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时代国际法课程改革探讨

2022-04-19洪贺

经济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国际法全球化课程思政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涉外法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的基石,国际法课程在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我们有必要对国际法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找到根本原因,结合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分析和理解,对国际法课程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及考试模式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学习兴趣及学习深度,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国际法法律人才。

关键词:全球化 国际法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4-187-02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国际合作,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我国先后提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主张以法治为信守,坚持各国共同制定国际规则,坚持合法合规、公开透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运用国际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国际争端。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国际法责无旁贷地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培养更多的真正懂得国际规则,能够恰当运用国际规则解决国际争端的涉外法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国际法的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满足现实需要的法律人才,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与合作。

一、国际法学教学的现状

国际法课程由于自身的研究方向和课程体系特点,学习者在继续教育阶段刚开始接触会感觉很难,普遍认为不接地气,离生活比较远,不太感兴趣。以国际私法为例,它是一门理探讨多于实践操作的课程,对大多数人,即便是对于学习法律的人来说,国际法至今被认为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象牙塔”。也有人把它比喻成是“一只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堂前燕”。学生们也都普遍认为抽象深奥、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在学习国际法过程所反映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国际法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不能用国际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高校法学专业大学生对国际法的认识尚处于此种状态,那么普通老百姓对国际法的认识几乎为零。即大多数群众不知道有一个称谓“国际法”的法。这直接影响了整个国际法的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全面提高国际法课程的学习兴趣,将国际法的学习与国际政治形势、经济全球化发展结合起来,使学习国际法的学生更深层次了解国际法的重要地位,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和研究国际规则的兴趣和信心。

国际法课程容易使学习者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国际法的角度和方法不足。即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中,我们使学生了解课程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教材介绍。在这种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于国际法的认知也不例外。然而这种教学过程易陷入枯燥的理论灌输,从而给学生掌握国际法带来了障碍。长期以来,对国际法的教学我们套用着国内法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法律法规配套学习。国际法虽然是我国法学核心课程之一,但是它的内容与国内法中的相关法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国际法是一个大的法律体系,具体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等等,各个部门法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同时,学习国际法离不开国际大形势和大环境,我们必须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与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才不会让学习者感觉其枯燥、抽象难懂,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国际法的积极性。

二、国际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外交和经济发展必然推动和重视国际法的发展,而对于国际法的课程来说,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教学质量和效果。国际法作为我国高校核心的专业课继续发展也必须结合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在,“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最强音,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有话语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现在是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各国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协调发展。那么全球化下的大国外交和经济发展必然推动和重视国际法的发展,中国已经是众多国际规则的重要制定者和参与者。在中国不断融入并逐渐引领国际法治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运用国际法服务我国外交和国家利益,提升中国在国际法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涉外法律人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大课题。

(二)国际法学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生掌握国际法的基础知识,准确理解国际法原则、规则的准确含义和内在精神,才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和进一步剖析现今出现的各类热点问题。但是,具备了扎实的国际法学知识基础,并不是国际法教学的教学目标。原因在于如果只掌握基础知识而不把基础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或缺乏利用基础知识来观察国际法问题并对此进行思考的能力,那么,学校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没有发挥其作用或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这不符合设立国际法课程初始目标,必须进行相应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势下国际法发展的新要求。

(三)提高法律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

中国已经日益发展成为世界性大国,越来越需要精通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国际型法律人才,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这种需求更为迫切。作为法学专业学生掌握国际法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仅有国内法的基础知识,没有国际法相应的基础知识,那么学生们的法学知识体系是不完善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一带一路”发展,也对中国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国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浪潮中,我们需要有国际眼光,着重培养懂得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一般国际法律规则,从而尽快满足国家和企业对这方面法律人才的迫切需要,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和法律保障。

三、国际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国际法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有高度有广度

