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思考

2022-04-19王晓

经济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事业单位

王晓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在不断深化改革,而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内部审计,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能否高质量发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越来越得到重视,内部审计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已成为大势所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对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与现实意义。文章将深入思考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4-123-02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持续深化改革,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部分,而审计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效果。近几年来,我国已相继颁布多个审计准则,事业单位应根据新准则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培训,同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审计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事业单位要正确认识并落实好相关准则,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与完善,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推动长远发展。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内涵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主要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结果的优劣水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好坏,是影响事业单位防范各类风险、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主要分为两部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结果质量。两者均是评估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部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主要指审计部门对某项业务进行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工作质量好坏程度;内部审计结果质量主要指此业务审计工作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所作审计报告的精确性与可靠性以及所提建议的质量状况。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要指其内部审计部门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政策与程序,以保证审计质量完全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内部审计督导和外部评价三方面。在审计工作开展前也需要完备的计划与分工,工作时保证每个员工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根据审计准则认真完成审计任务,保证审计质量,完善控制体系,推动持续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特点

审计部门作为独立部门,具有评估审查项目的职能,应结合其自身独具的特点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与改革。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特点具体如下:

1.系统性。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系统性是指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其质量好坏,而不是单方面因素的限制。也就是说,任何方面的细节都可能影响到审计质量的好坏,比如审计方法的合理性、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上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因此,在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中,要时刻注意各个因素的影响,结合审计质量的系统性特点全方位控制,提高审计效果。

2.经济性。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经济性是指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审计成本密切相关,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内部审计质量越高,需要付出的内部审计成本也就越高,但相应的单位整体价值和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据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定时期内,消费者购买其他消费品的数量不变,随着消费者对此商品购买量的增加,其从增加的每单位商品中获得的效用增量是逐渐递减的),尽管内部审计质量仍在增加,但其增长速率远远低于审计成本的增长速率。因此,根据审计质量的经济性,事业单位应该在合理的审计质量范围内寻找以审计成本最小为前提的审计质量最大化的情况,实现单位整体价值最大化。

3.模糊性。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好坏是根据相关准则评定的,然而准则是较为笼统的文字描述,每个审计人员的理解认知程度与角度都会存在差异,因此会因为审计人员对准则的理解差异使得质量评估中存在较大差别。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环境较为复杂,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审计质量的模糊性。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与原则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

任何行动都需要目标,事业单位内部的目标正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初始动力。因为目标的存在,才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控制体系。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必须符合内部审计准则;二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效果必须达到既定要求;三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须保证促进单位目标的实现,并可以提升整体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已经发生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以财务审计为主,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度。而现在的内部审计不再仅仅局限于财务,而是转变为全方位审计,目的在于督查整体工作效率及实用性、可信度,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现代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目标已经发生转变,由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变为提高整体价值活动。

(二)事業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原则

1.独立性原则。事业单位应该首先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同时给予审计部门相应的独立权限,保证监管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其后期的审计工作提供便利。根据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独立性原则,不仅需要审计部门独立,同时应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推进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提升审计工作水平,促进完成事业单位目标。因此,独立性原则是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

2.权威性原则。权威性原则是事业单位必须赋予的为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审计工作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革与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以确保在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今天审计工作仍可以顺利进行,促进事业单位完成目标,实现效益最大化与整体价值最大化。

3.有效性原则。事业单位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内部审计应保证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促进效益最大化。因此,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中更应注意最佳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组合,促进节约成本、提高整体价值,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4.分工协作原则。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分工协作原则是指审计工作中需要审计人员分工明确并通力协作达成目标。审计工作中应明确个各任务与责任,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与责任,为同一目标相互协作,实现效益最大化,提升工作效率。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

(一)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与审计质量的好坏程度呈正相关。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目标与任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原本的狭隘的财务审查转变为全方位、大范围的评估与督查。任务的加重更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的专业人员。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很多仍是财务人员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匮乏,与专业要求差距较大,其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知识储备单一、解决问题能力不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无法将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到更高水准,专业人才的缺乏会严重降低审计质量。

(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优劣。科学有据的规章制度可以使审计工作有据可依,督促审计质量控制人员结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自己,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但目前,虽然我国已制定了审计法律法规,但部分事业单位仍然未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三)审计工作重视度不够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仍存在不够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情况,领导层对审计工作不重视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整体不重视审计工作,对内部管理控制与业务审核把关不够严格,审计工作不受重视同时导致审计质量的严重下滑,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建设。

(四)审计重点的拓展不够

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促进了多方面改革,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范围也发生了变化,重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展为辅助经营决策、把控经营风险、预测未来发展以及效益管理审计。审计内容扩展是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必然趋势,但部分事业单位仍没有意识到审计重点的延伸与拓展。

(五)审计质量控制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仍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内部审计部门未能独立,存在内部没有单独设立审计部门的情况,审计环境较为复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审计部门受制于多个部门或领导,无法完全保证其独立客观开展审计工作,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

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措施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效果及风险防范,加强内部审计控制体系可以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及整体价值。控制体系的建立完善要求各事业单位積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员工业务能力,促进完成单位目标,达到最佳效益与预期效果。

(一)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审计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提高审计质量需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审计方法与经验做法,提高专业水平与自身业务素养,掌握更加系统全面的审计相关知识,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打好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与审计相关的技术方法也在不断更新,需要引导审计人员接受并学习新方法以及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提高审计质量与工作效率,推进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二)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检查与考评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质量检查与考评机制,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实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通常情况下,完备的审计质量检查与考核机制会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检查,需要全面检查审计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通过考核评估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在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检查与考评机制的同时,还要依据考核结果对审计质量高、贡献大的人员提供奖励,对审计工作质量差、态度消极的人员予以相应程度的处罚,以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团体审计工作专业素养与工作水平。

(三)加大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凸显,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意识仍需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仍需提高。优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有关键作用。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减少不必要的业务阻碍。同时要加大审计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宣传力度,增强审计工作的接受度与执行力度,以此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水平,促进实现单位目标。

(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应持续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科学设置审计部门,赋予审计工作独立工作权限,如独立开展审核、调阅及管理等工作权限,减少领导层的干预,提升审计部门权威性,督促业务部门加强对审计整改的重视及对审计成果的运用,确保审计工作客观公正,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更好发挥作用。

(五)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全面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引进审计信息化高端人才和软硬件基础条件。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优化审计信息化管理流程,促进审计信息化软件及硬件的充分利用,高效收集分析审计信息,推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

时代在发展,事业单位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实况,积极发现问题,找出科学解决策略,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检查与考评机制,加大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宣传力度,增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不断推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完善。

参考文献:

[1] 秦飞.浅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9.

[2] 苏红.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整改机制构建研究[J].管理观察,2019.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38)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