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媒介融合大背景下语文学科教育对初中生媒介素养的提升

2022-04-20刘露

课外语文·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融合语文教学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泛滥现象更为严重,群体极化、信息茧房等现象亦屡见不鲜,12—16岁的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塑造的关键期,对其引导很重要。将媒介素养教学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当下我国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笔者以部编版教材八上第一单元“活动·探究·新闻”为对象,设计语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且最终反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媒介融合; 媒介素养;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7-005-03

【本文著录格式】刘露 .浅析媒介融合大背景下语文学科教育对初中生媒介素养的提升[J].课外语文,2022,21(07):5-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移动终端以及各种网络平台的发展和普及,单一媒体形态开始消解,多功能复合型媒体开始占据优势,信息的产生、传播、反馈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是一把双刃剑,其促使网络世界的信息更新更为及时、丰富,提高了信息的反馈速率;但其也导致信息信源的不真实性提升,谣言、错误的观点和看法在网络上蔓延。对初中学生而言,其年龄集中于12—16岁之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如何去鉴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在面对网络观点时拥有判断力,即提升初中生的媒介素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承载着文字的理解与思考、语言的沟通与交流、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文本”,也不仅指书本上的例子,还包括对符号、图像、视频等形式内容的批评与理解。因此,可以说语文学科教育对提升初中生媒介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递与传统媒介有所不同,传统媒介的信息传递模式是单向的,而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的信息传递模式是交互的,具有双向性的。这种交互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管是信息的接收者还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正处于三观形成期,因此提升其媒介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生面对泛滥的信息,不仅要学会从浩瀚的信息中探寻有价值的信息、真实的信息,还需要在面对复杂的观点碰撞时,能保持理性的思考能力等。这些对未接受过专业媒介教育的初中生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此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媒介素养的培养与语文学科现有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从培养学生聆听、言说、阅读、写作及观看、制作能力等角度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从教育政策、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欧美国家在早期就倡导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媒介素养的培养相结合。近些年来,我国学者也提出了相关的观点,如北京师范大学于翠琳教授发表的《媒介素养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路》一文中就提到“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延伸, 媒介素养和语文素养都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有关‘新闻’的内容应该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视角”。

(一)媒介素养——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媒介的发展是科技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最早的媒介——汉字使人类的精神文化得以传承、发扬,从文字媒介、电子媒介到数字媒介,每一种媒介的流行和发展,都促进了人类文化的进步以及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目标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通过情感共鸣健全学生的价值观。无论是教师的课堂呈现还是学生的课堂内容接收,都离不开以文字、语言为主的媒介传递,以及以音频、视频、动画为辅的媒介传达。媒介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媒介素养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理念。

(二)语文教学与媒介素养融合相生——以八上第一单元为例

部编版八上第一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闻单元目标为“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了解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纂写新闻作品”“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这三个单元目标,从新闻阅读到新闻写作并上升到人文素养的批判性思考,都与媒介素养息息相关。即该活动·探究单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提升媒介素养,健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单元的活动任务为三部分,分别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即会读、会采、会写。本单元的三个活动任务都要求教师以“新闻”的方式去教授新闻,这样就会涉及媒介的使用、信息的探寻,以及观点的辨别等。

基于此,在本单元内容的教授中,笔者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即收集前一天新闻,做成《每日新闻速递》以及针对热点事件进行评论的《热点事件评论》。

《每日新闻速递》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学会辨别信源的真实性以及信息的重要性。

该活动的流程为:

1.学生自行利用各种媒介收集前一日新闻

2.組内讨论、决定重点新闻

3.重点新闻总条数为十条,要求有时事新闻5条、民生新闻2条、财经新闻1条、娱乐新闻1条,时评1条

4.学生上课前对10条重点新闻进行播报

5.每天两组学生进行新闻播报,其他学生基于新闻重要性、新闻真实性、新闻新颖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根据以上新闻内容的选择,针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来源于自媒体的新闻的最初来源是什么?为什么不同媒体报道的是同一新闻事件,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报道角度?你认为所有媒体在报道时都呈现出了新闻应该具有的客观性吗?为什么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类的新闻平台与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的主推新闻会呈现出巨大差异?这些问题分别涉及新闻信息源头的辨别、不同媒体对相同新闻报道角度的不同、不同性质的媒介在大众议程设置方面的不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新闻选择方面的侧重点,都有助于学生在实践的同时产生更多的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新闻的选择能力和批判能力,这也是媒介素养中重要的一环。

