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研究

2022-04-19郑英伟

经济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法治思想法治文化新时代

摘 要:文化的形成是各种因素汇集的结果,法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如此。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同样要遵循文化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深入剖析法治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是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继承党的历代领导核心有关法治建设的思想,对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借鉴中国近代法律变革的思想。惟其如此,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才会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形成更具中国风格的理论和制度,在人类法治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新时代 法治 法治文化 法治思想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4-059-03

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主要领导人有关法治建设的思想。同时,新时代的法治文化建设也不能脱离中国的历史,我们不能忽视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以及中国近代法律变革思想。否则新时代的法治文化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对法治文化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是在他们的著作中还是能找到对法、法治、民主的相关论述,这些思想为中国法治文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法的现象、本质以及法和上层建筑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不同于资产阶级法学家对法的看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一种科学的、全新的法治观,可以说是对以往法治思想的一个重大变革。

首先就是深刻揭示了法的来源。马克思的法律思想阐释了法产生的根源和基本的运动规律,即法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马克思说:“法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完全不同于历史上很多资产阶级法学家孤立地从法律自身去认识法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来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其产生、发展变化以及内容都依赖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也就是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了法的内容和发展变化以及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不能无视中国的社会现实经济条件去建设法治文化,同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文化建设和其他因素诸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其次就是深刻揭示了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由国家机关制定出来的纷繁复杂的、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内容的法律法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并不能反映劳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而法的另外一个功能即社会管理职能则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侧重点。

第三就是科学的法的价值观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的价值观思想包括法的秩序价值、法的自由价值、法的正义价值、法的终极价值等。比如马克思认为正义并不是一个普遍适用于一切阶级的概念,这对于我们确立新时代法治文化的公平正义思想具有指导作用。

二、党的历代主要领导人有关法治建设的思想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就一直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在法治建设领域,中国共产党十分注意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中所蕴含的法治思想,党的历代领导人,在全面系统地挖掘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时地提出了每个时代的法治建设理论,这些理论是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重要的思想来源。

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在领导党和人民进行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原则。

首先是毛泽东的宪政思想。一是国家的国体与政体的人民性,在国体方面,他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在政体方面,毛泽东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根本的政治制度。

其次是毛泽东的刑事法治思想。毛泽东概括出了慎杀慎捕、从宽从缓、重证据、重改造的法治思想。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立法指导原则和措施;法律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法律对经济秩序的保障与规范作用的经济法思想;在坚持革命性与统一战线原则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发展与各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际法思想。

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国情,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邓小平特别强调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邓小平认为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是符合中国的国情的。其次是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的思想。他认为民主必须法制化,因为法律制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与权威性。通过法制才能使人民的权利得以实现,通过法制才能使全体人民享有民主权利;法制也必须民主化,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容和基本原则,法制的内在本质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法律制度的创设必须经过民主的程序。所以要加强法制充分保障民主,发扬民主,增强法制活力。

此外,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应当遵循的原则,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八大以后,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条件下我们进行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理论依据。习近平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关于治国理政向法治思维方式的转变。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意味着我们党治国理政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政治思维”成为我们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變化,我们把发展经济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经济思维”是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主要思维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思维”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的一种治国理政新方式,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又一次成功地转变了治国理政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的转变必将极大地提升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必将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就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今后的法治建设也必将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宣告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说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们党将以法治的方式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也标志着我们在迈向现代法治国家的征途上走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第四是关于依法依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党的领导是我们顺利进行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首次将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纳入到法治建设的体系中来。这就说明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要以法治的方式从严治党。

第五是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于我们在法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发展模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总之,党的历代中央领导人的法治思想为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法治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新时代的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南。

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一定是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中的,必须在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尚法尊法、厉行法治的思想

尚法尊法、厉行法治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认为法律是规则之治。二是强调君主和官吏也应该守法。三是适用法律上的平等思想。比如商鞅提出“壹刑”思想。这些体现着公平、平等的法治理念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实属难能可贵,也为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经验借鉴。

(二)崇尚德治的传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德治思想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德治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的学说之中,其主要的内容有:一是“为政以德”的思想;二是注重对民众的道德教育;三是德、法并举的思想。

