.944 0.000 0.936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治疗前,两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R、PCT和CRP炎性因子水平皆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s)

组别 例数 ESR(mm/min) PCT(μg/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0 26.66±4.61 13.12±3.45 9.17±1.28 4.25±0.51 27.96±2.94 13.61±1.18对照组 40 26.92±4.62 17.15±2.91 9.54±2.37 6.17±1.02 28.97±2.81 18.56±1.25 t值 - 0.252 5.647 0.868 10.648 1.570 18.212 P值 - 0.801 0.000 0.387 0.000 0.120 0.000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发病率仍在上升的少数几种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卫生部门的数据统计,肝癌在我国的病死率约为20.40/10万,占全球肝癌病死人数的50%,是目前治疗难度最大的恶性肿瘤。我国肝癌发病的中位年龄在40~50岁,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为多见。尽管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临床对于肝癌已经有治疗措施,但是我国肝癌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皆呈现出较高的趋势,严重影响我国公共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基于此,临床需增加对肝癌疾病治疗活动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最大程度地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6]。原发性肝癌的总体病理形态可分为3种:弥漫型、结节性和巨块型,从病理组织学上可分成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两者同时存在的混合型。截至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肝癌的发病机制,只是普遍将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患者存在的肝硬化和肝炎病毒感染等疾病看待为肝癌的诱发因素[7]。一般来说,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患病早期阶段,病情不易被检出,故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临床领域所收治的肝癌患者多处在中晚期,患者主要存在腹胀、低热和肝部疼痛等症状,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从临床对肝癌的治疗来看,治疗方式带有多样化特点,如放疗、生物治疗和化疗等,但都需以基础的手术治疗为前提[8]。肝切除术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式,肝癌切除术可分为规则型肝叶、肝段切除术式、非规则型肝叶切除术。肝癌的规则性肝叶切除是肝癌切除的主要方法,它能够规则型切除为肿瘤提供养分的门静脉及其分支涉及的区域,即左半肝、右半肝或左外叶切除,也被称为解剖型肝切除术。我国的肝癌患者大部分为原发性肝癌,术前就存在或因手术造成的肿瘤肝内播散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而大部分肝内转移都需要经过门静脉血播散,所以采用规则型切除是非常合理的,对于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帮助。但是单纯的肝叶切除有很大的限制,肝解剖结构复杂、出血量较大,加上广泛的肝切除会让剩余肝脏无法进行代偿从而造成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10%~20%,这也是影响肝癌切除术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单纯开腹治疗需要患者承受很大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长[9]。随着我国医学领域发展渐趋成熟,肝癌手术方式也有所发展,腹腔镜微波消融术应运而生,该项治疗方式创伤小,恢复快,且能够保障患者手术阶段的安全,故在临床普遍应用[10]。但新时期,临床对该项治疗方式单纯运用或该项治疗方式和规则性肝叶切除联合运用的治疗优势产生了分析,基于此,为明确两者的优劣,本研究对两项治疗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肝功能GCT、AST和ALT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CT、AST和ALT指标水平皆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ESR、PCT和CRP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R、PCT和CRP炎性因子水平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比于单纯的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术而言,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术和规则性肝叶切除联合运用,不仅可优化患者肝功能,同时,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也更小[11]。另外,两者的联合运用对患者造成的炎性应激反应相比于单纯运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术而言更小,究其原因在于,在两者联用下,手术操作对患者肝组织损伤更小,且由于脏器暴露时间短,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会显著降低,同时,在两者联合应用背景下,患者在术中的生命安全也会得以保障,患者的恢复时间会显著缩短[12]。

综上所述,新发展阶段,临床领域在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活动时,在运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的前提下,也可联合运用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该项治疗方案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优化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推进患者康复进程,值得于临床大规模推广。

猜你喜欢

消融术肝功能微波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心脏康复护理对阵发性室上速消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