《热点事件评论》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目前社会上具有争议性的事件进行评论,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辩证、批判地看待问题。

该活动流程为:

1.在《每日新闻速递》的新闻中选择有争议性的事件进行评论

2.找出目前网络上对该事件的不同观点

3.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目前网络舆论具有复杂性、偏激性,甚至在某些事情的观点表达上,常常出现群体极化的现象,这些舆论导向对涉世未深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面对这样的舆论环境,提升学生对观点的批判性鉴别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故设置本次活动,让学生找出对争议事件的不同观点和看法,针对这些观点与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分析双方观点时提炼出此类观点在逻辑论证方面或者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在面对不同观点时的批判性能力以及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多位把控,全面使用——提升学生使用媒介的能力

媒介作为一种向大众传递信息的工具,从最早期的文字、书本到广播、电视以及现在的互联网,不断更新迭代,特别是近几十年,互联网突飞猛进地发展,也使媒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当今的初中生正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很多学生在儿童时期就开始频繁接触手机、电脑,并进行信息的获取,他们自以为对媒介的使用已经完全掌控,而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媒介把控着他们的信息获取和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各种媒介去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对不同媒介上的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辨别。例如,在学习八上第一单元中的《一着惊海天》时,笔者要求学生去查找当时的相关资料,如《人民海军报》对该事件的原始报道,央视新闻的相关报道、评论以及当时网友的评论等。在找寻原始报道时,由于该文是刊登在2012年的《人民海军报》上,故寻找纸质报纸对学生来说有较大困难,但学生可以找到《人民海军报》的官方网站进行检索,而不是在百度上直接检索。学生通过检索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了解不同媒介的特征,进而能明晰不同的信息需要通过不同的媒介检索,从而对不同的媒介有一定的把握,使媒介能更好地为己服务。

(二)批判思维,谨慎判断——提升学生信息辨别能力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裹挟着。面对信息泛滥的情况,若不对初中生进行引导,其很容易陷入信息的旋涡中,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对信息鉴别能力的引导非常重要。在八上第一单元的活动实践中,设置了每日热点新闻的相关活动,一是每日十条热点新闻,这能锻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二是锻炼学生辨别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即在挑选新闻时找到相关新闻的原始报道,观察原始报道的时间、报道的媒体,以及这条新闻的转载次数等,以此判断该新闻是否满足热点新闻的要求。每日热点新闻活动提升了学生对信息真实性、重要性的判断能力。热点事件评论活动则帮助学生在面对重大的舆论事件时,能在复杂的舆论声音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网络上舆论观点提取、分析,并且结合自己的想法对主流观点加以评价,在分析网络舆论时,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复杂的舆论声音进行免疫,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对主流观点加以评价。学生在分析中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逐渐成为一个有批判思维、能谨慎辨别信息的初中生。

(三)塑造三观,共促成长——促进学生塑成正确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解有一点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阐释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最终离不开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离不开健全学生的三观。媒介素养的提高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只有能辨别信息的真假、观点的是非,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目前,语文教学媒介的使用还停留在课堂上使用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课程导入的环节,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使用、熟练媒介,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设计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并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而且,良好的价值观会反哺媒介素养的提高,帮助学生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

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思考的问題。媒介的使用不应仅限于课堂上音频、视频或者图文形式的呈现,更应在合适的单元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媒介、理解媒介,进而在实践中提升媒介素养。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提升初中生的媒介素养非常重要,其不仅有助于初中生正确使用不同媒介从海量信息中选取有用信息,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保持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和语文教学目标中的“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相互促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于翠玲.媒介素养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

[2]顾玉武.媒介素养教育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D].重庆:西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刘露,女, 1993年生,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媒介融合语文教学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