当今的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共同的呼唤,所以,国际法的学习和国际规则的掌握特别重要。很多学生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相关信息还是不够关注,而国际法的学习不能脱离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国家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例如,在国际贸易法的授课过程中,特别给学生们安排“一带一路”的全景介绍和成果展示,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内容,同学们对“一带一路”的发展和重大意义都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再如中美贸易战,也是全球瞩目,在国际法的课上应该结合授课内容有所介绍,并进行相应的讨论。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国际时事,学习国际法,必须要做到“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未来要做“顶天立地”的法律人,必须既要有宏观的国际社会发展的大局意识,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在这天与地之间,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追寻和探索法律的真谛,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美的衔接,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从而实现法律人自身的社会价值。总之,学习国际法必须了解现今国际社会发生或形成的国际事件和国际形势。

(二)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

国际法作为一个法律体系,内部的各个部门法之间也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作为国际规则本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之间都是相互依存去发展的,所以不能孤立地去学习各个部门法,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比如国籍问题,国际公法涉及國籍的基本概念、重要意义以及取得方式,国际私法中涉及到国籍冲突的解决,包括双重国籍、多重国籍以及无国籍时如何解决法律冲突问题,基于不同部门法的研究方向,所以分属在不同课程中,但是作为学习知识来说,应该是连贯系统地掌握。在国际贸易法和国际私法中有很多知识点是可以联系到一起掌握的,比如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问题,国际贸易法中侧重介绍《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适用,国际私法中侧重介绍冲突规范的适用特点,两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国际贸易法的课程也需要将很多国内单行法进行衔接,比如海商法、票据法、保险法等等。总之,引导学生在每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衔接,不同课程里的相关知识点呈现片段式,暂时割裂的特点,但是我们掌握知识必须系统连贯地去掌握。国际法的课程也需要将很多国内单行法进行衔接,比如婚姻法、继承法、海商法、票据法、保险法等等。这既是国际法的自身特点,同时也是学习国际法的难点,国际法是一个内容很庞杂的法律体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重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去全面学习和掌握知识,不能孤立地去学习每一门课程,这样才能将国际法理解全面和透彻。

(三)注重法考真题进课堂,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国际法的课程在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开设专门案例分析课,选取典型国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是法学课程教学法中的最优资源,也是实践教学的最常用的手段。所以,在国际法的课堂上既要进行传统理论的介绍,还要重视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同时还要兼顾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是法学专业学生必考的一项从业资格考试。国际法的课程一般都在大三开始学习,很多同学都开始积极准备国家法律资格考试。所以课上适当引入法考的真题,一方面国际私法的法考真题都是选择题,短小精悍,考点集中,对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们课上的学习积极性,确保良好的听课状态。有时候,也会进行一些讨论,有的题考查的很广,还涉及到国内相关部门法的基本理论,再结合涉外的冲突规范进行具体适用,从而提高学生们法考的通过率,为学生们将来顺利从事法律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培养“三通”型的国际化法律人才

“三通”型法律人才具体来说包括:第一,古今通。要打通中华法系到今日中国依法治国的隧道,今日中国特色方面的立法内容大都与中华法系一些内容的创造性转化有关。如死缓制度,“户”为商事主体和民事主体的规定,人民调解制度。第二,中外通。涉外法律领域活动是当下依法治国的新战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组织管理人才、涉外律师人才是当前法学人才培养的紧迫任务。第三,交叉通。打通法学与其紧密相关的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等隧道。民法、经济法离不开经济学等,宪法离不开政治学等,法哲学离不开哲学、史学等。未来的法律人才应该是通晓古今、内外兼修、多元发展的国际化法律人才。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发展的新时期,进一步推动国际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际法的课程教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们的国际视野,丰富国际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从内心喜欢学习和研究国际法,这样我们相应的教学改革才真正有意义,也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际法律人才以顺应时代发展,真正发挥国际法的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和平共处、开放包容、共享共赢的美丽世界而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生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GYYJ2020-26)]

参考文献:

[1] 陈嘉.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法教学改革路径再论[J].现代教育科学,2018(4):80-83.

[2] 麦买提.国际法教学改革问题初探[J].法制博览,2014(5)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作者简介:洪贺,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学专业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私法和国际贸易法。]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国际法全球化课程思政
论陈顾远之先秦国际法研究及启示——基于《中国国际法溯源》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国内战的国际法实践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