(三)“民本”思想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肯定了人的作用和价值,是“重民”“从民”“富民”“爱民”等思想的总结,而法治建设的过程也是对人的价值不断重视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得法治建设更加符合老百姓的需求,法治建设才能具有群众基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四)和谐的理念

“和谐”的理念一直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基本的价值追求。我们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思想,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和谐”理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思想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思想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比如浓郁的法律人文精神、理性的法律秩序观念、合理的社会衡平意识等,这些都是新时代进行法治文化建设所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

四、中国近代法律变革思想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近代受到了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被迫开始变革和转型,可以说这也是一次向西方法治文化借鉴学习的尝试。尽管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探索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非常有益的启示,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法治文化建设仍然可资借鉴。

(一)民主共和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这一时期进步人士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采取的一个应对之策。因此,引进、翻译、学习西方的法律制度、法学思想和法治理念是这一时期仁人志士的时尚之举,人们开始了解、接受、认同西方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想。从法治建设的层面来说,革命的过程中所倡导的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则开始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认识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局限性,也开始思考中国法治建设的方向和道路的问题。

(二)现代法治理念

人们开始以新的视角来认识法的现象,人们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中国和西方法律文化的两大差异表现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集团本位和公法文化属性,而西方法律文化则是个人本位和私法文化属性,中国传统法律规范中义务属性的法律规则多于权利属性的法律规则。比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直接规定了“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自由权”等。这些都说明了民众的权利意识被唤醒了,也预示着以义务为本位的传统法律文化将土崩瓦解。

(三)由中国传统法律体系向现代法律体系转变的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法律体系的特点是民刑不分诸法合体,实体法和程序法混杂在一起。近代以来,法律体系也开始向近现代法律体系转型。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一个由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六个部门法组成的“六法体系”宣告完成,至此,中国传统法律体系正式瓦解,中国近代法律体系正式形成。这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在法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既能够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也可以吸收西方先进的法治文明成果,这就为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法治文明提供了经验借鉴。

(四)近代司法制度改革的思想

在中國的君主专制政体中,司法权是附属于行政权之中的,司法案件是由行政官员来办理的,然而这种状况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慢慢地发生了改变,近代的司法改革尽管还不彻底,还存在干预司法和司法腐败的现象,但是仍然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这一改革打碎了中国传统的司法体制,为中国近代的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中国近代法律转型不仅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为后来的中国法治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其所体现出的一些具有近代意义的法治意识、法治理念及法治精神,为新时代的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

五、结语

新时代的法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传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精华以及借鉴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进行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新时代的法治文化是体现着法治精神和理念、原则和制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一种进步文化形态。深入探究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对于新时代下法治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诚如卢梭所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法治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民,而人是由思想和文化来支配的,我们不能仅仅靠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来达到法治的要求,如果执行法律的政府官员和普通公民没有形成对法治的尊崇,再完善的法律也会形同虚设,而达不到法治的要求。因此,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是要有法治文化的建设,法治文化是法治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法治国家持续发展并走向现代化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只有全社会普遍形成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思想文化,才能确立以追求良法为目标的科学立法,以追求合法为目标的严格执法,以追求公平正义为目标的公正司法,以追求文明和谐为目标的全民守法的法治秩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我们党历代主要领导人的法治建设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以及中国近代法律变革思想是新时代背景下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宝贵思想渊源。中国法治文化建设对世界法治文明的贡献在于能够形成具有我们本民族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的样态和自己的话语体系,能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中国的方案和中国的路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国情,不断地创新发展,形成我们自己的法治文化建设理论体系。这是我们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之路的价值反思,也是对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应该遵循的思想渊源。

[本文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校级規划课题及高层次人才专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2ZS05)阶段性成果;浙江开放大学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旨归和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ZKT-21Z03)的阶段性成果;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及其应对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 公丕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通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J].法学,2021(12)

[4] 马长山.“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检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

[5] 孙成武,赵然.依法治国条件下的法治文化建设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6] 郑英伟,孙成武.新时代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

(作者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

[作者简介:郑英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法治文化与社会发展。]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法治思想法治文化新时代
韩非子法治思想浅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党法治建设的新贡献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李步云的法治思想及其政治智慧