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优化措施

2022-04-20王小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优化措施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王小芳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课程,而课外阅读是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积累写作素材的关键,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魅力所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阅读教学。然而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原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普遍偏低,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探讨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改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基于此,下面对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课外阅读;中年级语文;语文教学;现状;优化措施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能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小学生积累阅读素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文章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工作经验,对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现状以及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有效策略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归纳课外阅读教学的经验,仅供参考借鉴。

一、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根据对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关于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四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教学很重要。统计显示只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有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这项调查显示: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在慢慢提高的,但是总体认识度和使用度不够深入和深刻,具体来看是由于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和课堂所授内容的结合度较低,并且有些教师觉得课外阅读教学的使用要额外地投入很多工作,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在实际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中,很多教师由于对相应的阅读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并且对所授内容缺乏多层次的理解和素材,因此,即使有参与指导课外阅读教学,但是使用效果也差强人意。

(二)课外阅读指导缺乏创新,情境阅读难以融合

学生特征在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调查结果中显示:年轻教师更能接受和使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年轻教师使用情境阅读的频率也更高。但是,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年轻教师的教案和课件很多都来自网络。存在的一种情况就是,年轻教师在网上下载了教学资源与课件之后,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进行吸收理解和更改,更没有进行创新,仅仅是生搬硬套。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指导体系老套、情境老套,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课本,去研究自己所带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发展来考虑,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地将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特点、阅读内容完美融合,为中年级学生习作起步打好良好的基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知识素养、其他学科素养、教育教学技能、项目情境资源的积累。只有自身的知识丰富,才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从文学素养、课文解读技巧、阅读技巧等方面提升自己。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优化措施分析

(一)重视培养学生“好读书”的意识

前面已经了解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也就成为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和任务。在培养“好读书”的习惯时,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掌握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喜好,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学生想象力丰富、爱幻想,情节丰富有趣的故事类读物会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神话故事、科幻小说、童话故事等,这些充满幻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很容易满足学生对探求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對神奇的虚幻世界的向往,充分满足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树立良好阅读习惯的初期向学生推荐此类读物容易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迅速培养起喜爱阅读的意识。

(二)注意培养学生“会选书”的能力

课外读物虽然种类多样、内容广泛,其中也不乏良莠不齐,不健康的读物,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心智和三观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会选书”的能力。首先,教师应主动筛选、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如优美的散文、有趣的故事、经典古文古诗词等,通过不断地诵读并辅助讲解,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爱上文字。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即使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读物,不适合学生或漫无目的地阅读也不会产生很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应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和阅读能力的儿童文学方面的读本,低年级学生可以多读一些童话寓言,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逐渐涉猎经典长篇文学,也可以向学生推荐《读者》《意林》等杂志。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会慢慢形成有目的阅读的意识,学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适合且有益的读物,逐渐形成“会选书”“会阅读”的能力。

(三)特别培养学生“能阅读”的技能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不是说谁读得多谁的进步就更大,而是要看阅读效果和质量,要学生学会阅读、能够阅读,读完要能理解、有感悟、会运用,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能阅读”的技能。培养学生“能阅读”技能的关键,是要培养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人们常说“好习惯受用终身”,阅读亦是如此。要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注重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一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专心、要用心,多研究、多思考。不能囫囵吞枣、读过就忘,要注意文章的内容逻辑、写作手法和蕴含意义等,并想办法内化形成自我认知。二是要注意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学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可以用圆圈圈出精彩词句,可以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将这些词句段落誊写、剪贴到专门的读书笔记本上,还可以在书籍空白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想。三是教师要安排合适时机让学生分享或运用这些摘抄语句和内容,比如采取读书分享、命题作文、日记随感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和运用读书成果,提高阅读成就感,从而越发热爱阅读,形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理想,不能适应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对此,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给予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小学生有兴趣、有条件、有计划、有方法地阅读课外读物,并从中有所积累、收获,达到课外阅读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润甫.浅议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20(20):140.

[2]杜小玲.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96.

猜你喜欢

优化措施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